朱昭紅,李世誠,包玉婷
(1.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8;2. 河南師范大學鄭東附屬實驗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8;3. 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院,陜西 西安 710068)
水中運動能縮短幼兒對外來刺激的適應過程,有利于促進幼兒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平衡覺等各感覺器官的信息傳遞,從而促進幼兒神經系統迅速發育成熟。同時,在水中上、下肢配合的運動能夠讓幼兒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得到加強,讓上、下肢相互之間的配合能力得到提升,進而提升神經對肌肉控制的精確性。本文采用游泳和感覺統合訓練理念相結合的水中游戲形式,對4~5歲幼兒感覺統合能力進行干預,探究水中游戲對4~5歲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影響。
以水中游戲對4~5歲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字數據庫,以“游泳、水中運動、感覺統合”為關鍵詞與主題進行檢索,了解幼兒感覺統合能力以及運動干預的研究現狀,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1)實驗對象。選取鄭州市某幼兒園中班40名幼兒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將40名幼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人,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男、女童各10人。整個實驗干預過程中無幼兒退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幼兒年齡相仿,平均年齡為4.3周歲、4.5周歲。(2)實驗過程。實驗組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進行針對感覺統合訓練的水中游戲。由于實驗組人數較多,為確保安全,將實驗組中男童和女童分為2個時間段進行訓練。其中,男童為每周二下午放學后6~7點和每周六上午10~11點,女童為每周三下午放學后6~7點和每周六下午3~4點。每次訓練時間60min,每周2次,共10周。對照組不進行游泳類以及其他感覺統合訓練干預。在整個實驗期,與幼兒家長保持交流溝通,每隔2周由實驗人員進行電話回訪或面談,記錄其日常情況。保證2組實驗對象不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自由運動、飲食習慣等),不進行其他形式有規律的體育運動,以確保實驗干預的準確性。(3)訓練方案。依據感覺統合訓練理念并結合游泳運動特點制訂出適合幼兒的水中游戲訓練方案,采用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漸進間歇方式進行。具體訓練方法見表1。

表1 幼兒水中游戲訓練方案
1.2.3 問卷調查法采用黃悅勤、王玉鳳修訂的3~6歲幼兒感覺統合評定量表,該量表共30個條目,包含視覺平順、聽覺識別、前庭平衡、本體感覺和觸覺5個維度,選用5級評分。該問卷具備良好的信效度。利用幼兒園中班開家長會的機會,由調查員介紹水中游戲、幼兒感覺統合的相關知識和問卷填寫,調查員現場指導,問卷為他評問卷,訓練前后均由同一撫養人填寫。干預前后有效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
1.2.4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 22.0 進行獨立樣本和配對樣本非參數 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
訓練前分別對2組幼兒的感覺統合能力得分進行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表2),訓練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童和女童在感覺統合能力各項指標上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2 不同性別2組幼兒訓練前感覺統合能力測試比較
訓練后分別對2組幼兒的感覺統合能力得分進行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表3),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童和女童在感覺統合能力各項指標上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性別2組幼兒訓練后感覺統合能力測試比較
經過10周的教學實驗后,分別對實驗組不同性別幼兒訓練前后通過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表4),實驗組男童和女童均表現為訓練前后前庭平衡能力差異顯著(P<0.05),具體表現為訓練后男童和女童前庭平衡能力均有提升。本研究所設計的訓練內容與之前其他陸地運動項目前庭功能訓練方式相一致,多與空間位置辨識、水中跳躍以及旋轉等高協調能力有關。因此,對4~5歲幼兒前庭平衡能力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實驗組女童訓練前后觸覺能力差異呈現邊緣顯著(P=0.05),表明水中游戲有助于女童觸覺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借助水與皮膚的相互作用加強觸覺能力訓練,但訓練結果顯示僅對女童觸覺能力的促進作用顯著,并未顯示出水中游戲比其他運動項目在觸覺能力上表現出更大的優勢。依據已有研究證據,女童的觸覺防御水平高于男童,而且觸覺防御和發育年齡之間存在負相關,也就是說年齡越小觸覺防御越明顯。因此,本研究結果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證明了在學齡前幼兒中女童觸覺能力失調可能較男童更顯著,因此越早訓練干預效果越好。
本研究所采取的水中游戲方式對男童和女童的本體感覺、視覺平順和聽覺識別能力的提升均未發現顯著改善。分析原因如下:感覺統合理論認為,個體的運動、感覺與認知功能的發展是與大腦成熟過程相一致的。在母體內觸覺、前庭平衡、固有平衡能力已逐漸在發展,出生后,他們的視、聽、嗅味等感官不斷相互影響,從初級感覺統合發展到手、腦、眼、注意力,情緒及活動發展到大腦皮質的高級感覺統合,說明視聽覺作為基本感覺能力的發展更早。因此,對于感覺統合能力的預防訓練應該更早進行。
分別對對照組男童和女童訓練前后通過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表4),對照組幼兒在訓練前后感覺統合能力上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實驗組幼兒訓練前后感覺統合能力測試比較
本研究借助水中游戲形式,將水中運動和感覺統合訓練理念相結合,針對感覺統合能力設計了一套適合幼兒的水中訓練游戲,在保證安全性和趣味性的基礎上,逐漸提升幼兒的感覺統合能力。結果顯示,這套水中游戲的訓練方女童的觸覺能力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感覺統合失調與學齡幼兒行為問題、學習問題關系密切。幼兒感覺統合能力正常發展的關鍵時期為 3~7歲,盡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本身的大腦功能在不斷地完善和生活經驗不斷豐富,感覺統合能力必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但終歸比不上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干預訓練效果明顯,而且黃悅勤等學者提出3~6歲是接受感覺統合能力干預的關鍵期。雖然現階段針對我國學齡前幼兒感覺統合訓練的方式呈現多元化,但為了滿足每一位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感覺統合訓練的趣味性、活潑性對于吸引幼兒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幼兒參與進來非常重要。未來需綜合其他運動干預進一步提升運動干預方案的有效性、針對性,幫助每一位幼兒提升感覺統合能力。

表5 對照組幼兒訓練前后感覺統合能力測試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