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磊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其可持續發展性、便捷性、多元化等優勢,贏得了國內外各層次學校的廣泛認可。并且隨著其教學優勢的逐漸顯現、教學成效的日益突出,將課堂內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改革和課堂教學創新研究的新趨勢。筆者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采取產教融合的方式將“1+X”證書制度融入課程體系,促進證教融通,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職業規劃能力等,旨在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加快,各行業對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但是由于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使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全面落實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就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1+X”證書試點工作陸續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開展,旨在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融于一體,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開展提供有效載體,助力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進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體系[1]。以北京新奧時代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和實施的虛擬現實應用開發“1+X”證書為例,通過初級、中級、高級證書,將VR行業對應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職業技能要求與專業課程標準融合,多維度構建高職學生能力框架,明確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讓產教融合的發展、職業教育改革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更為清晰的目標。
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與網絡化教學方式的優勢結合[2],實現了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手段、學習方式、學習風格、考核評價的混合。可以說,混合式教學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讓教學資源得到更為有效充分的利用。由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人才培養中的顯著優勢,吸引了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相關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比如,余勝泉等學者在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和環境基礎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模式以及意義進行研究[3];沈利民等則結合具體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和具體實施策略探究,并進行了混合式實踐教學過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效果分析,充分驗證了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的混合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效解決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帶來的弊端[4]。總之,集眾家之所長的混合式教學,以及國內外學者對于其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成果,對于當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1+X”證書試點工作的穩步推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以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Unity引擎開發”課程為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標準與“虛擬現實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合,以校企合作實踐項目為依托,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職業道德素養等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環節,進而實現“1+X”證書考核技能要點、企業崗位需求與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等無縫銜接。基于“虛擬現實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U-nity引擎開發”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是在立足于學情的基礎上,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活動等方面開展教學設計。
“1+X”證書制度下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和教學實踐實施之前,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于2018級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語言能力等進行測試和調研。結果顯示:盡管有81.3%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都在良好以上,但是普遍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自主學習能力差、團隊協作能力弱、對崗位技能要求了解不足、未來專業規劃發展方向迷茫等問題。因此,在“Unity引擎開發”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中,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環節充分融入“1+X”證書初級、中級的技能要求,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團隊協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參照虛擬現實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的等級所對應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及職業技能要求,以“鄭和航海歷史博物館”實踐項目為依托,將“1+X”中級證書認證考試的能力要求與高職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結合,詳細設計和梳理了“Unity引擎開發”課程目標所涉及到的主要職業能力、核心素養(見附表1)。
附表1 《Unity引擎開發》課程目標
“1+X”證書是將校內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將學歷與職業技能相結合,旨在為企業培養能夠滿足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任課教師根據人才培養目標、“1+X”證書技能要點,結合課程特點和教材內容,以任務驅動、項目實踐、模塊化教學等方式重構教學內容,為學生獲取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供多元化的途徑。因此,“Unity引擎開發”課程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以“鄭和航海歷史博物館”實踐項目的開發流程為教學主線,重構課程內容(見附表2),并借助“職教云”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打造具有項目化、情景化等特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項目開發中掌握“1+X”證書的技能要點,完成企業實踐項目開發、課程學習的同時,也能順利通過中級證書的考核,進而達到書證融通的目標。
附表2 “Unity引擎開發”課程教學內容
“1+X”證書制度下高職課程混合式教學環境設計主要分為課堂內學習環境(講授型多媒體教室、探究型多媒體教室、研討型互動教室、互動直播教室)、課堂外學習環境(校內網絡教學平臺、開放式在線學習平臺、微信群)的設計,是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實現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成果的具象化、可視化、情境化、動態化,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室等軟硬件技術的優勢,并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任務,構建學習氛圍濃厚、師生互動流暢、企業崗位真實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搭建平臺,是提高學生知識素養、崗位技能和職業道德的重要渠道。
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環節,在老師的引導和監督下,將課程教學內容與“1+X”職業技能中級證書的考核標準、“鄭和航海歷史博物館”的項目開發結合,以模塊化、團隊化、項目化、任務式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感、體驗感,將學生理論知識的實踐轉化,與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工匠精神的培養統一。比如,在“1+X”證書制度下高職課程混合式教學活動(見附表3)是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自主組建團隊、檢索資料、制定方案、設計開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與優化成果,而老師更大的作用是啟迪和引導學生進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并開展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活動,不斷優化項目成果,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競爭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高職學生在學習和崗位實踐中的使命感、價值感。
附表3 普通混合式教學和“1+X”證書制度下的混合式教學活動對比
“1+X”證書制度下高職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是以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2018級兩個平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的35人為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二班的35人為實驗組,在“1+X”證書制度的指導下開展混合式教學。前期的問卷調研和前三年各科考試數據的分析顯示兩個班的學生在知識水平、專業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表現無明顯差異,這為“1+X”證書制度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前提條件。
為動態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一方面是采用隨機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來進行準確的學情分析,如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環節的學習需求、專業實踐能力、團隊合作情況、自我管理手段、學習效果、價值觀念等;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職教云”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設計”“作業”“考試”“成績”“學生評價”“教學過程”“學生總結”“學生表現”等功能模塊,對于實驗組、對照組學生在各學習環節中的學習態度、知識素養、實踐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協作、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以及學生對于“1+X”證書制度下高職“Unity引擎開發”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滿意度、意見以及優化建議等各方面進行動態的數據分析,為后續課程的開展提供指導。
高職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Unity引擎開發”課程安排在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每周4課時,18個教學周,學期總課時共計72課時。課程在虛擬現實應用開發項目“1+X”中級證書所對應的工作領域、工作要求和職業技能的指導下,以華漁網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鄭和航海歷史博物館”VR項目開發為依托進行項目化教學。首先是根據課程開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數據結果,以及“1+X”中級證書的職業技能要求和VR企業的行業標準,確立同樣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標準;其次,根據對照組、實驗組的學生情況,每個班級都分為7個團隊,每個團隊5名同學。其中對照組學生按照多媒體課堂、“職教云”網絡教學平臺的常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而實驗組團隊則引入“1+X”中級證書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考核標準,以企業實踐項目為任務驅動,依托多媒體課堂、“職教云”網絡教學平臺以及微信群、行業網站等開展混合式教學。
“Unity引擎開發”課程混合式教學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職業素養、團隊合作與溝通、自我管理、“1+X”中級證書通過率、企業項目評估等方面的評測結果如附表4和附表5所示。
附表4 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綜合得分情況對比
附表5 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綜合得分情況對比
由附表4和附表5可以看出,在課前測試中各方面表現都相差無幾的兩個班級,盡管是同樣的老師授課、采用同樣的教材和同樣的考核標準,但是在不同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實驗組的學生在各方面的得分均優于對照組的得分,且表格中T值檢驗的顯著性均為0.000,充分說明了在“1+X”制度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職業技能等各方面都具有顯著的成效。對于學生來講,實驗組的學生普遍對于新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認可度較高,在理論素養、專業實踐能力、項目實踐經驗、職業生涯規劃、工匠精神等各方面的提升明顯,并且以真實的企業實踐項目為載體,經過一學期的歷練,成功實現了由“學生”向“VR項目開發工程師”的角色轉變。通過項目策劃—項目設計—成果展示—團隊PK與評價—數據分析等各階段的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和項目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培養了團隊合作與溝通交流能力、創新意識。
此外,通過“1+X”證書制度下高職“Unity引擎開發”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和實踐,學生在“1+X”中級證書考試和“鄭和航海歷史博物館”的項目開發中的表現贏得了北京新奧時代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漁網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度認可,并達成了項目合作、學生實習和就業等長期合作的意愿,進一步驗證了“1+X”證書制度下高職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對于培養能夠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性。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和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混合式教學模式在“1+X”證書制度的引導下,可以更好地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構建科學系統的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培養專業素養高、實踐技能強、職業道德高尚的技術型人才,有效解決高職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相脫節之間的矛盾[5]。因此,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1+X”證書制度的不斷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必將在國家經濟轉型發展、高職人才培養、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