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彩霞
摘? 要:目的? 研究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和護理措施評價。方法? 選取山東省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基于常規護理進行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生活質量、并發癥情況及護理滿意情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改善其生活質量,緩解消除其不良心理,減少并發癥,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116-03
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可造成血管腔出現阻塞或狹窄,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壞死,進而引發冠心病。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類型,是由于冠狀動脈持續性、急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高,具有一定的病死率,還容易并發其他疾病,增加治療難度,延長住院時間[1]。因此,在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治療期間,需要進行高質量護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預防性護理可提升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并發癥率[2]。本研究將選取60例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進行研究,探討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山東省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收治的60例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1.43±5.62)歲;冠心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36±2.59)年。干預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1.67±5.58)歲;冠心病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84±2.65)年。對比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進行,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選取標準:①經過檢查確診為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者[3];②年齡超過60歲者。
排除標準:①交流溝通障礙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腦血管病嚴重患者;④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即健康教育、病房護理、病情監護、用藥指導及飲食護理等。
干預組基于常規護理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多樣化健康教育:先了解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再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如發病因素、發病機制、癥狀表現、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用藥知識等可以集中講座的方式開展教育;健康飲食與運動等知識可以播放視頻、發放手冊等方式向患者普及;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年齡大、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還可以“一對一”的模式指導患者康復訓練等。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交流時,注意觀察其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結合其家庭狀況、經濟狀況及對疾病的認知度等,分析其產生不良心理情緒的原因,針對其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輔導疏通。護理人員可重復普及疾病知識與講解治療的成功案例,提升其治療信心;向家庭貧困的患者宣傳醫療保險、新農合醫療等報銷醫療費用的方法,緩解其心理壓力;囑咐其家屬親友多陪伴、鼓勵患者,給予更多的支持。③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指導其適量運動,以改善其心肺功能,增加抵抗力。若患者長期臥床,應定時協助其床邊小坐及翻身,5~10 min/次即可,3次/d;若患者可自行下床活動,指導其每日散步30 min左右,保持心率較休息時稍快,20次/min左右即可。④用藥護理: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療期比較長,通常患者出院后仍要用藥治療,所以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強調繼續用藥治療的重要性,使其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用藥的方法、效果、目的等知識,并告知其用藥的不良反應,以免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而引起心率過速。⑤并發癥護理:勤換床單被罩,定時更換體位,以防壓瘡;餐后漱口預防口腔潰瘍;針對性處理患者發生心跳加速、血壓大波動、出冷汗等情況,預防心律失常與心力衰竭等。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生活質量、并發癥情況及護理滿意情況。使用焦慮自評(SAS)量表評價患者的焦慮程度,使用抑郁自評(SDS)量表評價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輕。使用生活質量(SF-36)量表從8個維度評價生活質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并發癥主要包括丟失心肌細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使用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價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90分)、滿意(76~90分)、一般(60~75分)、不滿意(<60分),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 的SF-36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因自身原因,容易發生并發癥與不良事件,因此,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常規護理措施雖然給予了患者基礎護理,但對并發癥與不良事件的發生無明顯作用,因此臨床提出了預見性護理。
預見性護理被稱為超前護理,該方式提前預測了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不良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預防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減輕其痛苦,改善其生活質量[4]。從文中的數據結果可以看出,相較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預見性護理的干預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明顯更低(P<0.05),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的SF-36評分明顯更高(P<0.05),干預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干預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更高(P<0.05),與秦娟、白靜等[5-6]研究中的相關結果相符。
究其原因為預見性護理從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常規護理通常是按照患者需求給予護理,預見性護理則是護理前了解患者的病歷資料,通過評估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與不良情況,預見性地進行針對護理,如進行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可預防因負性情緒刺激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病情;如進行并發癥護理可減少壓瘡、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誘發因素等,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此外,預見性護理還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其獨立采集患者信息,尋找并發癥的預防措施,鍛煉其仔細鉆研、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護理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不僅能降低SAS評分與SDS評分,提高其生活質量評分,還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Milanlouei Soodabeh,Menichetti Giulia,Li Yanping,etal.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dieta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fat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1):211-214.
[2]李珊.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初探[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9(11):66-68.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5):353-367.
[4]陳琪,曹倩,馬慧潔,等.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監護病房心肌梗死(AMI)患者搶救治療及感染預防中應用效果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5):221-222.
[5]秦娟.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發癥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9):1696-1697.
[6]白靜.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