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華
四肢骨折為常見的骨折類型,發生原因與車禍、高空墜落等有密切的關系。而隨著交通運輸及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四肢骨折發生率也逐漸提升。四肢骨折對患者的機體活動度及生活質量影響都比較大,因此,需要采取手術治療,促進骨折愈合,使患者肢體功能盡量恢復[1]。常規治療骨折的方法包括外固定及內固定兩種,研究認為,對于嚴重的四肢骨折患者來說,內固定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2]。鋼板內固定是內固定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常規鋼板內固定的穩定效果差,因此,經過不斷的改進,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逐漸應用在四肢骨折治療當中[3]。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對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應用在四肢骨折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為四肢骨折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9 月~2021 年8 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開展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18~72 歲,平均年齡(50.0±10.7)歲;骨折原因:車禍20例,高空墜落12例,摔傷9例;骨折類型:上肢10例,下肢10例,盆骨10例,腰椎11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0~75 歲,平均年齡(50.6±10.2)歲;骨折原因:車禍18例,高空墜落16例,摔傷7例;骨折類型:上肢9例,下肢8例,盆骨11例,腰椎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明確診斷為四肢骨折;符合鋼板加壓固定手術指征;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手術及麻醉禁忌證者;血管、神經損傷及粉碎性骨折、陳舊性骨折;合并嚴重器官、系統疾病者;溝通障礙或配合度差患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骨折部位,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在骨折斷端部位取合適切口,將骨折斷端充分暴露,實施復位。復位滿意后,根據骨折部位情況,選擇鋼板尺寸,將骨折斷端骨膜分離,并在復位后使用骨折固定器,將鋼板固定在骨折斷端兩側,使用鉆孔機及絲攻鉆孔,測定骨孔深度,選擇合適的雙皮質螺釘固定。術后72 h 內應用抗生素,并觀察切口愈合情況,術后指導患者積極開展康復訓練。觀察組實施鎖定加壓鋼板手術治療,根據患者骨折部位及骨折情況,選擇合適的鋼板。實施硬膜外麻醉,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指導患者將患側肢體充分暴露,上肢骨折患者實施臂叢麻醉,并實施閉合復位治療,恢復力線及肢體長度。根據骨折斷裂情況,對碎裂的小骨塊,以克氏針固定。在骨折近端及遠端取小切口,不顯露骨折斷端,完成骨折復位后,使用鋼板放置在骨干外側,通過X 線對鋼板位置及骨折恢復情況進行觀察,確定骨折復位固定效果。選取雙皮質螺釘放置在鋼板兩端,鋼板及骨干部位使用2~3 個螺釘固定,將鋼板置于骨干外側,使用肌肉覆蓋,逐層縫合切口。術后處理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優:治療后X 線檢查見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肢體活動能力恢復正常,未見術后并發癥;良:治療后X 線檢查見骨折愈合,肢體活動受限,術后存在并發癥;差:術后骨折不愈合或愈合延遲,出現嚴重并發癥[4]。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骨折不愈合、骨折延遲愈合、切口感染、骨折愈合畸形、疼痛。③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7.6%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n(%)]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9%低于對照組的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n(%)]
2.3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0±1.2)d,短于對照組的(19.1±1.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933,P=0.000<0.05)。
四肢骨折在骨科中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在臨床上的發生率極高。近些年來,高空墜落及交通事故等的發生,導致四肢骨折發生率逐漸上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5-7]。傳統的外固定治療,一般采用石膏固定或者牽引固定的方式干預,但外固定治療不能發揮較穩定的治療效果,因而骨折斷端術后恢復效果差,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8]。在內固定治療中,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需要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還需要實施鋼板外固定,會對患者的骨骼及軟組織造成一定的影響,術后恢復慢,還會合并各種并發癥,安全性欠佳[9,10]。傳統的鋼板內固定方法,會對患者骨質造成壓迫,影響骨折部位血液循環,因而不利于骨折處切口及骨質愈合[11]。固定過程中,還會出現固定不穩引發骨折移位情況。本次研究將鎖定加壓鋼板手術治療應用在四肢骨折當中,手術切口小,對患者骨折周圍組織損傷小,且不會損傷到骨折斷端的骨膜,利于骨折兩端血液循環,因而為術后骨折部位切口及骨質的愈合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和時間[12,13]。鎖定加壓鋼板手術是行之有效的內固定方法,該手術方法可完整保留斷骨生物學的完整性,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學環境,因而更能夠保證術后骨折恢復效果[14]。手術屬于微創治療方式,對患者機體影響小,因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對四肢骨折患者開展有效的復位固定治療,有助于縮短術后骨折恢復時間[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7.6%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9%低于對照組的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0±1.2)d,短于對照組的(19.1±1.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相比常規鋼板內固定治療,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具有以下優勢:①對骨折部位的穩定性強;②不會對骨折部位的骨膜造成較大的破壞;③固定過程中不需要對接骨板進行精確的預折彎。針對上述手術治療的優勢,在手術過程中,提前對骨折部位進行詳細檢查,并根據患者實際骨折情況選擇合適的鋼板尺寸,做好內固定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四肢骨折的臨床治療中,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可發揮較好的固定骨折斷端效果,有助于恢復骨折部位的解剖結構,促進骨折部位盡早愈合,與常規鋼板內固定治療相比存在顯著優勢。手術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升遠期預后,因而獲得的臨床應用效果較為明顯,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