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群,黃海港,何利華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長沙 410083)
鋰金屬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玻璃陶瓷、醫藥、化工和冶金等領域[1]。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的飛速發展,導致鋰的需求量激增[2]。我國鋰資源儲量豐富,同時也是鋰資源消費大國,但是國內鋰相關產品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高度依賴進口[3]。鋰市場供給的短缺,促進高效低成本的提鋰工藝成為了近年的研究熱點,激發了全球提鋰技術的研發熱潮。鋰元素主要富含于含鋰礦物和鹽湖鹵水資源中,超過60%的鋰資源存在于鹽湖鹵水中[4]。基于上述原因,近年鹽湖鹵水提鋰研究發展迅速,迎來發展上升期。目前,鹽湖鹵水提鋰方法主要有鹽田灘曬-沉淀法、電滲析法、溶劑萃取法、吸附法、膜分離法及類鋰電池體系的電化學法等[5-6]。通過對這些方法和研究機構進行系統分析,理清技術發展的脈絡,對鹽湖提鋰產業和技術發展方向具有指導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為了確保軟件運行的穩定性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所分析的文獻均檢索自“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本次研究檢索主題詞有“salt lake”、“saline lake”、“salty lake”、“brine”、“Li”、“lithium”,文獻類型為“Article or review”,時間跨度為1999—2020年,檢索共獲得文獻945 篇。
Citespace 軟件是由陳超美教授基于java 語言和引文分析理論而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 能夠將大量文獻數據通過一種多元、分時和動態的引文分析可視化語言,轉變成特征明顯的知識圖譜,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某領域的發展歷程和趨勢[7]。本論文基于WOS 檢索所得數據,使用Citespace 進行作者、機構和國家的合作網絡分析、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及文獻的共被引分析等,完成了對于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研究概況、熱點和發展趨勢的分析。
通過對WOS 檢索的數據分別進行發文量分析、被引文獻分析和合作網絡分析,掌握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年發文量、期刊發文量和文獻引用狀況,并全面了解作者、機構以及國家的合作網絡情況,從而能夠得到該領域的基礎研究情況。
通過對發文量進行分析,可以整體了解該領域的發展狀況、主要研究領域、活躍研究人員和機構等信息。合作網絡分析則可了解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機構的合作情況。
2.1.1 年發文量分析
圖1 是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年發文量圖。依據年發文量,將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發展分成3 個階段,分別為1999—2010年、2011—2016年和2017—2020年。

圖1 1999—2020年鹽湖鹵水提鋰研究文獻分布圖Fig.1 Time distribution of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Salt Lake brine literature(1999—2020)
第1 階段1999—2010年,這個階段每年的發文量較少。圖2a)是對這一階段的關鍵詞聚類分析,無論是關鍵詞還是聚類標簽,與提鋰工藝相關的都非常稀少,即使是鹽湖相關的文獻,主要也是對某鹽湖的資源進行探查和介紹。主要因為在此階段內鋰資源需求量雖在增加,但并未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礦石提鋰依舊強勢,因此鹽湖提鋰領域熱度并不高,沒有太多文獻發表。只有諸如溶劑萃取和離子吸附等很早便用于從鹵水或海水中分離鋰的工藝得到了研究[8-9],比如Zhang等率先對錳基和鈦基離子篩的鋰選擇吸附性能進行了系統研究[10]。
第2 階段為2011—2016年,這個階段的發文量相對第1 階段有明顯的爬升。從這個階段開始,國內的鹽湖提鋰研究開始大幅進步,發文量遠超國外。從圖2b)可以看到相比于第1 階段,第2 階段無論是聚類標簽還是關鍵詞信息,都出現了較多鹽湖提鋰工藝相關詞匯。比如聚類標簽中的“tributyl phosphate”和“H2TiO3-lithium adsorbent”等,關鍵詞中的“recovery”、“extraction”、“adsorption”和“solvent extraction”等。這主要是因為經過多年的技術累積和資源探查,發現鹽湖鋰資源儲量豐富,且新型的鹽湖提鋰工藝效益高、綠色環保,再加上鋰電池需求量激增,促進鋰資源缺口增大等因素都推動著鹽湖提鋰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型鹽湖提鋰方法成為研究熱點。鹽湖提鋰領域的研究重點從資源探查等基礎研究轉移到了提鋰工藝等前沿研究。在這一階段中,無論是應用很早的溶劑萃取法和離子交換法,還是近年的膜分離法和電化學吸附法,都得到了系統性地研究,并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
在離子交換吸附法中,錳基和鈦基離子篩被重點研究[11-12]。溶劑萃取法主要還是基于TBP 進行新萃取體系的開發[13],此外綠色無腐蝕的離子液體萃取體系也有所發展[14]。電化學吸附法則探究了三元體系、λ-MnO2體系和LiFePO4體系[15]。膜分離法則以納濾、反滲透和電滲析為主[16]。第2 階段各種新型提鋰工藝結構的建立為下一階段提鋰技術井噴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3 階段2017—2020年是發文量急速增長的階段,4年的發文量就已經大于之前所有時間發文量的總和。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各種智能設備對鋰電池需求量的快速增加。據統計,2020 全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188.5 億只,累積增長14.4%[17]。鋰電池需求量年年遞增,鋰資源消耗量增加,促進提鋰工業快速發展。
圖2c)是第3 階段的關鍵詞共現和聚類圖譜,可以看到高頻次的關鍵詞大都是提鋰工藝相關的詞匯,聚類所得標簽也都是提鋰相關標簽,這也與目前提鋰工藝高速發展的狀況相符。這一階段中,鹽湖提鋰領域百花齊放,膜分離法、溶劑萃取法、離子交換吸附法和電化學吸附法齊頭并進,有條不紊的進行現有體系的完善、新體系的開發和工業化的推進等工作。

圖2 a)1999—2010 關鍵詞聚類圖譜;b)2011—2016 關鍵詞聚類圖譜;c)2017—2020 關鍵詞聚類圖譜Fig.2 a)Keywords clustering 1999—2010;b)keywords clustering 2011—2016;c)keywords clustering 2017—2020
2.1.2 作者和機構發文量及合作網絡分析
通過作者和機構發文量分析,能了解該領域里比較權威和活躍的機構及作者,再對其進行合作網絡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的跨機構合作情況。表1和表2 分別列出了發文量前十的作者和機構。圖3則為作者和機構的合作網絡圖譜。

圖3 a)作者合作網絡圖譜;b)機構合作網絡圖譜Fig.3 a)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map;b)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表1 前10 位高發文作者統計表Table 1 Top-10 high frequency authors statistics

表2 前10 位鹽湖鹵水提鋰研究高發文機構數據表Table 2 Top-10 institution of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salt lake brine research
綜合表1 和表2 可以看到前10 位高發文作者所屬機構均是高發文機構,可見鹽湖提鋰領域的研究人員相對集中。國外的低鎂鋰比鹽湖采用鹽田沉積法即可順利處理,因此國外機構對鹽湖提鋰的研究并未達成規模,而國內鹽湖鋰資源儲量巨大,且多為高鎂鋰比鹽湖,這促進國內的鹽湖提鋰新工藝研究發展迅速。本論文主要詳細介紹國內作者和機構的研究情況。
表1 中的高發文作者里,結合作者合作網絡來看,Jianguo Yu 和Shuying Sun同屬于East China Univ Sci&Technol(華東理工大學)的資源環境與工程學院,將其列為同一組作者,在鹽湖鹵水提鋰方面,主攻膜分離法和離子交換吸附法等[10,18]。Tianlong Deng、Yafei Guo 和Xiaoping Yu3 人則共任于Tianjin Univ Sci&Technola(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列為同組,鹽湖提鋰方法中重點研究萃取相關技術[19]。Lijuan Li、Dong Shi 和Lianmin Ji則均屬于Chinese Acad Sci(中國科學院)的青海鹽湖研究所,同樣對使用萃取法進行鹵水資源分離鋰研究較多[20]。而Zhongwei Zhao(趙中偉)和Lihua He(何利華)則同屬于Cent S Univ(中南大學)的冶金與環境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電化學脫嵌法提鋰。
從圖3a)可以看出,在鹽湖提鋰領域,作者之間的合作雖有穩定優秀的組合,但還是局限于所屬機構之中,如果這些優秀的研究人員有機會跨機構進行合作,對鹽湖提鋰的進步會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結合前文對發展階段的劃分,中南大學在第2和第3 階段發文量均僅次于中科院,而在機構總發文量中也位列第2,緊隨其后的是華東科技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中科院在該領域的發文量遙遙領先,主要歸功于下屬青海鹽湖研究所自1965年建立以來,在鹽湖領域的探索,為我國鹽湖領域的研究積累了基礎成果,后來的研究人員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散,逐漸豐富鹽湖鹵水資源利用體系。
圖3b)是機構的合作網絡圖譜,可看到國內幾大機構間都有一定的合作關系。其中,中國科學院處于絕對中心位置,與國內各大高校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此外,中南大學作為國內冶金領域實力屈指可數的高校,在合作網絡中位置也是僅次于中國科學院。但是根據數據,圖譜中有474個節點,卻只有554 條連線,可見該領域機構之間的合作相對來說并不頻繁,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研究者引用其他文獻,代表研究者對該文獻的工作表示贊同,同時也是科學知識的一個傳遞過程。隨著研究的推進、引用與被引用的交叉,自然形成了引文網絡。通過對引文網絡的分析,不僅可以追本溯源,也可以跟蹤最新發展,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和發展狀況。
通過對文獻被引頻次的分析,可得到領域中的高被引文獻。高被引文獻一般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礎理論或者完成了重大技術突破。表3 列出了被引頻次前10 的文獻。從表3 中可以看到引用次數前10 的文章的大都為綜述性文章,這10 篇文獻主要涉及主題有:鋰的來源、提取和應用。這些主題也是鹽湖鹵水提鋰研究中的基礎內容,因此擁有較高的被引頻次。

表3 高被引文獻統計表Table 3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statistics
共被引是指2 篇文獻同時被第3 篇文獻引用,那么這2 篇文獻就形成了共被引關系。成共被引關系的文獻,在內容上有一定相似性,因此進行文獻共被引聚類分析可以挖掘相似文獻的共同主題,從而得到領域的研究熱點。
圖4 為文獻共被引網絡和聚類圖譜,其中聚類標簽共有14 個,對有價標簽進行2 次分類,得到2大主要類別:鹽湖資源和提鋰技術。鋰資源的2 大來源是礦石和鹵水,因此提鋰工藝的發展也有2 條線,即礦石提鋰工藝和鹵水提鋰工藝。礦石提鋰的方法主要有4 種:硫酸法、石灰燒結法、硫酸鹽燒結法和氯化焙燒法[21]。雖然傳統礦石提鋰技術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工藝已經較為成熟,但受限于礦石品位、儲量、高能耗和高成本等原因,已經不是目前的研究重點[22]。

圖4 文獻共被引網絡和聚類Fig.4 Literature co-citation network and clustering
相比之下,從鹽湖等鹵水資源中分離提鋰,工藝相對簡單、成本低、環境友好,市場競爭力較強。因此,提鋰領域對鹽湖的關注度更高。雖然礦石提鋰產量未來幾年仍會保持一定水平,但是若高鎂鋰比鹵水等低品位鹵水提鋰能成功實現產業化,鹽湖鹵水提鋰產量必將大幅增長,對未來鋰市場的擴大和鋰資源的保障都是積極信號。
鹽湖資源應用聚類標簽:lithium ion、brine resource、magnesium ion、lithium availability 和arsenic behaviour。鹽湖包括氯化物型、硫酸鹽型和碳酸鹽型等種類。這些鹽湖資源豐富、富含稀有元素,鉀、鋰、硼、鎂、鈉、銣和銫等元素的儲量巨大[23]。我國鹽湖鋰資源的查明儲量就占總鋰資源儲量80%以上[24]。鉀在各鹽湖資源中的發展利用最為成熟。鉀的主要用途是作為鉀肥用于農業,而中國人口世界之最,對糧食需求高,鉀的需求也年年攀升。同時鉀鹽生產過程中產生巨量的富鎂老鹵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便被排放,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對這一部分鎂資源的利用迫在眉睫[25]。
前景廣闊的鋰是近幾年鹽湖資源中的焦點,國外的低鎂鋰比鹽湖開發順利、價格低廉,全球鋰市場供不應求、發展極快,這些都促進著國內高鎂鋰比鹽湖提鋰研究的發展。此外,鹽湖中的硼、溴、碘、銣和銫等稀散元素也有相當大的利用價值。鹽湖是資源儲量極其豐富的寶藏,尤其是對于鹽湖豐富的中國來說,促進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將有效緩解國內部分資源受制于人的狀況。
提鋰工藝聚類標簽:electrochemical lithium recovery、H2TiO3-lithium adsorbent、tributyl phosphate、solvent extraction 和aqueous media。聚類得到的標簽均包含于目前主流的4 大提鋰新工藝中,即離子交換吸附法、膜分離法、溶劑萃取法和電化學法[26]。另外,用于鹽湖提鋰歷史最長的鹽田富集法,是目前產量最大的鹽湖提鋰工藝,技術成熟、成本較低。但鹽田富集法受天氣影響大、周期長、對鹵水品位要求高,無法有效處理高鎂鋰比的鹵水[27]。
因此,尋找更低成本、更具經濟效益和更環保的新工藝成為研究熱潮。比如tributyl phosphate 是鹽湖提鋰工藝中代表性的萃取劑,常與P507、FeCl3等組成協同萃取體系[28]。傳統的有機萃取體系對設備腐蝕性較大,而離子液體做為新型綠色萃取劑可有效克服這一缺點,但使用離子液體萃取時,一般也會采用TBP 做為共萃取劑提高提鋰效率[29]。因此,TBP 做為聚類標簽代表了溶劑萃取法的相關研究。
H2TiO3-lithium adsorbent 則是常用的離子篩之一(鈦基離子篩),另一常用的鋰離子篩是錳氧化物型。雖然錳基離子篩理論鋰容量和鋰選擇性較好,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鈦基離子篩則避免了這個問題,它水溶液污染較小,而且尖晶石型鈦氧化物的理論鋰容量甚至高于尖晶石型錳氧化物,這些優勢都使鈦基離子篩得到了很好的發展[30],因此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recovery,即電化學提鋰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工藝之一。一般的電化學提鋰體系采用LiMn2O4、LiFePO4和NCM 三元材料等物質作為工作電極承擔脫嵌鋰的任務,而對電極則采用Ag 或Pt[31]。在這類體系中,對電極的主要作用是平衡電荷并抑制析氯反應和析氫反應,對脫嵌鋰的過程并無實質性貢獻。基于這一問題,趙中偉等研發了新型電化學脫嵌法提鋰體系,即富鋰態吸附材料(陽極)│支持電解質│陰離子膜│鹵水│欠鋰態吸附材料(陰極)[32]。這一體系可在1 次充電過程中同時完成鋰離子的插入和脫嵌,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吸附材料,如LiFePO4/Fe-PO4和LiMn2O4/λ-MnO2等[33]。電化學提鋰方法工藝相對簡單且綠色無污染,處理過的鹵水仍可返回鹽田,因此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相比于引文分析,關鍵詞分析可以更直觀的得到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本論文對關鍵詞的分析包括詞頻分析、共現分析和突現分析3 個部分。共現是將關鍵詞的強度和互相關聯信息以可視化圖譜的方式呈現出來,再進行分析。在共現分析過程中加以聚類分析,將相似的關鍵詞分入1 個類別,能夠更加直觀得到研究熱點。突現是將某個關鍵詞在某個時間段里大量出現的信息可視化,從而可以得到不同課題的重點研究時段,把握發展趨勢。
表4 列出了鹽湖提鋰領域相關文獻中出現頻率前十的關鍵詞。事實上,排名前3 位的關鍵詞分別是Brine(334,1999)、lithium(224,2003)和extraction(213,2007)。但鑒于這3 個關鍵詞和我們所討論的話題高度相關,頻率自然很高,因此為了分析考慮,沒有將其列入表中,但在分析時依然會考慮到這3 個詞的相關信息。

表4 關鍵詞詞頻表Table 4 Statistics of keyword frequency
結合表4 的信息和我們之前對整體時間進行的階段劃分來看,屬于第1 階段的關鍵詞有recovery、adsorption、brine、lithium、extraction、water、seawater、evolution、system 和origin 等詞。brine、water、seawater和system 等詞做為鹽湖提鋰領域基礎詞匯,幾乎貫穿整個鹽湖提鋰的發展史。而evolution 和origin 則主要來源于研究者們對含鋰資源,比如鋰礦石和鹵水的沉積過程和機理的研究,其中Warner 研究了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層鹵水之間的自然遷移現象[34],而Gilg 等研究了鹵水和礦石之間的相互作用[35],Chan 等則探究了鋰及其同位素在鹵水中的行為[36],這些理論研究都為鹽湖資源利用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Recovery、adsorption 和extraction 等詞共同出現于2007年,涉及的技術就是前文提到的發展較早的離子交換工藝。但這些關鍵詞真正開始頻繁出現,還是在第2 階段和第3 階段時間內,2.1.1 中對時間階段的關鍵詞分析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
solvent extraction、magnesium 和ion 則是屬于第2 階段的關鍵詞。這個階段,多種鹽湖提鋰方法實現了技術突破,得到了發展和應用。很早就用于鋰的分離的溶劑萃取法也直到此時才依靠新型的TBP和離子液體萃取體系得到了大量研究[14,37]。
Magnesium 作為關鍵詞也有相當高的出現頻率,這是因為大部分鹵水資源都屬于高鎂鋰比鹵水[38],因此如何高效的分離鎂和鋰,其實就是我們進行鹽湖提鋰的關鍵環節。鹵水其實就是含有眾多離子的水溶液,因此Ion 也有較高的出現次數。我們研究鹽湖資源其實不光要關注鋰,對其中含有的大量其他有價離子也要進行分離提取,最大程度上利用這些資源。
圖5 是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后聚類得到的圖譜,可以看到由軟件進行聚類后得到了17 個標簽。這里將這些種類中有價值的類別進行再次分類可得到2 個大類:1)基礎資源調查與介紹。含有chilean thermal water、 geothermal field、 lithium brine、 geochemical processes、fluid inclusion、valuable metal 和qaidam basin 等7 個標簽。想要提取資源,利用資源,就必先探明資源。在提鋰工藝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含鋰礦石和鹵水資源的探查同樣如火如荼的進行[22,39]。中國鹽湖眾多,包括柴達木鹽湖在內的多個鹽湖都被探明資源豐富,有資源才能促進技術發展。可以說資源調查工作,對我國未來鋰工業發展,鋰資源保障都有積極效果。2)提鋰工藝。Extraction kinetics、using potassrum cobalt hexacynoferrate sorbent、quaternary system、ionic selective desalination battery、orthogonal test design、 adsorption behaviour、 metagenomic cloning 和nickel hexacyanoferrate 都屬于這個分類。并且涵蓋了溶劑萃取,膜分離,離子交換吸附和電化學吸附4 個提鋰方法。其中也有一些我們沒有提到過的新技術,比如Metagenomic cloning,既宏基因組克隆技術,這個技術試圖探究利用細胞進行單一離子搬運達到分離的目的[40]。這個分類與之前依據共被引文獻圖譜進行的分類也幾乎一樣。

圖5 關鍵詞共現聚類圖譜Fig.5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and cluster
關鍵詞的突現,也就是突發性檢測,可以將在某一時間段內被大量使用的關鍵詞統計出來。通過對關鍵詞的突現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的熱門主題,對發展方向有更好的把握。圖6 顯示了鹽湖提鋰領域內的達到突發程度的關鍵詞的突發時間和強度。

圖6 關鍵詞突現圖Fig.6 Keywords burstness map
在達到突現程度的關鍵詞中,temperature、heavy brine environment、behavior 和online visualization 等詞,主要來源于一些對金屬在濃鹽溶液(比如溴化鋰)中的腐蝕性的研究[41-42],與鹽湖提鋰領域關系并不密切,這里不再進一步分析。
Chemistry、geochemistry、trace element、formation water、evolution 和origin 等詞主要涉及的領域則是各地礦石及鹽湖資源的成因調查和狀況介紹[34,36,43-44],2.1 也介紹過,第1 階段內的主要工作是資源探明,少有提鋰工藝相關的研究,而第2 階段鹽湖資源得到重視,鹽湖提鋰工藝開始高速發展,因此這些詞形成突現的時間也分列于2 個階段。
Activity coefficient、 thermodynamics、 chloride、Na+、phase diagram、strontium 和solubility 等關鍵詞主要代表了對多離子水溶液體系的研究,鹽湖鹵水中含有鋰、鈉、鉀、銣和銫等多種有價離子,并且主要以氯化鹽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其共存水溶液體系熱力學相圖,有利于開發新型離子分離技術,綜合利用鹽湖資源[45-46]。
含有有價離子的水資源除鹽湖鹵水外還有海水,這2 種水資源也是現在進行離子分離主要的原料[47],因此lake 和sea water 也有一定的突現程度。圖6 中也出現了其他有關提取工藝的關鍵詞,比如adsorption,代表離子交換吸附法,其突現開始的時間為2007年,是所有達到突現程度的新型提鋰工藝相關關鍵詞中最早的。通過2.1.1 我們也知道,離子交換吸附法正是在2007年開始得到系統研究[10],離子交換吸附法也因為優異的選擇性而得到了大量關注[26]。
代表尖晶石型吸附劑的Spinel 也是重點研究的鋰離子吸附劑種類之一[48],其代表性材料就是同樣達到突現程度的LiMnO4和manganese oxide,也就是錳基吸附劑。錳基吸附材料不僅可以用于離子交換吸附法[10,18],同樣是電化學提鋰法的重要吸附材料[6,15],關于錳基吸附材料的研究涵蓋于2 大新型提鋰工藝,因此其研究熱度相當可觀。
Tributyl phosphate 是目前用于鹽湖提鋰最主流的萃取劑,2.1.1 提到過,溶劑萃取法也是近些年重新煥發生機,因此達到突現的時間較晚。目前,溶劑萃取法所采用的體系中,無論是傳統萃取體系還是新型離子液體萃取體系,都會加入TBP 做為協同萃取劑[14,31],這也使得TBP 做為關鍵詞被大量使用。
綜合來看,隨著時間的推進,達到突現程度的關鍵詞也逐漸由資源探查和介紹轉向新型提鋰工藝研究,這個趨勢與前文進行的發文量分析和引文分析都非常同步,佐證了鹽湖提鋰工藝目前的發展熱潮名副其實。
本論文基于WOS 數據庫檢索的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文獻,通過Citespace 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該領域的發展可分為3 個階段:2010年之前的基礎理論積累階段;2011—2016年的成果突破階段,這個階段產出了大量具有指導意義的成果;2017—今的高速發展,百花齊放階段。無論是哪種提取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發展潛力巨大。2)該領域中,中國由于鹽湖類型原因,需要大力發展新型鹽湖提鋰工藝,因此領跑該領域的研究。研究機構中,中國科學院是該領域的開拓者和領頭羊,而中南大學則是近年異常活躍的后起之秀,華東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緊隨其后。形成了以中科院為首的,聯合全國高校共同研究發展的合作網絡。在作者方面,該領域中不僅有早早進入的體系奠基者,更有極具創新活力的新星,發展態勢良好。3)該領域的文獻主要研究方向分為2 個:基礎資源調查和鹽湖鹵水提鋰工藝研究。其中主要鹽湖提鋰工藝及特點如下:a)離子交換吸附法:選擇性高、操作簡單且綠色環保,但是吸附材料循環性較差、溶損率較高。b)膜分離法:包括電滲析膜和納濾膜等,可以很好的分離鎂和鋰,但是成本較高,一般要與其他方法連用。3)溶劑萃取法:能耗較低、工藝簡單且成本較低,但是對設備腐蝕性大,而新型離子液體萃取體系,可有效解決這些弊端。4)電化學法:提鋰效率高、選擇性好和環境污染小,吸附材料循環性能較好,隨著納米材料和儲能技術的發展有望取得新的進步。5)鹽湖提鋰領域的研究重心由初期的基礎資源研究轉向新型提鋰工藝研究,并在近5年來達到發展高峰,且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