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進
青少年足球是一個國家足球運動水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至今,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校園足球特色校超過2萬所以上,2018年“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達到47所。然而,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雖然在“量”上得到了提高,但在“質”的方面仍舉步維艱。高素質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是決定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在運動訓練過程中,仍存在執教能力不足,方法陳舊,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提升校園足球教練員執教水平,提高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質量是我國足球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行為科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其素質的外在表現。”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的執教行為對促進青少年競技能力的提高以及教練員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一方面,教練員的訓練行為表現會極大影響球員的行為表現以及球員對專項訓練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進而影響球員的訓練效果。另一方面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訓練行為,除了足球專項技能的傳授外,其內涵還包括教練員的決策過程,反饋形式,激勵技巧,以及與青少年球員關系建立等。在這樣一個復雜的多元化執教過程中,不僅要求教練員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為實踐做支撐,而且需要教練員把自己所具備的執教經驗、執教理念轉化為實踐的能力,是教練員執教水平的重要體現。國外學者主要通過對教練員訓練行為進行現場觀察,借助行為觀察模型分析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以便提高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提升教練員執教水平。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國內外有關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的研究進行歸納和整理,在介紹教練員分析模型(CAIS)基本原理與應用的基礎上,探討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有效訓練行為特征,以期為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執教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CAIS模型,即教練員行為分析與干預(Coaching Analysis Intervention System)模型,是系統觀察教練員訓練和比賽中的行為工具,該模型包含23個主要教練員行為類目和一系列次要教練員行為類目,由英國拉夫堡大學Christopher Cushion教授于2011年提出。研究人員嚴格遵循行為模型五階段創建原則確保了CAIS模型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和邏輯效度。有學者認為,CAIS模型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教練員行為觀察模型。首先,它將教練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行為分類更加詳細具體,較為全面反映了教練員的行為表現;其次,不僅可以對教練員行為進行多級編碼,而且還能根據不同的訓練模式、球員的運動狀態以及教練員對個體和團體行為進行了分類編碼,便于研究人員探究教練員的行為認知程度、行為產生的影響因素以及根據此模型適當干預和改善教練員訓練和比賽行為,提升教練員行為的有效性。
CAIS模型較為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教練員的訓練行為,對幫助分析和干預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運動項目的不同,需要依據不同的運動項目特點對CAIS模型進行調整和修訂后使用。
Partington(2013)根據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特征對CAIS模型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青少年足球訓練行為模型含有20項行為類目(表1所示),較為全面地概括了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肢體和語言表現。研究人員現場錄制了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執教視頻,并由經驗豐富且接受了專業培訓的編碼員對收集的錄像進行了編碼,為提高統計編碼的可靠性,對編碼員間和編碼員內進行了一致性標準檢驗,結果顯示數據一致性均大于85%,說明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通過計算各類訓練行為占總行為的百分比(mean)、均方差(SD)和每分鐘間隔的比率(RPM)分析優秀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特征,對評價和提升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執教水平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表1 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觀察模型(2013 Partington)
研究人員將該模型結合訪談法用于分析教練員的訓練行為以及教練員的認知過程,通過教練員每種訓練行為占總體訓練行為的比重以及每分鐘的百分比和速率。Partingtong和Cushion等人經研究發現,運用CAIS模型有助于教練員提升訓練行為的有效性。Connor等人(2017)通過運用系統觀察法探討了在澳大利亞高水平青少年足球訓練大綱指導下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訓練行為特征,研究人員將教練員訓練的執教過程分為了“技術練習”部分、“技能練習”部分和“不活動”部分。研究人員使用CAIS行為觀察模型共編碼了30639個教練員訓練行為。研究結果顯示教練員使用最多的行為是反饋行為(糾正性反饋、一般性反饋、積極性反饋、消極性反饋、具體反饋、戰術解釋性反饋)占總行為的32.5%,其次是指導行為(26.0%)、組織管理(22.7%)和發問(14.6%)。
“指導”是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最常使用的行為[513]。早期,有學者指出,指導是決定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有效性的關鍵因素,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在使用指導行為的數量上要多于普通的教練員。通過對近些年有關高水平教練員訓練行為研究中數據結果統計發現(表2所示),課中指導作為單一類別訓練行為占比最大,說明對于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給予更多的指導,不僅有利于球員對錯誤動作的改正,而且有利于提升訓練效率,促進青少年球員運動能力的快速發展。相比于課后指導教練員會提供更多的課前指導,可以看出教練員更多地幫助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預先指導,而非運動表現后的分析,有助于球員自主決策的能力的提升。除注重“指導”行為使用的數量上之外,更加要重視其使用的質量。過多使用專制性和規定性的指導行為不僅會影響球員自主思維決策能力的培養,而且不利于教練員與隊員之間的融洽關系的建立。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減少專制性和規定性的指導行為的使用。

表2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指導行為研究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恰當的反饋行為有助于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升。賈邵峰指出,教練員運用多種形式的反饋行為可以有效地糾正運動員在技戰術訓練中產生,有利于教練員改進訓練策略,提高執教質量,增強訓練效果。Partington和Cushion(2011)系統觀察了英超梯隊11位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訓練行為,研究發現,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員采用的運動表現反饋(5.7%)高于運動結果反饋(1.2%)。Partington(2013)用同樣的方法調查了6名來自英超梯隊不同組別的精英教練員,研究結果與之前一致。Power指出,運動結果反饋和糾正性反饋具有較強的規定性,過度使用這兩種行為,會使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產生依賴感,不利于青少年自主思考和決策能力的培養,且無法正確引導運動員挑戰困難的精神品質。
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在采用反饋行為前還應考慮的一點是如何最大化培養球員的自信心。積極性反饋不僅可以提高青少年球員的自我效能感,而且有助于培養球員的自信心促進其運動技能的掌握效率。而消極性反饋行為,會使球員產生擔憂、猶豫、害怕、懷疑、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阻礙他們的內部動機和運動的積極性。但這也不意味著球員不能接受負面的反饋。教練員在執教過程中可采用“三明治”的反饋形式對球員的運動表現給予反饋。教練員做出消極的反饋后,立即采用積極的反饋對球員的運動表現給予肯定,這樣的訓練行為表現手段會使得消極的反饋轉化為積極的激勵信息,才能收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發問是教練員訓練行為中一項關鍵的行為,發問可以讓教練員識別運動員是否進行學習,并促使運動員快速進入訓練狀態。教練員通過發問可以培養運動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提升球員學習的主動性。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掌握扎實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發問行為高于經驗不足、理論知識掌握不牢靠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Práxedes和Moreno(2016)通過實驗探究了發問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技戰術的應用效果的影響,分析發現,教練員發問行為有助培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思維決策能力和執行力,進而促進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技戰術應用效果,提升競技能力。如表1所示,發問行為可分為開放式發問和封閉式發問兩種訓練行為。封閉式發問行為只有一個特定的答案,對于球員的回答只會說“對”與“錯”而沒有其他的言語表露。開放式發問則要求球員具備提供更多信息的能力,并且答案是需要球員經過思考的,且更有想法。Stonebridge等人20(2018)系統觀察不同學歷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發現,教練組整體采用封閉式發問占總行為比率(9.15%)明顯高于開放式發問(4.1%),這說明教練員仍希望在訓練中掌握控制權,突顯出“以教練員為中心”的執教方式,而不是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執教方式。進一步研究發現,學歷高的教練組開放式行為占總行為的比率(6.4%)顯著高與學歷低的教練組開放式行為占總行為的比率(1.8%),說明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教練員的訓練行為,因此,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應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教練員在采用各訓練行為之前或之間往往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沉默行為。Cushion和Jones(2001)認為沉默是青少年足球教練員一種特殊的執教行為策略。Smith和Cushion(2006)經研究發現,教練員在訓練中保持沉默的過程實際上是教練員對訓練狀況的認知過程,不僅有利于教練員對隊員的運動表現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而且有利于培養球員的運動訓練的專注力和決策能力。
“有效性沉默行為“教練員在訓練中無言語性反應,但始終關注隊員的表現和訓練過程。Partingtong等人(2014)的研究表明,普通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有效性沉默行為(8.38%)高于優秀青少年足球教練員(5.5%)。而Stonebridge和Cushion(2018)對不同學歷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研究發現,高學歷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有效性沉默行為(17.6%)低學歷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有效性沉默行為(14.3%),與前人的研究差距較大。兩項研究均在系統觀察教練員訓練行為后都對教練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Partingtong研究的12名教練員中沒有一位明確表示有效性沉默行為是一項執教行為策略,而Stonebridge對教練員訪談后發現,學歷高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認為有效性沉默行為是促進球員運動技能發展的一種手段,而學歷低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認為過多的沉默會使自身失去主導權和控制權,迫于進入指導反饋環節。這說明,一方面,由于研究的教練員不同造成統計的數據結果不同;另一方面,教練員只有不斷豐富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執教經驗,才能更加有效地帶著問題觀察球員訓練,發現球員在訓練中的問題所在,提高自身有效性沉默行為。
教練員對運動員個體和球隊整體實施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便于訓練的順利開展和實施。例如,教練員組織隊員收集訓練器材、安排隊員休息補水、維持訓練秩序等行為都稱之為管理行為。由于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處于身體機能發育的關鍵期,青少年的判斷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缺乏,需要教練員采取積極的管理行為進行干預,充分調動青少年球員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以促進訓練課的有效開展與實施,提升訓練效率。有研究顯示,U10-U11、U12-U13、U14-U15三個年齡組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管理占總行為的比率分別為4.5%、4.85%、5.85%,這一數據說明,隨著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管理行為的應用也會隨之增多。
贊揚是指教練員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給予支持和肯定的訓練行為。有學者指出,高水平教練員比普通教練使用贊揚行為的數量更多。“贊揚”是教練員提高訓練課效率,提升運動員培養質量的一項有效訓練行為,教練員通過贊揚可以提升球員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升。然而,有研究指出,過度使用贊揚行為將會對運動員的培養產生負面的影響。若教練員將贊揚作為一種執教策略,為贊揚而贊揚,而不是發自內心地去贊揚隊員,則會使得受贊揚的球員認為教練不是發自內心地去贊揚他,這就表現出教練員贊揚失度的效應;若教練員沒有把握好贊揚的最佳時機,導致球員產生不滿或泄氣的情緒,這就表現出教練員贊揚失實的效應;若教練員一直贊揚某些表現優秀的球員,則會使球員產生優越感,滿足現狀,從而降低了球員運動的熱情,這就表現出教練員贊揚失準的效應。由于青少年球員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因此,教練員在執教年齡較大的青少年球員時,應提升使用贊揚行為的質量。
擁有20年執教經驗的前英超聯賽職業教練員Brian認為,使用責罰行為不利與教練員和球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不僅影響了訓練目標的達成,同時也降低了教練員對球員的期望值。Potrac(2007)在對4位英格蘭職業足球隊的教練員的訪談中發現,他們一致認為創建積極的訓練環境是提高訓練質量的關鍵因素,過度使用訓斥行為不僅會失去運動員對教練員的尊重,而且還會降低球員對教練員執教能力的信任度。有研究發現,隨著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年齡的增長,教練員使用訓斥行為的比例隨之增加。在高年齡組執教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比底年齡組執教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使用訓斥行為的比例要高[30]。這是因為隨著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年齡的增長和競技水平的提升,教練員對球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隨之增高,當球員的運動表現未達到教練員的期望值時,教練員會采用訓斥行為表達對球員運動表現的不滿。但教練員若采用積極的反饋代替訓斥幫助隊員解決運動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能調動青少年訓練的積極性,而且更能提升教練員自身的執教熱情,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4.1.1 通過文獻整理分析發現,CAIS模型能夠較為全面、客觀、真實的描述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訓練行為,它為分析和干預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用的解釋性信息,對促進教練員執教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4.1.2 國外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在訓練行為使用“量”的方面,傾向于課前指導、課后指導、運動表現反饋、積極性反饋、開放式發問、沉默以及贊揚等訓練行為的使用,較少使用具有專制性和規定性的指導、糾正性反饋和運動結果反饋等訓練行為;在行為表現方面較為注重采用便于培養青少年自主決策思維能力的指導行為;注重采取多樣式的管理手段;注重反饋行為的適應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并且能夠實事求是、真情實感的贊揚隊員。
4.1.3 教練員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的程度影響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專業理論知識掌握豐富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表現出的較高的有效訓練行為,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欠缺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表現出的有效訓練行為較低。
4.2.1 在借鑒國內外有關優秀青少年教練員訓練行為的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國內專家和教練員建立符合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目標的教練員訓練行為模型,模型內容應秉持著易于認定,便于觀察,便于記錄的原則制定,提高觀察效率,促進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
4.2.2 校園足球教練員應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傳統的訓練方式。利用視頻反饋的形式檢查自身在訓練執教過程種的行為表現,不斷反思,總結在訓練過程中優勢與不足,提升自身訓練行為的有效性。
4.2.3 作為一名校園足球教練員,只有扎根于青少年足球教學實踐,掌握較為全面的理論科學知識,積極采取“以球員為中心”的執教行為理念,才能最大化地培養球員的決策能力、自信心以及對足球熱愛的內在動機,進而提升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提高足球訓練的科學化水平,促進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身體、心理、技術和戰術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