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遷移教學是借助當前所學知識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或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對當前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文章以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提出興趣中激發(fā)遷移、差異中實現遷移、情境中落實遷移、驅動中優(yōu)化遷移、建庫中培育遷移、制作思維導圖中引導遷移、評價中促進遷移七個維度的遷移實踐建議,以期逐步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
關鍵詞: 中職計算機;遷移教學;興趣;情境;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073-03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課程已經成為中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承擔著更多的教學任務、更大的教育使命,教師不僅要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傳授給學生,還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互聯網思維。目前,隨著遷移教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中職計算機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大幅度提高。遷移教學是借助當前所學知識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或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對當前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包括正向遷移與反向遷移兩方面內容。那么,如何在實踐中提高遷移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其加以闡述,旨在與同仁交流、共勉。
一、興趣中遷移
學習任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過去的經驗,即學習者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wěn)固性對學習遷移會產生直接影響。遷移的實質是學習者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是知識、經驗之間相互影響、重構同化的過程。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遷移教學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發(fā)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具體來說,即在遷移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越高,參與行為也就越積極,遷移教學的效果也就越明顯。反之,遷移效果會越來越差,甚至容易形成反向遷移。從理論層面分析,遷移教學存在正向遷移和反向遷移兩種類型。顧名思義,正向遷移可以對學生起積極的作用,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本身具備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缺少學習興趣的支撐,整個學習過程就會陷入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由此形成反向遷移。而一旦形成反向遷移,學生就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甚至失去學好這門課程的信心,產生畏難情緒,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形成阻礙。鑒于上述原因,中職計算機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正向遷移教學模式,必須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更加高效優(yōu)質地開展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實現教學質效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差異中遷移
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就會出現部分學生可以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而另一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為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教師可本著“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教學原則,在實施遷移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個性化與差異化相結合。其中,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可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潛力等情況后,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然后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個性化教學計劃,明確分層教學的目標和實現策略。而個性化教學是在差異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以“Photoshop”軟件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操作“Photoshop”軟件之初,教師可要求學困生牢記每一項功能的準確位置和使用方法等基礎知識,并能進行簡單操作。對于中等生,在完成上述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可要求其根據自己對“Photoshop”軟件的理解與認知繪制一張思維導圖,以此加深對軟件功能的了解,并會運用。對于優(yōu)等生,可要求其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制作一張主題海報,以此體會“Photoshop”軟件的實用功能。個性化與差異化的結合,既可以促進全體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又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實現知識的基礎遷移,以此體現教育的公平性與有效性,體現遷移教學的核心價值。
三、情境中遷移
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盡管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但還是會出現無法有效提取及運用某些知識的情況。對此,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掌握的知識建立聯系,實現知識的有效轉移。就計算機情境遷移教學而言,一般可以通過三步加以構建完成。第一步,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新的學習情境中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步,在已經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新技能,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明確知識間的深層次聯系,最終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第三步,優(yōu)化情境,使其多樣化呈現,最終實現去情境化。過度情境化對于學習遷移是不利的,對此,教師可在學生掌握一定知識與技能之后,通過多樣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突出知識與技能的本質特征,促使學生實現知識、技能的歸納概括、內化吸收,最終完成去情境化。以園林設計軟件教學為例,在向園林專業(yè)學生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相關知識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對其未來專業(yè)發(fā)展提供的支撐作用。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頭腦當中產生某種聯想,從而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情境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的遷移,發(fā)揮正向遷移的教學價值。
四、驅動中遷移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要想取得理想的遷移教學成效,需要學生具備活躍的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當前學習的知識中獲得靈感,進而聯想到其他相關知識,最終實現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想象思維得到充分、有效調動,避免教學過程沉悶壓抑、枯燥乏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xù)提升。以Word文檔操作為例,教師可在完成知識的講解之后,給學生布置一項Word文檔的操作任務或開展課堂小競賽,如制作求職簡歷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和專業(yè)應用相結合,在學以致用中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加快從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速度,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
例如,在獲取網絡信息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上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講解、示范如何正確使用瀏覽器登錄網站、瀏覽網頁,然后引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和篩選自己所需要的網絡資源,對有效資源進行下載應用等,以此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另外,講完一個知識點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記筆記、上機操作體驗的時間,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遷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五、建庫中遷移
計算機本身具有非常強大的功能與應用價值,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其功能、價值更是得到極大發(fā)揮。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學必然會涉及眾多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不僅如此,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教師還需要將計算機知識與專業(yè)理論知識整合到一起,進行融合教學。這就意味在中職計算機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面對龐大的知識體系,還要將這些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以滿足社會對職業(yè)技術人才的整體需求,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實現更大的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構建“知識庫”,即對同類知識、相似知識、關聯知識進行總結、歸類,建設個性化的知識信息庫。知識信息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記憶課程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避免出現概念混淆、理解不透徹、記憶不牢固等情況。
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操作、各類辦公軟件的操作存在很多共性,如相同的快捷鍵、相似的系統(tǒng)界面和操作流程等。這些相同或相似之處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延續(xù)性,非常適合采用基礎遷移的方式進行學習、理解與記憶。一旦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遷移技巧,就會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自學自悟能力,促進學習質效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一個專用文件夾或建立一個專用Word文檔、Excel表格等,用來歸納整理同類知識、關聯知識。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即使面對一些陌生的軟件或者操作系統(tǒng),也可以自行摸索操作方法,呈現出較強的自學能力。
六、思維導圖中遷移
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善于用思維導圖總結、學習知識與技能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尤其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學生而言,這一學習習慣會給其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傳授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與技巧,讓學生領悟到總結經驗是提高學習成效、實現知識遷移的有效途徑。同時,在課堂上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分享思維導圖制作經驗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積極性。
七、評價中遷移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考核評價同樣可以發(fā)揮提升遷移教學成效的作用。基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有的教師認為考試成績可以說明一切。在這種思想認知之下,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必然會經常得到教師的表揚與贊賞,因此非常自豪,甚至出現因驕傲自滿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成績下滑的情況。而那些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則變得灰心喪氣,甚至失去學習信心,自暴自棄。上述兩種情況均不利于職業(yè)教育質效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更無法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遷移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摒棄唯成績論的不科學的評價觀,融入更多的評價內容。例如,在期末考試中,卷面分數占總成績的70%,學生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隨堂考試成績、課堂紀律表現、在小組合作中的貢獻率等占30%,兩項成績相加,得出學生本學期的最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監(jiān)督,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根本轉變,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鼓勵學生借助遷移思維實現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促進職業(yè)素養(yǎng)、自信心和學習技巧的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遷移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可顯著提高計算機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層次和思維能力,使其具備更加開闊的眼界,更加客觀、全面的考慮問題視角,并實現新舊知識、各科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形成完整、縝密的知識結構體系,為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遷移教學對中職計算機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執(zhí)教能力、教學經驗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相當高的要求。教師應積極更新、優(yōu)化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促進課堂教學成效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可.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遷移教學策略的應用[J].職業(yè),2016(26).
[2]施漢禁.試析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遷移教學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10).
[3]陳寧寧.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阮杰林.基礎遷移教學策略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5]胡殿均.“雙項目教學策略”在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16(18).
Exploration of Seven Approach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Transfer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Li Fang
(Xianlin Vocational Senior Middle School, Hangzhou Citi,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Transfer teaching is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of other disciplin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literacy with the help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or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urrent learning with the help of the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s, that is, the impact of one learning on another learning or the impact of acquired experience on the completion of other activities. Taking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pract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n dimensions of migration practice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imulating migration in interest, realizing migration in transformation, implementing migration in plan, optimizing migration in interaction, cultivating migration in participation, guiding migration in guidance and promoting migration in evaluation, in order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ransfer teaching; interest; situation; 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