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郁郁
摘 要: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承擔著高職教育、教師教育、學前教育三位一體的重任,是幼兒園教師的主要培養單位。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應變挑戰為機遇,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轉變發展思路,與時俱進地深化教師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文章探究高職院校教師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的具體策略: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四維”教師教育共同體、建立健全教師教育一體化培養機制、加強創建“院園結合”協作培養模式,以此提升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 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教育體制;教育機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136-0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在此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教育受到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加入到幼兒園教師的培養隊伍中來,并成為中堅力量。幼兒園教師教育應由培養職前幼兒園教師的院校牽頭,構建以政府為主導、院校為主體、優質幼兒園深度參與的三位一體、多方協同的幼兒園教師培養機制。這樣才能使學前專業學生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并在相關教育實踐活動中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幼兒園教育水平。
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領域,單純課堂講授法的弊端逐漸呈現出來,如不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學課堂必須隨之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目前,適合職業院校教師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有線上線下雙軌教學、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任務驅動等。結合互聯網,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可使培養的畢業生實現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更適合崗位需求。同時,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在平時要做好相關的學習數據、測驗、課堂出勤率、參與搶答與討論的次數等的記錄,加強課堂參與和課堂紀律的考查,健全綜合評價機制。相關的數據可使學習目標達成度、課堂活躍度等的評價更具有效性和針對性,可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隨著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必須順應改革趨勢,探索適合學生、時代、社會需求的教學模式。
二、構建“四維”教師教育共同體
教師教育共同體是由一群關注、研究教師教育的個體或組織,基于一定的行業或專業規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親密的、穩定的關系的團體。它是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改變了教師教育的單一主體模式,形成多主體參與、共同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的教師教育新模式。其旨在改變教師教育主要由教師培養、培訓單位各管一段的現狀,是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以及教學事業改革創新的專業性團體。目前,教師教育共同體已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共同體中,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幼兒園是協作伙伴關系,各方對教育的意義重新詮釋,對教育活動的價值重新評估,這其中,高校教師真正介入幼兒園教學實踐現場以積累實踐經驗,幼兒園教師通過合作進行反思,不斷提升理論素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參加三邊活動進行科學決策,制定教師教育發展措施。
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主要由學前教育專業承擔,同樣需要高職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幼兒園、社會力量等與個人的積極參與,形成多主體的協作培養模式,構建“四維”教師教育共同體。在該共同體中,各部門各司其職、資源共享、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在共同培養優秀幼兒園教師目標的基礎上合作發展。其中,高職院校作為教師教育的主要培養單位,不僅要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還要建設相關實訓室,使學生成為理論知識豐富、教育教學能力達標、擁有較高的專業情意與專業素養的優秀畢業生。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積極利用在線資源,構建線上教師教育平臺,破除高職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壁壘,打通教師教育職前職后通道。通過該平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選擇相關課程,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高職院校的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使培養的學生更符合幼兒園的實際需求,還可以根據幼兒園教學需求開發優質課程;幼兒園教師可以借助該平臺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提升科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這個平臺還可以呈現幼兒園實際教學情況,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線上觀摩機會,實現高職院校教師、學生、幼兒園教師的隨時溝通交流,以解決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在高職院校教師教育共同體中,幼兒園可為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提供實訓、實習的場地與指導教師,高職院校學生利用幼兒園真實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情境,在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環節,逐步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同時,高職院校鼓勵對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感興趣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社會力量是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它的參與能使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更加契合市場需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教師教育共同體中,可提供穩定的政策保障,并形成長效機制,實現共同體各主體之間良好的溝通、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讓各主體之間在平等協作的基礎上實現更好的發展。
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是提升幼兒園師資質量、培養優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重要途徑,為此,高職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幼兒園、社會力量應共同努力。
三、建立健全教師教育一體化培養機制
一段時間以來,教師教育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主管單位、培養主體等的不同,造成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上不連貫,甚至出現脫節的情況。對此,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師教育一體化培養機制,將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切實銜接、貫通起來。構建高職院校教師教育一體化培養機制,可進一步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建設與雙高建設,提升教師教育質量,推動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的發展。在職前教育培養階段,高職院校應注重將基礎教育、通識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相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與教學技能相結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師德師風與相關教學內容相結合。
另外,高職院校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之間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促進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有效銜接、貫通。為此,可建立教學資源庫或教學資源平臺,創建相應的模塊化網絡課程,使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生都公平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建立該資源庫時,高職院校應進行充分調研,調查幼兒園教師、高職院校教師、高職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開發、建設相應的教學資源與課程,逐步提升師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作為開發、建設相關教學資源與課程的主體,在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應逐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其中,職后培訓階段要有針對性、有效性,重點解決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根據教師的需求進行分層分類培訓且注重培訓內容上的銜接與連續。每一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背景都存在差異,因此有不同的職后培訓內容需求,教師職后發展階段的不同,如新手型、骨干型、專家型教師,所需知識與技能也不相同。為此,高職院校要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提供不同的培訓內容,為教師構建終身一體化的培養機制,即從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第一天開始就進入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的持續發展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個子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與相互貫通的,最終的目標是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推動高職院校教師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發展。職后培訓是職前培養的有效延伸,而不是機械重復。在終身學習理論及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的有力支撐下,教師教育一體化能促進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教師教育一體化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統籌,其不僅要關注教師個體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基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對區域教育、教師進行統籌,實現教學資源在各機構之間的共享與有效利用。
四、加強創建“院園結合”協作培養模式
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的主要任務是有效解決職前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融合的問題。高職學前教育作為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的結合,最大的特點是強調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即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學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重視實踐能力與實踐智慧的培養。為此,高職院校可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院園結合”模式,即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協作培養的方式。采用“院園結合”協作培養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資源,改變以往高職院校教師教育培養形式單一、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不符合、教學能力欠缺等問題。在“院園結合”協作培養模式中,高職院校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幼兒園培養學生教學技能,這是依托幼兒園真實的工作環境、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式,可滿足學生的實訓實踐需求,使學生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與真實的實踐教學經驗。這樣,學生可根據真實的工作環境,找到自身在知識、技能與現實需要之間的差距并積極縮小差距。
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其參與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時,需設計指導內容,規范指導方法,安排實踐課程等,這個過程也是其提升教學技能、實現專業發展的過程。幼兒園參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共同制定、實施培養方案,可將幼兒園的實際需求融入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案、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實訓鍛煉、實習安排等過程中,使所協作培養的畢業生能馬上進入工作狀態,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因此,對幼兒園來說,其參與高職院校教師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師資缺乏、教師專業能力不強的現實問題。可見,“院園結合”協作培養模式是一個使幼兒園和高職院校實現共贏的改革模式。
參考文獻:
[1]徐皓倫,張秋菊,姜凱莉,王瑾,張瀟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研究——以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39).
[2]劉勇,張子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3).
[3]寇文亮,宗樹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教學的拓展[J].學前教育研究,2020(08).
[4]陳時見,李培彤.教師教育一體化的時代內涵與實現路徑[J].教師教育研究,2020(02).
[5]廖俐.工匠精神視閾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探究[J].廣西教育,2019(39).
[6]祁海芹.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分析及培養[J].遼寧教育研究,2003(11).
[7]李生京.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J].現代教育科學,2013(11).
[8]馬銳.基于園校合作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
[9]姜莉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02).
[10]張增田,趙慶來.教師教育共同體:內涵、意蘊與策略[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2(06).
[11]程茹.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模式及其中國化改造[J].高等教育研究,2014(05).
[12]丁輝,任建華.地方高職院校社區教育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06).
Exploration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i Yuyu
(Zuny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unyi 5631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in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It is the main training uni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refore, teach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hange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change passivity into initiative, actively change development ideas,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ng "four-dimens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echanism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bination of colleges and kindergarten"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mechanism;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