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菊 馬丙南 林菁 譚文爭 陳瓊燕
猩紅熱屬兒科常見呼吸道病癥,主要是由A 族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猩紅熱患兒常表現為皮膚栗樣皮疹、高熱、口周蒼白圈等癥狀,臨床需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2]。目前,臨床多以抗生素進行治療,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為常用抗生素,能夠有效殺滅鏈球菌,減輕炎癥反應[3,4]。然而細菌毒素引起的皮疹、瘙癢等皮膚癥狀抗生素并無直接的療效,且兒童皮膚嬌嫩,皮膚癥狀對兒童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大,有效控制皮膚癥狀可能會成為提高療效的重要治療手段[5]。川百止癢洗劑屬純中藥制劑,具有燥濕解毒、疏風止癢之效,可有效減輕皮膚癥狀。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聯合川百止癢洗劑在小兒猩紅熱患兒中的治療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猩紅熱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9 例;年齡1~6 歲,平均年齡(4.21±1.07)歲;發病時間3~11 d,平均發病時間(6.34±1.56)d。觀察組男27 例,女18 例;年齡2~6 歲,平均年齡(4.24±0.75)歲;發病時間4~11 d,平均發病時間(6.37±1.55)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第3 版《兒科學》[6]中猩紅熱相關診斷;伴有發熱、皮疹等癥狀;臨床資料完整;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依從性較差者;重要臟器功能不良者;存有藥物禁忌證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096,規格:2 g)治療,將50 mg/kg 本品與0.9%氯化鈉溶液混合,行靜脈滴注,于1 h 內滴完,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川百止癢洗劑(北京貞玉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B20020271,規格:60 ml/瓶),將本品與水以1∶1 比例稀釋后,以醫用棉簽將藥物均勻涂抹于患處,2 次/d。兩組患兒均施以物理降溫、補充水電解質等對癥支持治療。兩組治療療程均為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治愈:猩紅熱癥狀完全消失,白細胞(WBC)正常;顯效:癥狀好轉;WBC 基本正常;有效:癥狀減輕,WBC 有所改善;無效:癥狀、WBC 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猩紅熱癥狀:于治療前、治療7 d 后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評估。無癥狀:0 分;輕型:1 分;普通型:2 分;中毒型:3 分。③睡眠質量:記錄患兒入睡潛伏、夜間睡眠時間,夜間覺醒次數。④記錄患兒癥狀改善、痊愈時間。⑤不良反應:記錄腹瀉、嘔吐等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猩紅熱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猩紅熱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兩組猩紅熱癥狀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猩紅熱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猩紅熱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7 d 后比較,bP<0.05
2.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觀察組入睡潛伏時間短于對照組,夜間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表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痊愈時間比較 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痊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痊愈時間比較(,d)

表4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痊愈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猩紅熱是由化膿性鏈球菌感染造成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染,其中尤以小兒多見,易于小學、幼兒園等人群密集場所傳播[7,8]。化膿性鏈球菌于患兒機體產生熱性外毒素與溶血素,造成炎癥反應,進而使免疫功能紊亂,誘發感染。猩紅熱患兒常表現出低熱、輕度咽痛等病理學癥狀,若未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隨著病情進行性發展,易引發中耳炎、中毒性肝炎等并發癥,重者甚至會出現腎小球腎炎等嚴重狀況,危及患兒生命安全[9,10]。
抗生素是臨床治療小兒猩紅熱的常用手段,而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為常用類型,該藥由阿莫西林與氟氯西林兩者組成,其中阿莫西林屬青霉素,具有廣譜抗病毒功效[11]。而氟氯西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強烈的殺滅功效。靜脈滴注進入患兒機體后,可通過與細菌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相結合,干擾細菌胞壁合成,從而發揮殺菌功效。然而近幾年抗生素的濫用情況加劇,導致部分猩紅熱患兒機體病原菌耐藥性較高,降低治療效果,加之鏈球菌存有多個血清型,相互之間無交叉免疫性,停藥后易復發,因此,臨床常選擇聯合中藥治療。中醫學認為小兒猩紅熱屬“溫病”范疇,是由于痧毒疫癘之邪,乘時令不正之氣,侵入人體所致,臨床應以瀉熱解毒、清涼宣透為治療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觀察組猩紅熱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入睡潛伏時間短于對照組,夜間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癥狀改善時間、痊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靜脈滴注聯合川百止癢洗劑外用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猩紅熱癥狀,提高睡眠質量,促進恢復。川百止癢洗劑是由蛇床子、西河柳、苦參、艾葉、川芎等藥物組合而成,其中蛇床子可燥濕、祛風;西河柳起解表、散風、透疹等作用;苦參可發揮祛風止癢、殺蟲利尿之功;艾葉則有理氣血、溫經脈等功效;川芎祛風止痛、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止癢,燥濕解毒之功效,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減輕病癥造成的影響,提高其睡眠質量。兒童皮膚嬌嫩,在選擇外用藥時應嚴格注意藥物刺激性。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川百止癢洗劑具有與兒童皮膚較為相似的pH 值,無刺激性,且內含鈣、磷、蘋果酸等營養物質,能夠保護患兒肌膚,有效保證兒童用藥安全性[12]。川百止癢洗劑還具有較強的抗過敏、抗真菌功效,可有效殺滅多種病原菌,涂抹于患處后,藥物從肌膚深入到機體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免疫細胞功能恢復,進而減輕由細菌感染的多種癥狀。川百止癢洗劑與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兩者協同增效、標本兼治,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聯合川百止癢洗劑在猩紅熱患兒治療中療效確切,可及時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加快恢復進程,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