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玉
腎動脈狹窄主要發病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斷改變,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1]。流行病學研究顯示[2],腎動脈狹窄發病率在周圍血管病變以及冠心病患者中占比較高。腎動脈狹窄屬于腎血管疾病,常見于老年群體。研究顯示[3],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易引發缺血性腎病和腎血管性高血壓,最終引發終末期腎病,若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由于該病臨床表現并不具有特異性,因而診斷難度較大。本次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冠心病腎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42 例,女24 例;年齡53~77 歲,平均年齡(66.64±5.28)歲。納入標準: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合并程度不同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脂血癥;臨床資料完整;血肌酐<256 μmol/L。排除標準:造影劑過敏者;重度心力衰竭者;先天性腎動脈狹窄者;大動脈炎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要求患者檢查前空腹12 h,將探頭頻率設置在2~5 MHz。患者需呈側臥體位與平臥體位。檢查期間,對腎動脈進行探測,由腎動脈起始段開始至中段、近腎段。要檢測并記錄腎動脈收縮期的最大血液流速,對腹主動脈最大血流速度比、腎內段動脈、腎動脈最大血流速度比進行計算。選取樣品容積在1~3 mm,保證聲束和血流方向夾角<60°。若腎動脈內無血流信號存在,即提示出現腎動脈閉塞。臨床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進行診斷,最佳閾值:RAR≥2,徑向應變率(RSR)≥5,PSV≥150 cm/s。
患者行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的7 d 之內接受冠狀動脈與腎動脈血管造影檢查,需經股動脈進入并選擇賈金斯冠狀動脈導管行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完成后回撤導管至第1 腰椎體部位,并展開非選擇性腎動脈造影檢查。
1.3 觀察指標 以腎動脈造影為金標準,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進行觀察,對比不同狹窄程度的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指標,包括AT,RIR,RAR,PSV。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分析 有6 例患者未納入統計學分析,其中一側腎動脈閉塞1 例、單側或雙側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不清5 例。
血管造影結果:8 例(13.33%) 患者狹窄程度≥50%,診斷結果是腎動脈狹窄,其中,5 例(8.33%)患者狹窄程度50%~69%,3 例(5.00%)患者狹窄程度≥70%;9 例(15.00%) 患者狹窄程度<50%;43 例(71.67%)患者腎動脈完全正常。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10 例(16.67%)患者狹窄程度≥50%,診斷結果是腎動脈狹窄,其中,6 例(10.00%)患者狹窄程度50%~69%,4 例(6.67%) 患者狹窄程度≥70%;11 例(18.33%)患者狹窄程度<50%;39 例(65.00%)患者腎動脈完全正常。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173,P=0.7344>0.05)。
2.2 不同狹窄程度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結果比較 隨著腎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AT 越來越長,RIR、RAR、PSV 越來越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狹窄程度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結果比較()

表1 不同狹窄程度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50%比較,aP<0.05;與50%~69%比較,bP<0.0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即冠心病,主要指的是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致使血管腔狹窄亦或是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4]。研究顯示[5],對于冠心病與外周動脈病變患者而言,其患有腎動脈狹窄的幾率在15%~45%。因此,對腎動脈狹窄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和延緩疾病進展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腎動脈狹窄診斷方法較多,其中,腎動脈造影作為臨床診斷金標準[6],但價格較高,且需選擇造影劑,屬于有創性檢查,因而此診斷方式具有危險性,特別老年患者常合并各種基礎性疾病,導致其檢查風險增大。CT 與磁共振成像屬于無創檢查,但需要應用造影劑。而攜帶心臟起搏器或支架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因此臨床應用也受到一定限制[7]。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操作簡單、便捷、無創等特點,且臨床檢查費用不高,能夠重復檢查,具有較高準確性,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腎動脈狹窄檢查中。
腎動脈狹窄會使腎功能下降,進而引發腎血管性高血壓,也是繼發性高血壓常見發病原因,老年高齡人是高發人群。研究顯示[8],90%腎動脈狹窄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而老年人血液粘度更高,血管壁內膜相對粗糙,腎動脈血管迂曲,其管腔內部會出現斑塊而引發管腔狹窄,使得腎內動脈血流壓力增加,血流阻力也明顯增加,致使血流速度加快。腎動脈狹窄遠端因血液灌注量不足會使血流壓力降低,血流阻力減少,導致血流速度減慢。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冠心病腎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通過對患者腎臟儲備功能、腎動脈阻力指數以及腎臟形態大小成像,系統判斷其腎動脈狹窄狀況。而腎動脈流速可參考腹主動脈流速加以推測,局部血液動力學指標的特異性與敏感性高也是診斷腎動脈狹窄的主要方法。為盡早對病變進行診斷,將腎動脈病變和正常的分界點確定為:RAR>2,PSV>150 cm/s[8]。本次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隨著腎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AT 越來越長,RIR、RAR、PSV 越來越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冠心病腎動脈狹窄診斷中,各項檢測指標會伴隨腎動脈狹窄程度增加發生變化。分析原因,因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將血管管壁的回聲、狹窄、內鏡以及管腔斑塊等進行局部放大,便于醫生對腎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形成一定了解,以保證盡早篩查診斷的效果。但需要注意,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過程中也會受部分因素影響,主要包括腸道內部氣體、體態肥胖與患者配合度不高等,增加了誤診與漏診率。因此,檢查期間要對腎動脈進行重點檢查,在腹部正中使用超聲探頭加壓處理,以排除腸道氣體。在縮短腎動脈與探頭距離的情況下即可使分辨率提高。為保證超聲圖像質量,可選擇側腰部冠狀切、經背側徑路以及右前腹肋間橫切等方式完成掃查。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簡單且無創,具有較高準確性,因而在早期冠心病患者腎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