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
老年下肢骨折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有較多老年患者選擇了外科手術進行治療。而患者的局部疼痛影響了手術成功率及術后恢復預后,因此,術中麻醉方法選擇至關重要,選擇恰當麻醉藥物尤其對術后認知功能具有重要意義[1,2]。丙泊酚是臨床常用麻醉藥物,具有起效快、麻醉蘇醒快等特點[3]。七氟烷作為新型吸入全身麻醉劑的一種,具有無刺激味道、血氣分配系數低的特點,且對患者呼吸道刺激性較小,適用于老年患者手術時面罩下快速誘導麻醉[4]。國內研究表明,七氟烷可以維持老年患者手術麻醉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穩定,為臨床開拓了一種全新的麻醉方法[5]。為了探究七氟烷聯合丙泊酚持續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作用,本文選取在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62~81 歲,平均年齡(65.89±5.21)歲。對照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61~80 歲,平均年齡(66.75±5.0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下肢骨折,適合接受切開復位固定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異常、多器官衰竭以及麻醉麻醉藥物過敏患者,精神、認知障礙患者。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常規禁食禁水,術前常規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術面縫合時停止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攝入。術前給予患者鹽酸右美托咪定(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19)0.5 μg/kg,緩慢靜注10 min;靜脈注射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1.5 mg,進行誘導麻醉;待患者肌肉松弛后行氣管插管,設定呼吸參數,潮氣量為8 ml/kg,術中氧飽和度維持>98%,持續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h)。對照組患者予以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0368)持續泵注麻醉,麻醉維持為2 mg/k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七氟烷,七氟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81)濃度調至5%,采用封閉面罩持續吸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包括麻醉完成時間、疼痛消失時間、麻醉蘇醒時間。②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包括惡心、皮膚瘙癢、嗜睡等。③以MMSE 為準,評估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及語言5 個方面,總分30 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 兩組麻醉完成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消失時間、麻醉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

表1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發生惡心1 例;對照組發生惡心2 例、皮膚瘙癢3 例、嗜睡2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1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5)。
2.3 兩組MMSE 評分對比 術后1 h,觀察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及語言評分分別為(4.25±0.68)、(4.15±0.63)、(3.97±0.38)、(3.68±0.25)、(3.87±0.36) 分;對照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及語言評分分別為(3.68±0.41)、(3.20±0.45)、(2.06±0.42)、(2.48±0.63)、(2.10±0.24)分;觀察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及語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40、7.761、21.328、11.197、25.873,P<0.05)。
近年來,針對老年下肢骨折的發生,手術已作為治療下肢骨折的主要方法。由于對創傷性較大的手術缺乏耐受力,術后,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加大手術風險,影響患者預后。因此,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時應更加謹慎選擇麻醉方案及藥品劑量。而與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后更有利于老年患者術后意識消散,避免生理機能產生紊亂[6]。
丙泊酚是烷基酸類短效靜脈用麻醉誘導與維持藥物,臨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誘導、麻醉維持,可降低皮質醇濃度和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同時可能導致人體大腦氧代謝紊亂。七氟烷是臨床廣泛使用的吸入性誘導麻醉藥物,麻醉劑量輕緩,作用平穩,深度適于調節,對高齡患者來說,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在血液和組織液中具有低溶解度且理化性質穩定的特點。
本研究結果中,應用七氟烷聯合丙泊酚持續麻醉在術后恢復、不良反應以及認知功能上能夠起到良好地改善效果。兩組麻醉完成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消失時間(162.08±20.52)s、麻醉蘇醒時間(7.89±2.45)min 均短于對照組的(289.45±31.56)s、(12.06±3.0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吸入誘導技術與組織麻醉技術相互結合相較于傳統阿片類藥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且給藥方便等優勢,同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減少對氣管的刺激,對較少作用于機體循環及呼吸抑制,通過安全有效的方法達到肌肉松弛作用,有利于復合麻醉穿刺成功,不會導致患者產生疼痛,同時患者在使用七氟烷麻醉后可保留自主呼吸,從而縮短術后意識恢復[7,8]。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1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藥物聯合應用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結合與互補狀態,確保麻醉效果,吸入麻醉較注射麻醉更容易控制其麻醉用量,減少藥物相關抑制及不良反應發生,其中七氟烷主要采用吸入性麻醉,體內炎癥反應控制效果較好,最終達到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同時可潛在保護器官,有助于擴張冠狀動脈,改善機體血液循環,減少老年患者血管持續強烈收縮,改善心肺功能狀態,可提高麻醉效果,避免患者術后發生過多藥物不良反應[9,10]。
通常在進行手術之后,易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由于特殊病理生理特征,老年患者在外科手術后更易出現在回憶與語言、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礙。術后1 h,觀察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及語言評分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七氟烷聯合丙泊酚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對中樞神經的傷害要比丙泊酚復合其他靜脈麻醉藥物要小,減少對循環系統及應激狀態的影響,有助于保護患者腦組織功能。且由于七氟烷體內可被代謝,從而對認知功能無明顯損害現象[11,12]。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麻醉方式而言,應用七氟烷聯合丙泊酚持續麻醉后,可降低其術后疼痛消失及麻醉蘇醒時間,減少術后不良反應,以此來提高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促進患者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