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弓
網(wǎng)上流行詞“割韭菜”,形象直觀,道出了韭菜的特性,“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說文解字》),它可以長久生長,割了一茬還會長出新一茬?!锻醯澽r(nóng)書》稱韭菜為長生韭,“剪而復生,久而不乏,故謂之長生”。
思緒被“割韭菜”激活,禁不住要絮叨自己的韭菜緣了。
自小,我的味蕾就對韭菜獨特的辛香氣味有一種特殊的偏愛。童年又跟著父親務勞韭菜,親歷了從種到割的全過程,曾經(jīng)汗滴韭下土,體味過個中甘苦。“割韭菜”是享受勞動成果了,不過,在我則往往是“掐”。但凡到韭菜地,先急不可耐地掐上一撮,浸入渠水隨便一涮,大快朵頤一番,頓覺勝過人間一切美味。兒時養(yǎng)成喜食生韭菜的習慣,到老不改。韭菜一直是我家餐桌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菜肴:頭刀,二刀,韭薹,韭花,腌韭菜,韭黃,大棚反季節(jié)韭菜,任哪種,都要預留少量供我生嚼,唯此方覺齒頰生香,否則似乎就不過癮。
嗜韭及典,閱讀書刊對相關韭菜的詩文典故也多了一份特別的關注。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薄都t樓夢》的《杏簾在望》頸聯(lián),狀春韭翠綠欲滴,稻花飄香,動感躍然紙上。
“東君初喚露眉梢,稚童錯怪當麥苗。”城里孩子到鄉(xiāng)下,把韭菜錯認為麥苗,原不奇怪,他們只見過或擇過生韭菜,卻未曾目睹過地里的原生態(tài),何況早期麥苗和韭菜確有相像之處。看來幼童把兩者錯認,古今皆然。
“韭菜花開心一枝,花正黃時葉正肥。愿郎摘花連葉摘,到死心頭不肯離。”梁啟超的《臺灣竹枝詞》,用原汁原味的民歌體托物抒情,表達了癡心女子對忠貞不渝的愛情之渴望。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老杜詠韭佳句膾炙人口?!耙褂昙舸壕隆?,衛(wèi)八處士為款待老友杜甫,特頂著夜雨割來春韭,更顯友情真摯。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笔翘K軾為范德孺(范仲淹之子)赴慶州而作,詩人仲春享受嫩韭做的春盤,聽到好友將赴邊陲,不由感嘆“遙想慶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人文情懷,伴君遠行。
“隱跡草叢承雨露,扎根瘠土忍風寒。”耐得瘠土受得風寒,是韭菜得以廣泛種植的先決條件。《山海經(jīng)》列舉了神州南北的“丹熏之山”“崍山”“雞山”等六座山名,謂“其山多韭”,說明夐古時代韭菜即在華夏大地普遍種植。迄今,韭菜仍是我國所有蔬菜中分布最廣的品種之一。
韭菜種植歷史悠久有古籍可證?!洞蟠鞫Y記·夏小正》:“正月囿有韭?!薄对娊?jīng)》“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大意是:二月行祭禮,獻羔羊,上韭菜。先民把韭菜作為祭祀大典重要祭品,是古代禮法規(guī)定,董仲舒《春秋繁露》謂歲四祭,春曰祠,“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漢書》記載:“勸民務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蔥、一畦韭?!彼未俑髁睿骸澳信畾q以上,人種韭一畦?!笨梢娋虏嗽诠糯r(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關韭菜栽培技術,古籍亦有記載?!稘h書》:“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然蘊火,待溫氣乃生?!边@或許是世界史上關于溫室韭菜栽培的最早記錄。賈思勰《齊民要術》專題介紹了前人的韭菜栽培、管理、收割、采種等技術。
關于韭黃生產(chǎn),記述見于元代《王禎農(nóng)書》:“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蔭中,培以馬糞,暖而即長。高可尺許,不見風日,其葉黃嫩,謂之韭黃?!睂嶋H始于宋代,梅堯臣有詩特寫汴京賣韭黃的情景:“百物凍未活,初逢賣菜人。乃知糞土暖,能發(fā)萌芽春。柔美已先薦,陽和非不均?!?/p>
文士食韭菜,不經(jīng)意間就“吃”出個典故來。
早韭晚菘,指稱應時蔬菜。南朝名士周颙文才出眾,清貧素食,文惠太子問他蔬食何味最佳,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早韭,早春新韭;晚菘,成熟于秋冬的大白菜、青菜。春韭寒菘,國人普遍喜食,周颙贊其味美,不全是出于個人偏好。
蘇軾《后杞菊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秉S庭堅《木蘭花令》:“庾郎三九常安樂,使有萬錢無處著。”
兩位詩人同用一典:“庾郎三九”。庾郎,南齊庾杲之。杲之家貧,食唯有韭菹、瀹韭、生韭雜菜,人戲言“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三九二十七,音諧三韭。同源另典曰“庾鮭”,喻貧苦生活。清代胡天游有詩用此典:“多覺欺鄰棗,貧猶敵庾鮭?!标扆斆伞吨芯瀑x》則合用周、庾兩典:“周子之菘向晚,庾郎之薤初春?!?/p>
據(jù)中醫(yī)典籍,韭菜有一個極富刺激性的別名——“壯陽草”。馮夢龍撰《去種韭菜》笑話:來客偶談及菜蔬的藥用,謂絲瓜萎陽,韭菜壯陽。有頃主人喚妻敬酒,不見人影,問兒,兒答:“娘到菜園中去拔絲瓜,種韭菜?!边@位大嫂聞風而動,固然太急了點,然她追求“性?!钡挠€是無可指責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