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寫作教學長期處于盲目低效的狀態,一大問題在于缺少對學生寫作學情的把握。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寫作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搭建思維平臺,設計評價體系,突出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課堂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前的作文教學,太注重方法技巧的傳授,“怎么教”往往是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但“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王榮生教授說:“在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學內容對不對。”如果寫作教學無法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那這樣的寫作課注定效率低下。
七下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這種手法的特點。托物言志的文章,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接觸并寫過,寫作對象相對固定,如小草、竹子、梅花、荷花等,能夠從中挖掘出的精神品質、人生志趣也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如何用好所學的課文,如何把托物言志的文章寫得與眾不同,如何打開寫作的思路,學生其實很需要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因此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引導學生結合例文學寫托物言志,且能寫得有新意。
學生學情是教學的起點,教學目標是教學的終點,中間需要教師搭建2~3個臺階,作為學習過程的寫作支架。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導入
為讓學生意識到大家在寫作中的共性問題,筆者先投影荷花、梅花的圖片,問學生:如果讓你圍繞荷花、梅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你會寫點什么?”
2.例文借鑒
托物言志可以怎么寫,筆者提供了一篇課外閱讀材料《一株辣椒的生長》,讓學生在閱讀時思考:文章的辣椒有何特點,作者是怎樣寫出辣椒特點的。學生閱讀后,全班交流討論,明確寫作要點。
3.寫作實踐
(1)結合課文寫作實踐任務三“月亮會引起你怎樣的遐想”,說說你的想法。
(2)現在有個同學卻說:“月亮很可憐”,你覺得他為什么這么說。

在導入環節,學生在交流中暴露出了寫作的共性問題,就會對解決方法抱以學習期待。筆者設計的第一個臺階,就是引導學生從例文中發現寫作規律。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更多關注的是文章內容,較少關注文章的寫作手法,導致學生讀了很多書但仍是不會寫的狀況屢見不鮮。如何從例文中獲得有益的寫作啟示,筆者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去分析文中辣椒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一株辣椒的生長》,主要寫的是一株辣椒在不被眾人關注的情形下,默默地生長發育,盡到了自己作為辣椒的使命,由此作者贊美了辣椒謙遜堅韌、頑強不屈的品質,進而贊美了像辣椒一樣能夠堅守本性的人。這篇文章通過大量的擬人句,并借助其他植物來對比襯托,突出了辣椒被人忽視的特點。對于學生而言,新穎的立意,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生動的擬人修辭,這三點很值得學生去借鑒,筆者就此展開教學。
立意新穎: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固定的,看到蓮花,我們就會想到潔身自好;看到梅花,我們就會想到不畏嚴寒;看到小草,我們就會想到旺盛的生命力。那事物是不是只能有這樣的特點呢?竹子會讓我們想到正直、堅韌、謙虛等特點。竹子的內部空虛,是否可以理解成徒有虛名、內心空虛、華而不實的人?這一特點啟示我們應做內心充實、表里如一的人。爬山虎會讓我們想到善于借助他物攀得遠、爬得高。借助外物才能生長,是否可以理解成攀附權貴、趨炎附勢一類依附者的形象?這一特點啟發人們應有獨立人格。
對比襯托:例文開頭寫芒果核、李子核、櫻桃籽以及木瓜樹對表現辣椒有何作用。借助其他事物來寫“物”,可以使“物”的特點更鮮明。那么除了用其他事物對比襯托外,還能用什么事物?(回憶《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這兩篇課文是如何寫出“物”的特點。
擬人修辭:(讀第3段)寫辣椒時,運用擬人的修辭,除了生動形象外,還表現作者的情感。聯系《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兩文均用到了擬人,從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物產生的豐富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痹趯W生分析例文時,筆者把學生的回答與教材課文相聯系,比如《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重溫教材的同時加深對這些方法的理解,為后面的寫作做鋪墊。
除了缺少相應的技法,思維僵化也是學生寫作的一大瓶頸。學生欠缺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在第一個臺階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筆者的主導下,思維明顯有了變化,但這種意識仍是模糊的。由此筆者設計第二個臺階,結合單元寫作任務,讓學生打開腦洞,發揮聯想與想象,對月亮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月亮,除了表示相思之情與世事無常外,其實還存在許多的可能性。學生在討論中表現出的積極性,大大拓展了自身的思維空間,多角度思維的意識逐漸清晰。在此基礎上,筆者布置寫作任務,要求把這種想法具體化,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只有通過寫的方式,才能看出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過去的寫作評價中,教師常常用考試的高要求來評判寫作,面面俱到地分析作文的優劣。比如一節動作描寫的寫作指導課,最后教師給的評語是“素材老套”“詳略不分”“語言不優美”,等等,這種沒有重點、隨意化的評價,不僅無法突出寫作課的教學重點,而且大大消磨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習作的評價,需要科學準確的評價體系。
如何讓寫作的評價準確清晰,筆者制定了一份寫作評價量標準:標準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本節課重點關注的三個點:立意、對比襯托、擬人修辭。新課標要求“對于作文的評價還需關注學生漢字書寫的情況”,所以最后有對書寫的評價。設計這樣的量表,目的有三:一是明確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可視化,從而規范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要太隨意。二是讓教師的評價具體化。教師以什么標準來評價,達到怎樣的程度才算合格,量表里的要求一目了然。三是引導學生圍繞重點來寫作。圍繞寫作任務,著重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去寫,每個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對照量表的表述,學生寫作時就能有章可循。
在學生完成習作后,筆者要求: 同桌交換,根據寫作要求給同桌的習作打分??赡艿脑?,附上一些可以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寫作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緊扣學生的寫作學情,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搭建有梯度的寫作支架,科學合理地進行指導與評價,我們的寫作教學才能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