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子 孫冬悅 任 珊 楊 敬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辦公室,北京 100053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醫院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轉變。2020 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提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2021 年6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提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四個創新”和“三個轉向”,要求擁有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床位數的72.5%[3]的公立醫院的管理向著更明確的方向發展,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
醫院發展規劃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的管理舉措,往往體現在醫院各方面日常運行管理體系中[4],如何更好地落實“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與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制訂和實施關系密切。
2017 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67 號)[5],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出指導意見。明確建設的主要目標:到2020 年,基本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治理機制,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推動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學者秦銀河也在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制度創新》[6]一文中,將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解釋為3 項制度:政府治理、醫院管理、社會服務,其中醫院管理層面包括三部分內容:轉觀念、建體系、定機制[6]。見圖1。
圖1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一詞最早于2017 年在“十九大”上首次提出,當時用于描述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7],而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再次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2021 年6 月,《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出臺在公立醫院發展領域為我們指明了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見圖2。
圖2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醫院規劃一般涉及醫院運行發展的各方面[8],涵蓋醫療、學科、管理、保障等方面,是醫院決策者對于今后一段時間內醫院發展方向的把控和依據。國外對于發展規劃和戰略管理的探索起步較早、成果豐富[9-13],國內相關醫院發展規劃的探索,通常著眼于國內特色醫院管理制度和衛生政策來提出?,F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從提出至今已落實到各項指導和工作方案之中[14-16],所以作為公立醫院更應將相關元素體現在醫院發展規劃的微觀層面,體現在醫院各方面日常運行管理體系中。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67 號)[5]提出了2020 年的建設目標[17-18]?,F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要求我們不斷完善以下方面:制訂醫院章程、健全醫院決策機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健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健全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健全人才培養培訓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全面開展便民惠民服務,這與醫院制訂發展規劃并督導實施有著密切聯系[18-20]。目前,基于高質量發展理念和現代醫院管理,公立醫院發展規劃制訂和實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21]。
目前在我國公立醫院的管理實踐中,發展規劃的制訂與實施所還缺乏足夠的重視[22]。很多醫院在制訂規劃的過程中,并未基于現狀進行分析,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對醫院在總體、長期和全局層面上發展認識不足的情況[23],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醫院發展規劃中也少有體現。規劃制訂前期調研分析能力弱、制訂過程并未較好體現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理念[24]。醫院要制訂能夠促進其發展的規劃,必須先對醫院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科學地分析,之后對發展的目標和理念進行把握,再細化工作[25]。目前一些醫院是由高層領導制訂發展規劃,有時忽略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對醫院規劃內容的部署作用。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體系中重要且占絕大部分的資源載體[26],規劃制訂問題主要有3 個方面:第一,很多公立醫院存在著有發展規劃,但規劃目標過大,不切實際、與醫院自身條件不相符等問題;第二,醫院是醫療服務的提供場所,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發展是公立醫院發展的宗旨和方向,應在規劃制訂中注重體現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后勤保障、財務制度等方面。第三,對于醫院長期規劃的執行應有系統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但規劃制訂現在存在著“重制訂,輕評價”的情況。
許多醫院在確立發展規劃后,并沒有形成從上到下的統一認識,很多規劃更是沒有采納社會、醫院管理者、醫院職工的意見與建議,導致規劃的落實過程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疏漏[27]。此外,規劃的制訂必須具備前瞻性與可調節性,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需要微調的情況,例如政策的出臺、機構的設立、人力資源的變化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微調,這就要求規劃的執行過程需要有評價和反饋機制,有適當的測量指標使管理者能夠及時得到準確的信息,如任務完成率、任務執行及時率、建議及反饋等[28-29]。
不斷提升領導班子成員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引領醫院發展。在醫院發展規劃編制過程中,醫院應高度重視,將此項任務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醫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黨政負責人擔任組長,設常務副組長和辦公室,各職能部門和科室作為編寫組成員,形成“科主任親自抓、重點抓、其他科室核心小組成員協調抓”的工作機制。
在實際規劃中,醫院以努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為重點任務,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水平。探索醫院卓越質量管理,全面提高醫院管理效能。全面梳理管理制度,不斷提升制度、流程、預案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人才培養和引進不斷加強,科學設置崗位編制,出臺新的崗位聘任管理辦法和職稱聘任辦法,滿足學科發展和醫院戰略發展需求。逐漸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績效評價體系,逐步探索建立符合現代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體系。見圖3。
圖3 某公立醫院發展規劃組織框架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也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不斷加快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的制訂和實施中不斷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指導下,突出高質量發展理念,構建新體系,引領新趨勢,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動力,建設新文化和堅持,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制訂科學、合理、可持續的醫院發展規劃是推動公立醫院創新和高效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新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公立醫院作為社會公益性組織所表現出的一定的特殊的生產關系,必須與衛生事業發展的宗旨相契合,與基本國情相一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6]?,F代醫院管理制度可以分解為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30];外部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明確政府與醫院之間的權責邊界,重點在于體制和機制創新;包括諸如醫院管理制度、補償制度、監管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等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從系統宏觀層面著手,理順醫療服務體系的結構布局及醫院與市場、醫院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內部管理制度是指醫院內部利益主體之間的權責進行劃分,建立法人治理是核心;從組織微觀角度入手,在醫院內部建立包括法人治理制度、人事分配、財務管理、績效考核、醫療質量管理等規則和章程,以明確醫院內部各利益主體之間的權責邊界,理順醫院運行管理的人、財、物、技術、信息、管理架構,提高醫院運行績效,體現其生產性?,F代醫院管理制度是對公立醫院發展的部署,理應體現在醫院發展規劃的制訂與實施之中。
注重科學性和可行性,把現存問題作為“十四五”時期醫院發展的起點,深入分析新時代醫院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辦法,綜合運用現代醫院管理的相關知識和發展規劃理論和高質量發展理論,支撐學科建設、人力資源與人才隊伍建設、醫療質量與安全、教育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技術轉化、管理服務與資源保障、院區規劃、黨建與思想政治文化建設8 個方面,形成專項規劃。每部分規劃,應從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規劃建設目標、規劃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幾方面來進行規劃?;卺t院發展規劃在實踐過程中的經驗,來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路徑,以期提升公立醫院現代醫院管理水平。見圖4。
圖4 醫院發展規劃的內涵實施路徑
在實際編寫科學研究與技術轉化發展不分時,醫院未來一段時間將以國家和首都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打造優勢學科品牌。以建設國家中心為契機,有效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疾病的“終極診療機構”和“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托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等臨床研究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5G、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醫療健康領域“新基建”優勢,積極推動重點學科協同發展能力,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形成品牌效應。加強科研協同創新,著力進行醫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設,形成特色專業診療和研發轉化品牌。
醫院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應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市屬醫院醫療衛生資源整體現狀,優化整合醫療資源,把握好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堅持以醫院內涵發展為主導方向,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積極落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原則,秉承“科學謀劃、集思廣益、合理論證、有序推進”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促進醫院發展規劃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