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光
摘 要: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學校、教師要注重滲透立德樹人理念,并且圍繞立德樹人來設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育方案、教育活動,真正滿足小學生的心理輔導需求,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輔導環境,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使他們不僅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可以擁有健康的心理,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活動、實際生活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生活態度,取得理想化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4-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61
心理健康屬于人身健康的重要構成部分,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心理方面健康的重要性。同樣,在小學教育工作中,也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了解當前小學生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更加主觀、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同時,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教師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科學設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小學生在心理健康輔導中不斷修正自我、調整自我,學會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緒與不良行為,以此來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一、以立德樹人引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讓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
以立德樹人引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加有針對性、目的性,取得理想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以往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常都是教師形式化,或者是按照自身的主觀意愿來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針對性,無法真正為小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只有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才能夠讓教師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方向、目的,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下去,真正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生活困惑、學習困惑,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需要
以立德樹人引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需要,讓小學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由個體發展融入集體生活中,提升綜合素質,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行為習慣。同時,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很容易出現一些逆反心理,再加上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很多家長較為溺愛自己的孩子,導致其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小學生的價值觀念。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滿足不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習需求,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思想素質,才能夠使其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在以往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雖然學校、教師較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無法取得理想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出現以上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校、教師只是層面化傳達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簡單設立一個心理輔導室。但由于小學生的內心比較敏感,即使存在心理困惑、生活困惑、學習困惑,也不愿意去接受心理輔導部門的教育,不利于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如果圍繞立德樹人理念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全面性、常規化,讓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深度融合,圍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征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而取得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以立德樹人為引領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育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要想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教師要在日常教育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化、生活化、學科化,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塑造健康的人格,促進其個性化成長。教師要在各科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把邏輯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知識用生活化、趣味性的方式展示出來,消除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排斥心理與抵觸心理,搭建知識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同時,教師要創新課堂教育活動、教育模式,用小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提倡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構建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動交流,在深刻、全面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這也是一種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教師需要在課后教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為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素質都是不同的,如果用統一的標準來教育學生,個別學生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自卑心理、焦慮學習心理。由此,教師一定要設定層次化的課后教育活動,從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使其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二)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融洽教育氛圍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融洽的教育氛圍,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全面滲透。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全面關注小學生的成長需求,意識到小學生是需要被鼓勵、被關愛的,對于已經出現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及時展開全面的心理輔導,強化對于小學生的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關注小學生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與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差異與心理差異,注重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小學生的自我提升、自我發展,喚醒學生的情感共鳴,消除小學生的心理障礙與問題,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屬于一項復雜、長期的教學任務,教師一定要基于方法、評價、思想方面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端正小學生的學習行為、思想意識,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德育性。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一定要強化家校之間的聯系,學校、教師、家長三方聯合,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教師要定期和學生家長溝通、互動,讓學生家長意識到陪伴、關愛的重要性,并與家長保持穩定、長期的聯系。這樣,學生家長才能夠擁有積極、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成長氛圍,在家庭生活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三)有技巧、有方法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立德樹人引領之下,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有技巧、有方法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具備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還要具備心理教育技巧、技能,實現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時,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多閱讀一些和心理教育相關的書籍,從而建立積極、正確的三觀,成為學生學習的優秀榜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教師要不斷規范自身教育行為,圍繞立德樹人理念來開展教學活動,改變以往理論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圍繞小學生真實的身心發展規律,合理設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樣才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生活態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教師應進一步強化對于學生的鼓勵、支持、表揚,給予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的心理動力,對學生要有信心、有耐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輕松的學習氛圍。
(四)合理設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開展適應社會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互動能力。教師不僅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要實現智力發展教育與人格輔導教育的融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樣才能夠培養小學生較強的意志情感,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校除了通過專門心理輔導部門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對癥下藥,圍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心理需求與差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心理潛能。學校不僅要科學設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還需要完善心理教育咨詢服務,對于出現心理偏差與心理問題的小學生,要及時糾正與調整,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態度與心理品質,融入心理治療、學習輔導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科學設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與作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學校要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順利開展下去,并取得理想化教育效果,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讓小學生不斷修正自我、提升自我,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 譚鑫,彭瑋婧.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省際政策比較——基于31省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1).
[2] ? 溫小珍.廣西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國培”中西部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項目的調查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4(12S).
[3] ? 曲苒.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思考——基于陜西省的實證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