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麗
(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召開全國教育大會,愛國主義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地位”;“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教育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各級各類學校課程”(2020年9月16至18日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愛國主義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大學時光正是廣大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大學教師們應該巧妙地利用課堂將學生們引向正能量的、積極的人生道路。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老師們應該為未來學生們步入社會準備好強大的精神武裝,以避免學生們渾渾噩噩,輕易地被有害的、畸形的人生觀帶入歧途。作為高校教師的一分子,如何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家國情懷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大學英語課堂中,讓正確崇高的思想在學生們內心中生根發芽,這既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師教學實力和教學藝術的展現。新時期下,思政教育對老師們組織教研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是我們了解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的一個窗口。它是學習英語國家先進技術的一個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推動中國國際化和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外語學習具有雙向性。一方面,在中國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科學理論和尖端技術的過程中,英語學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反過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實力不斷增強,英語學習者也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大到國家英語外交層面,小到每節英語課堂教學,我們都需要把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課堂內外大力推廣中國文化的精華,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或者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呢?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通常來說,傳統的課堂教學包括備、教、輔、改、考五個大的方面。而英語教學又包含聽、說、讀、寫、譯幾個方面的具體教學。教師們可以在每一個方面恰如其分地、適量地增加思政內容或者環節。通過教學實踐的親身嘗試,本文認為英語教師課堂思政教學的具體操作,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從內容方面把控。內容是構成事物所有內在要素的綜合。內容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所有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我們主要選擇了以下幾個主題內容,包括開學第一課、互聯網、英雄、友誼、經濟危機、校園貸、勇氣、戰爭以及動物實驗等主題。這些主題乍一看似乎都和思政沒有直接的聯系,但仔細思考后,不難發現這些主題可以更概括地歸納為戰爭、金錢觀、情感三大類,每一大類都可以和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家國情懷、社會主義在經濟危機時的制度優越性聯系起來的。

戰爭類 戰爭、英雄、勇氣金錢類 互聯網、經濟危機、校園貸情感類 開學第一課、友誼、動物實驗
比如可以教育學生從戰爭的殘酷刻畫中反思我們國家的和平安定來之不易,從而明確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對我們國家維持和平安定要心懷感恩之情。再比如經濟危機的主題。通過對經濟危機災難性后果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總結出完全自由市場經濟的劣根性。片面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對比之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其次,從具體形式入手。形式是事物內在要素的表現方式。同一種內容在不同條件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靈活多變的形式是內容的有益補充。在具體的每單元授課中,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把具有愛國主義特色的語料積極主動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料的來源可以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可以涵蓋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中各類英語新聞報道、政府公文報告英文版、中國傳統文化(英文版),中華思想文化英語術語庫等等。這些都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語料和例證,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展開和實施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閱讀教程》第四單元“英雄”這一課為例,主要采用中外對比研究的方法,嘗試把思政教育融入英語課堂的具體教學中。從具有愛國主義特色的語料中收集翔實語料和支撐例句,作為字、詞、句的有力補充。
《新視野大學英語》每單元的編排講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三個板塊內容。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屬于自主學習部分,這里我們主要討論課堂學習部分的內容。課堂學習包含三個主要部分,即主題導入(pre-reading activities)、詞匯解析(word study)、寫作指導(guided writing and writing assignment)。它們都可以和思政內容結合在一起,具體設置如下。
《新視野大學英語》每單元的開篇都有兩句國外相關主題的名人名言。比如“英雄”這一單元就引用了羅曼·羅蘭和勞倫斯·張伯倫關于英雄的名句。不難看出,傳統的教材編排側重點在西方的名人名言,中國的名人名言暫且空白。教師為了強化中國特色,緊跟中國時事,可以在此時補充一些中國名言或者流行語,比如“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How can the years be quiet, but someone is carrying the burden forward for you.)或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No one can escape from the shadow of the Death. Only a man with a loyal heart can be immortal.)這樣就能很好地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也順理成章地聯系到后面的主題導入部分。不難看出,在這樣的名人名言對比中,學生可以鍛煉和增強語言的翻譯能力,也緊密扣合了英語學習的教學目標。
在接下來的主題導入部分,老師可以由淺至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做出一系列的問題設置,比如:誰是英雄?普通人能不能成為英雄?拯救家庭成員的人算不算英雄?(Who are heroes? Can you name some heroes? Do you think every ordinary person can be a hero if he wants to? Do you think people who give their life to save their family memb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heroes?)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PPT上可以配上學生喜歡的漫威英雄人物圖以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緊接著老師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導向中國歷史上涌現的英雄,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討論。比如此部分可以設問:誰是你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你認為什么致使他們成為人人稱頌的英雄?具體來說,這些英雄身上什么品質激勵和啟迪著你?(Who is the greatest hero in your mind? What do you think that makes him or her a hero/heroin?What qualities in a hero inspire you?)
學生們可能會列舉出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英雄,并羅列出英雄的一些品質以及他們心目中英雄的標準。比如,英雄們身上勤懇勉勵、無私偉大的奉獻精神;英雄們面對困難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大無畏精神;英雄們負重前行、最美逆行的感人事跡;英雄們舍己救人、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品德等等。待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可以適時地在PPT上展示中國英雄們的群像圖,幫助學生用英語總結英雄們面對災難和困難時所展示的高尚品質和大無畏的態度。比如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獨立和解放;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為國家統一獻出生命;戰斗英雄邱少云、黃繼光為完成戰斗任務犧牲性命;抗疫英雄鐘南山、張定宇、李蘭娟為新冠疫情的管控作出巨大貢獻等等。
在列舉各種英雄人物和總結他們的英雄行為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們向英雄們學習。教師可以提問:現如今我們還需要英雄嗎?我們該用什么方式來緬懷英雄呢?(Do we need a hero in today’s world?Why?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honor heroes?)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和探討,我們充分肯定了英雄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認為英雄人物能夠為廣大青少年樹立榜樣,英雄們的壯舉能夠啟迪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要引導全國的青少年走出舒適區和安逸區,克服自身的恐懼和弱點,勇敢地迎接新時代的各種新挑戰。
語言學習都是從字、詞、句出發,進而到段落和篇章。詞匯是起點,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石和磚瓦。英語學習建設的大廈顯然不能離開詞匯磚瓦的大量積累。把愛國的內容引入詞匯部分,主要是依托思政例句的大量引用。
這一單元中重點講解的單詞包括subsequent;associate; shield; hail; humanity; commitment;distinct; confine; reconcile; advocate; rage;involve; fulfill等等。其中hail; commitment;fulfill; humanity; advocate; heightened;harmony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思政例句。
比如,①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習近平,2017-01-18)(China remains unchanged in its commitment to uphold world peace.)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治理環境污染,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李克強,2018-03-05)(With a commitment to achieving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e have taken major steps to address pollution, and achieved notable progress 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③華北地區的天津市將從明年起禁止企業事業單位等收集個人生物信息。人臉識別如今已被廣泛應用于移動支付、考試甚至公共衛生間等場所,這種無序使用狀況引發公眾擔憂。(North China’s Tianjin municipality will prohibit businesses and institutes from collecting personal bioinformation starting next year, amid heightened public concerns over the uncontrolled use of facial recognition, now employed in mobile payment,test-taking, and even public restrooms.)
④面對頻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我們應該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為身陷困境的無辜百姓送去關愛,送去希望。(習近平,2017-01-18)(In the face of frequent humanitarian crises, we should champion the spirit of humanity, compassion and dedication and give love and hope to the innocent people caught in dire situations.)
⑤綠色發展體系要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A green development system is to bring into being a new model of modernization where humanity and nature develop in harmony.)
不難看出,這些例句涵蓋了從綠化到科技,從物質文明到生態文明,從物質到精神的各個方面,充斥著極其濃厚的中國特色,一改過去英語教材中西方文化唱主調、占主流的情況。英語老師努力用國外的語言講好中國的故事,其中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的下一代了解我們祖宗的文化精華,不斷增強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當國人走出國門面向世界時,我們會挺直腰桿向全世界介紹和推廣我們自己的特色,打造我們自己的文化盛宴。
教師可以把課文中的平民英雄事件和中國近期發生的英雄事件聯系在一起,如感動中國人物、抗疫英雄人物等。指導學生根據這些英雄的感人事跡,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
比如根據《中國日報》上“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報道,以“我心目中的英雄”為題,寫一篇120~180字的議論文。Honoring heroic women in China—Zhang Guimei,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Huaping High School for Girls in Huaping county in Lijiang, Southwest China’s Yunnan province. Born in Northeast China’s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1957, Zhang traveled to Yunnan at the age of 17 and has been helping girls from impoverished areas pursue education for over 40 years. She helped establish the country’s first senior high school to offer free education for girls from poor families. Since it opened in 2008, it has seen more than 1,800 students progress to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中國日報,2021-03-08)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面對如今的大學校園出現的種種新局面,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各種時機和場合,為處于精神困境的大學生指出明路,幫助他們走出精神貧瘠的沼澤地。愛黨愛國教育是大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把個人理想的奮斗投入愛國主義的滾滾洪流中,必定會形成勢不可當的時代潮流。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支柱。教師要爭當愛國主義教育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如何把愛國主義思想實踐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對教師來說是新時代的新挑戰。本文以一單元教學內容為例,希望在課堂思政教學方面給其他教師提供一個參考。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在課堂上弘揚正能量,把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為祖國培養精神飽滿、務實進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