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劉梅 吳開堯
(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與統計學院,上海 201600)
目前已有很多學者致力于研究進出口的結構合理性,如沈利生、吳振宇(2003)基于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得到出口產品拉動力系數和進口產品推動力系數,并進一步得到外貿合理度指數。曹旭平、朱福興(2017)沿用上述作者的研究思路,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合理度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中國支柱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變化不大,存在出口占比排序與影響力系數排序不一致的情況;而推動力系數較大的產業主要以資源為核心的采掘業,增大這些資源性行業的進口可更好滿足經濟發展。以上影響力和推動力系數的計算均采用算術平均法。由于各部門產業規模會影響進出口的結構,因此廖道軍、楊麗華(2010)將各部門增加值占全社會總增加值的比例作為其系數的權重,對拉動力推動力系數進行了修正,并進一步得到進出口商品結構合理度指數和各部門的進出口調整指數。根據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得到拉動力系數和推動力系數往往存在被高估的現象,劉力、吳瑕(2014)采用非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推導出進出口產品的拉動力系數和推動力系數,并計算貿易合理度指數。通過分析1995年至2009年我國外貿合理度指數變化情況發現,基于總產出拉動的出口合理度指數上升最快的階段,卻是基于增加值拉動的出口合理度指數下降最快的時期。
基于上述學者的研究我們發現,目前關于研究進出口貿易結構合理性的文獻,主要集中在隨時間的變化上,很少關注通過不同投入產出模型所計算的結果對比上,因此本文創新性地對根據不同投入產出模型所計算的進出口貿易結構合理性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根據非競爭性投入產出表的行平衡關系可得:AdX+Yd=X
其中Ad為國內產品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Ad)-1為國內產品列昂惕夫逆矩陣。
(1)拉動力系數
(2)推動力系數
為便于學生理解數據結構的算法,將算法結果可視化,輸出直觀的圖像。以構建二叉樹輸出二叉樹的圖像為例,無須思考在命令行中輸出圖像的坐標位置,層次遍歷輸出描述二叉樹的DOT文件,在Graphviz軟件中查看二叉樹圖像結果。
感應度系數反映當國民經濟各部門均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某部門由此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由于上式計算的是國內產品的推動力系數,但基于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的可替代性,因此國內產品的推動力系數可近似作為進口產品的推動力系數。
由列昂惕夫逆矩陣可得拉動力系數和推動力系數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同理,需要對(4)、(5)式的分母權重進行修正,其權重修正方式同上。
本文數據來源于上海2017年競爭型投入產出表和課題所編制的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是利用上海海關、上海商務委國際服務貿易數據和競爭型投入產出表,采用上海進口產品和服務的功能分類重新構造的編制方法所編制。
為方便計算和分析,我們在計算出口貿易對經濟增加值的貢獻量時將投入產出表中的42部門合并成了39部門,而在計算進口品中間投入對經濟增加值的貢獻量時將投入產出表的42部門合并成了30部門。此外,根據2019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本文所涉及到的部門及對應的部門代碼在表1下方備注中做了詳細說明,為便于結果顯示,表格僅展示部門代碼,其部門名稱可從表1下方備注中查看。
表1 出口商品拉動力系數和出口占比排序
(1)出口商品合理度分析
根據表1我們可得,拉動力系數排名前20的部門中有4個部門屬于第三產業部門,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租賃和商務服務,住宿和餐飲,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部門,其余16個部門均屬于第二產業部門。第三產業中的租賃和商務服務,住宿和餐飲,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部門的拉動力系數大于1,但出口占比較小,拉動力系數與出口占比排名不一致,因此這些部門的出口結構較不合理;第二產業中的紡織品,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C39),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金屬制品和通用設備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大于1,且出口占比較大,因此這些部門的出口結構較為合理;而建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品、金屬和非金屬礦采選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門的出口占比排名較低,出口結構較不合理,應增大這些部門的出口。此外對于燃氣生產和供應,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部門主要是滿足本市的生活生產使用,因此雖然這些部門的拉動力系數大于1,但無法通過增大出口提高這些部門的出口結構。
(2)進口合理度分析
由表2可得推動力系數大于1的部門有9個,其中第二、第三產業的部門數量分別是5個和4個,而第二產業部門中主要是提供能源和基礎性中間產品的部門。煤炭、石油、天然氣、金屬和非金屬礦采選產品,化學產品,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批發和零售,推動力系數和進口占比均較高,進口結構合理,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大。與此相比,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的感應系數達到3.146,但進口占比排名非常靠后,說明該部門的進口結構較不合理,應增大此部門的進口數量,以防止該部門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此外,租賃和商務服務,金融,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的推動力系數均大于1,但進口占比排名靠后,因此應增加這些部門的進口量以更好地滿足經濟的發展需求。
表2 推動力系數及排名
(1)出口商品結構合理度結果對比
表3是競爭型和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的計算結果,我們發現,對于第二產業中的工業制造業類部門,其競爭型拉動力系數均大于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因此,若根據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計算該類部門的拉動力系數,通常存在被高估的現象,從而高估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排序上來看,這些部門的競爭型拉動力系數的排序比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更靠前,因此排序也存在被高估的現象。
表3 第二產業部門競爭型和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計算結果及排名對比
對于第二產業中能源、資源類制造業部門,如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煤炭、石油、天然氣、金屬、非金屬礦和其它礦物質開采等部門,競爭型拉動力系數小于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對應排序也相對靠后,因此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對這些部門的拉動力系數存在低估現象。對于第三產業中競爭型與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結果對比我們發現,除綜合技術服務,研究和試驗兩個部門外,其余部門的競爭型拉動力系數均小于非競爭性拉動力系數,并且對應排名也相對靠后,說明若根據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計算拉動力系數會低估這些部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進口合理度對比分析
由表4我們可以看出,通過比較競爭型和非競爭型推動力系數計算結果,我們發現,從整體上來看,除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部門外,其余部門競爭型和非競爭型的推動力系數,及對應排名比較相近。第二產業部門的競爭型推動力系數略大于非競爭型推動力系數,而第三產業的這種現象不明顯,說明利用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會略高估部門的推動力,其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的競爭型推動力系數大于1,而非競爭型推動力小于1,說明對該部門的高估作用更明顯。
表4 第三產業中競爭型或非競爭型拉動力系數結果對比
1.根據對拉動力系數和出口占比的分析,我們發現拉動力系數大于1的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部門。其中部分部門的拉動力系數和出口占比均較高,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紡織品,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金屬制品和通用設備等部門,這些部門的出口結構比較合理。但還存在一些拉動力系數大于1,出口占比卻較小的部門,如建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品、金屬和非金屬礦采選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門,提高這些部門的出口額,可以使出口結構更加合理,以更好地拉動經濟的增長。
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提高這些部門的出口量,例如可以通過對這些部門產品的市內出口商提供金融支持,出口補貼等方式,以提高這些部門產品的出口額;對于國外購買者,可以實行一定的價格優惠方式增加購買者對這類產品的需求量。
2.通過對推動力系數和進口占比的分析,我們發現推動力系數大于1的部門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部門和提供能源或基礎性產品的第二產業部門。對于推動力系數大于1,但進口占比小的部門如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金融,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門,應增大這些部門的進口量。以更好地滿足上海地區各部門的經濟發展需求,例如可以降低這些部門產品的進口關稅,促進該部門產品的進口。
3.對根據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和非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所計算的結果進行對比,我們發現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會高估第二產業中制造業類部門的出口商品拉動力系數,而低估能源、資源類部門的出口拉動力系數。對于進口商品合理性兩個模型所計算的結果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