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潔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46)
無錫市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樞紐城市,紡織服裝、輕工制造業發達,開放程度高,產業集聚度強,經濟發達,具有較好的工業產業基礎。在產業強市戰略指引下,無錫市提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智能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實施一系列產業科技創新等政策措施,重點打造現代產業鏈發展新高地。
(1)經濟發展規模持續提升
由表1數據可知,無錫市經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無錫市地區生產總值、無錫市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無錫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總量一直在持續上升。2016年無錫市地區生產總值約為9210.02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約為4346.7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約為3075.49億元,2020年則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2370.48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約為5751.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約為3968.80億元。雖然2019年受到國內外經濟風險影響,2020年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響,2019年和2020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和上一年度相比,增長率全部下滑,但是總量規模穩步上升。在產業強市新發展理念下,2020年無錫市共有58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占江蘇省企業入圍數的40%,數量位居全省第一位。
表1 無錫市2016年~2020年經濟規模 (金額單位:億元)
(2)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由表2數據可知,無錫市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快。2016年~2020年,無錫市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總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為45%,雖然2018年和2019年受中美貿易爭端、對外貿易摩擦影響,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速放緩,但是在產業強市政策指引下,無錫市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總值逐年呈穩步上升趨勢。根據統計數據得知,2020年無錫市六類創新型企業包括科創板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兩化”融合企業、智能制造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等,稅收共計約359億元,稅收總量列全省首位。
表2 無錫市2016年~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情況 (單位:%)
(3)經濟可持續發展力度增強
無錫市經濟投資穩扎穩打,經濟可持續發展力度強勁。由表3數據可知,2018年~2020年,無錫市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和第二產業投資金額穩步上升,固定資產投資金額比上年增長率保持在6%左右,第二產業投資金額比上年增長率均超過10%。年協議注冊外資超3000萬美元的重大外資項目均超過50個項目。根據統計數據得知,2016年無錫市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超過一百億元的單個工業企業有8戶,到2020年增值稅開票超過100億元的單個工業企業達到22戶,凈增戶數居全省首位。同時截止到2020年年底,有104家全球500強企業在無錫市投資建設了209家外商投資企業。
表3 無錫市2018年~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產業智能化改造
在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實施下,無錫市進入“十四五”時期,加快實體產業和科技創新“雙鏈”模式發展,是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傳統實體產業經濟帶來的新動力。2019年無錫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所在地級市,2021年無錫市成為全國“雙智”協同發展第一批示范城市。從無錫市統計局數據得知,2020年無錫市數字化重點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超過5500億元,無錫市致力于以智能化產業為主體,構建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制造業集群。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推進,無錫市作為長三角地區核心樞紐城市,開始啟動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無錫市致力于構建大數據化工業產業體系,打造中國(無錫馬山)移動長三角數據中心項目,促進無錫工業產業制造智能化水平上新臺階。隨著一系列重點項目啟動,無錫市建設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能力平臺,為江蘇省乃至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提供持續的技術創新及公共服務支撐。
(2)技術創新聚焦“高精尖”
無錫市科技創新致力聚焦于“高精尖”產業,由表4數據可知,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穩步上升,2017年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1669個,2020年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則達到了4030個,比上年增長44.2%。無錫市科技創新指標中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總量逐年持續增長,2017年無錫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9件,到2020年無錫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則達到49件。無錫市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據統計數據可知2020年,無錫市入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和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的企業數量位于全省第一位,并且入圍企業全部是民營科技企業,展現了無錫市企業的成長力和創新力。
表4 無錫市2017年~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發明專利情況
同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政策規劃下,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引領無錫市邁入科技創新賽道。2021年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總投資預計約1126億元,通過構建無錫先導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園區等項目方式,無錫市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和產業園區,實現無錫市先進制造業產業整體提升。
通過對無錫市現有產業進行梳理,得出目前無錫市重大產業鏈如下。(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液晶顯示、軟件與信息服務。(2)高端裝備生產制造產業:高端船舶制造、海工裝備制造、葉片和控制系統、高端數控機床、電工裝備、工業機器人。(3)生物醫藥產業:生物制藥、生物技術研發、生物醫藥工程。(4)新能源產業:光伏、風電、新能源機車及關鍵零部件。(5)新材料產業。(6)節能環保產業。(7)高端紡織及服裝產業。
在產業結構金字塔模型中,無錫市主要工業產品類型集中于金字塔形態的中底部位置,主要以原材料、能源、基礎件等最基礎的行業產品為主,無錫的機械裝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建材行業發展更快,同時在無錫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一直保持較高比重。這些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通過改造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研發設計新產品,或者通過購買大型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來提升產業生產產能,產品的創新鏈環節相對較少,本土企業自身生產技術創新的自主性意愿不強。
由于受到全球疫情、對外經貿摩擦等外部因素影響,對本土的民營科技企業經營發展產生較大沖擊,疫情導致企業還款能力下降,因此大部分本土企業對于技術性創新資金投入性也不大,創新熱情不高,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無錫市工業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無錫市工業產業總體上處于價值鏈低端,存在工業產品整體附加值不高,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產業整合能力不強等問題。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大,產業創新密集,經濟收益高,是促進發展新技術、贏取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起到引領地方經濟的核心作用。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1月至6月,無錫市戰略性新興工業產業總值約為2838億元,比去年同比增長7.3%,占無錫市生產總值22.9%,占無錫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總值35%。雖然在新冠疫情后經濟進入回暖時期,無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穩步增長,但是與上海市、蘇州市等國內其他經濟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同時,無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存在著優勢資源分散、區域同質化布局等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代表了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群聚集和產業鏈科技創新的發展潛力和動力,雖然2020年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上年增長幅度約為44%,增幅位于全省首位。但是相比國內和江蘇省內其他城市,例如2020年,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累計達6507家,蘇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累計達9772家,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累計僅為4030家,在高新技術企業總體數量上,無錫市還有一定差距。
無錫市雖然已有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但是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輻射引領作用不強,例如物聯網行業,雖然全市物聯網產業營業總收入已超2800億元,但是部分本土物聯網企業經濟規模不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力度不足,自主創新動力不強,產業鏈中龍頭企業的成長有待進一步加快。
通過對無錫市重點產業鏈進行梳理,對全市重點產業空間布局進行比較發現,市內各區涉及的產業鏈較為廣泛,重點產業已經形成了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投入運營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產業鏈。但存在各區域涉及產業種類較多,產業集群作用不明顯,產業鏈空間布局集聚性不強。全市各區根據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規劃建設各區域科技創新平臺,存在各區平臺間不能資源共享,開放性不足,同時由于全市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并不均衡,導致區域內企業創新動力不平衡,有些企業自主創新意愿不強,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有限。
推動產業鏈科技創新,需要大批量的科技創新人才。但是無錫市高等教育一直是個短板,目前無錫市只有3所本科院校。大學是人才聚集地,是科技創新最好的孵化器,是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無錫市本地本科院校較少,高水平高校資源很有限,雖然無錫市近年來實施“太湖人才計劃”,但是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高端科技人才仍然缺乏。無錫市不僅要實施各項人才引進計劃,對外引入人才,還要考慮如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推動無錫市產業鏈創新發展。
無錫產業強市計劃中,無錫市產業發展正在轉向創新拉動型,依托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雙鏈”結合,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化發展。首先要做大做強產業,其次要從產品應用性角度分析重點產業的產業鏈,推進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推廣、行業應用到相關服務等各環節,打通知識技術研發到實際生產應用,產生利潤的整個創新鏈條,通過建設重點產業集群,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產業鏈升級,占據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優化產業生態。
重點產業鏈空間布局是打造無錫市產業地標的創新引擎,根據產業鏈來生成創新鏈,通過創新鏈來推動產業鏈發展,要把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依托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培養產業核心發展新動能,發揮產業科技創新優勢,圍繞重點產業鏈,積極推進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等創新平臺建設。明確區域內重要產業集群的功能定位,優化產業鏈布局,從全市大局角度統籌產業集群空間資源優化配置。
無錫市應該對產業鏈中龍頭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的配套服務,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對整體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龍頭引領力”推進供應鏈的貫通性和產業鏈發展的創新性。無錫市應布局重點產業鏈中龍頭企業的分布,每個重點產業鏈打造4家~5家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
鼓勵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強強合作,在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制造、實際應用等方面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突破重點產業鏈中薄弱環節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共同促進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連續性和創新性,同時引導各類優勢資源要素向重點產業鏈中龍頭企業集中,提升重點產業鏈中龍頭企業對產業鏈的引領力。
產業鏈發展需要人才支撐,打造科技強市、人才強市,要充分發揮無錫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高新科技型龍頭企業三方聯動作用,在高校院所中建立與重點產業集群相關聯的學科,為無錫高端重點產業鏈培養專業優秀的高科技人才,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與科技型企業深度合作,搭建產學研科技創新聯盟等合作平臺,形成“一體兩翼”協同合作運營機制,即以科技型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為兩翼,由政府牽頭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根據科技型企業市場需求,把科研成果植入企業,促進科技成果在合作中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實現科技產業化。
同時政府加快建設一批創新促進服務中心平臺機構,例如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首創運營機制,采用“事業+企業”雙軌化運營的體制,通過搭建第三方服務平臺機構來協助政府和企業合作共贏。無錫市利用軍工院所較多的優勢,突出無錫軍工院所科技研發、技術優勢,培育軍民融合的特色重點產業集群,做好人才引進計劃,引入更多研發設計企業落戶無錫,吸引更多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推動無錫市本地產業鏈和科研院所創新鏈深度融合。
無錫市要致力于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圍繞企業科技創新中遇到的難題,推出服務企業需求、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等政策措施,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政策、資源等信息支持和服務。當產業發展至一定規模時,政府要布局加強產業鏈間合作,關注金融與產業鏈之間緊密結合,推進無錫市產業并購基金項目,鼓勵并支持重點產業集群中優勢企業開展投資并購,做大做強企業。同時在重點產業集群中引入更多高端創新項目,積極做好國際化經營,吸引更多高科技領軍人才和領軍團隊,通過政府對人才、科技和金融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搭建服務平臺對接人才、科技和金融,共同打造無錫市產業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