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愛華,斐文娟
(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呂梁 032200)
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冠心病急性事件之一,與穩定型心絞痛相比,該病持續時間更長,疼痛感更強烈,可演變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如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常規療法,二者協同應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芪參益氣滴丸具有益氣通脈、活血止痛功效,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在山西省汾陽醫院住院治療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86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6~78歲,平均(65.38±5.24)歲;病程2~12年,平均(8.45±1.28)年。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5~80歲,平均(65.42±5.16)歲;病程2~11年,平均(8.32±1.4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IRB-2017-289)。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參照?內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制定:原有穩定心絞痛性質及程度出現改變,心絞痛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增加,持續時間延長;休息時也可能發作;近1個月出現,輕微體力活動也可能誘發心絞痛。包含上述3項中的1項或者多項,同時伴心電圖ST-T段改變即可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1]。②中醫診斷結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證制定:主癥包含心胸疼痛,且痛處固定,如刺如絞,入夜尤甚;次癥包含面色晦暗、心神不寧;舌質紫暗,伴瘀斑,脈弦澀,舌苔薄[2]。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認知功能正常,配合研究;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合并惡性心律失常者;合并其他急性腦血管事件者;合并血液系統病、出血傾向或凝血障礙者;合并意識、認知障礙或精神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兩組患者入院期間均需臥床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并結合其病情營養心肌、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他汀類藥物,以及其他對癥治療。心絞痛癥狀嚴重者,采用硝酸甘油片(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7021445)0.5mg舌下含服;呼吸困難、發紺者,必要情況下采用吸氧治療。
2.1 對照組 采用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7023270)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23115)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連續治療2個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芪參益氣滴丸治療。芪參益氣滴丸(天力士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 20030139)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連續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彩色超聲診斷系統EPIQ5(飛利浦超聲股份有限公司)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VESV)、舒張末期容量(LVEDV)。②腦鈉肽(BNP)。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mL,離心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
3.2 療效評定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后依據?中醫心病之心絞痛診斷與療效標準?[3]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量化積分,依據療效指數[依據尼莫地平法計算公式計算,療效指數=(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100%]評定臨床療效。顯效:療效指數≥75%;好轉:療效指數為40%~74%;無效:療效指數≤39%。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心功能、BN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LVESV、LVEDV及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高于治療前(P<0.05),LVESV、LVEDV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P<0.05),LVESV、LVEDV及BN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BN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BNP水平比較(±s)
注:1.LVEF,左室射血分數;LVESV,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張末期容量;BNP,腦鈉肽。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LVEF(%) LVESV(mL) LVEDV(mL) BNP(n g/L)觀察組 43 治療前 51.48±5.76 121.26±24.48 188.75±25.42 213.68±35.78治療后 59.65±5.84△▲ 82.48±20.75△▲ 156.32±19.28△▲ 98.72±24.65△▲對照組 43 治療前 51.54±5.32 121.30±23.72 188.80±24.32 214.02±34.36治療后 55.10±5.78△ 102.42±23.68△ 174.45±20.38△ 135.72±24.96△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5%(41/43),高于對照組的79.07%(34/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心絞痛尤其是不穩定型心絞痛是該病的常見癥狀。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因冠狀動脈存在不穩定病變,在冠狀動脈阻塞及管腔狹窄的前提下,心絞痛癥狀進一步惡化的結果,若未及時救治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能有效抑制血小板集聚,降脂并穩定斑塊,進而控制心絞痛發作,延緩其病情進一步發展[4]。但上述治療方案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應。
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等范疇,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氣虛或陽虛,標實為痰濁、血瘀、寒凝及氣滯。血瘀是心絞痛發病的重要因素,血脈痹阻,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最終導致該病的發生[5]。芪參益氣滴丸中,黃芪補中益氣,丹參通經活絡、止痛祛瘀,降香、三七活血止痛。諸藥合用,可發揮益氣通脈、止痛活血功效。研究表明,芪參益氣滴丸能有效改善心絞痛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減少其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時間,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各項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能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BNP是反映心肌缺血狀態的指標,若心肌缺血或伴隨心功能不全,BNP水平會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BN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芪參益氣滴丸能降低患者的BNP水平,這可能與芪參益氣滴丸能保護心肌細胞、改善能量代謝、減輕細胞凋亡等因素有關[7]。
綜上所述,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本研究尚存在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未開展遠期隨訪、未納入安全性指標等不足,需要在今后研究中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