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蘭,王晉祥
(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 30005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古稱“瘟疫”“疫”“天行時疫”“疫癘”等[1]。新冠肺炎病毒對任何人群均具備攻擊性,可以借助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傳播[2]。截至2020年3月3日,國內共報告確診病例80270例,死亡病例2981例,其中武漢市共報告確診病例49540例,死亡病例2282例。山西省共派出1516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由于多數醫務人員并無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返回山西省后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恐懼、軀體化癥狀等。中醫情志療法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中廣泛應用[3],本研究采用?新冠肺炎防控醫務人員心態健康調查表?調查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以便于應用中醫技術改善其心理健康?,F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9日至3月30日期間援鄂并在抗擊新冠肺炎后返回當地的山西省醫護人員225人,其中男46人,平均年齡(42.1±3.5)歲;女174人,平均年齡(39.8±2.7)歲;有急救經驗醫護人員77人,無急救經驗醫護人員143人;援助時間33~58d,平均(46.5±1.2)d;援助醫院包括袁家臺醫院、優撫醫院、方艙醫院等;根據新冠肺炎臨床分型標準[4],援助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69人,其中包括重型53人,危重型16人,援助非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151人,其中輕型50人和普通型101人。
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制定?新冠肺炎防控醫務人員心態健康調查表?。調查表分為11個題目,分為幾乎總是、經常、有時、不經常、幾乎從不5個級別。
3.1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2 結果
(1)心理健康狀態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發放調查表220份,回收調查表220份,包括紙質調查表30份,線上調查表190份。調查結果顯示,選擇“不經?!钡臈l目主要為注意力集中、缺乏自信,選擇“有時”的條目主要為沉浸在疫情中、擔心被感染、過度亢奮、失眠多夢易醒、沉浸在英雄的光環中、自我感覺良好,選擇“從不”的條目主要為對新冠信息敏感、與人交往主動性降低,選擇“經?!钡臈l目主要為警覺性增高。具體見表1。
表1 220名援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基本情況[名(%)]
(2)援助重癥與非重癥患者的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比較 援助重癥患者的醫護人員出現壓力過大、入睡困難問題做噩夢易驚醒、疲勞緊張、抑郁悲傷、感覺麻木的比例高于援助非重癥患者的醫護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援助重癥患者與非重癥患者的返省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比較[名(%)]
(3)不同性別援鄂返省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比較 出現壓力過大、入睡困難做噩夢易驚醒、疲勞緊張、抑郁悲傷、感覺麻木的女性醫護人員比例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援鄂醫護人員心理情況比較[名(%)]
(4)有無急救經驗援鄂返省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比較 在220名醫護人員中,壓力過大、入睡困難做噩夢易驚醒、疲勞緊張、抑郁悲傷、感覺麻木在無急救經驗醫護人員中的比例高于有急救經驗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4。
表4 有無急救經驗援鄂返省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態比較[名(%)]
參與援助的醫護人員普遍存在焦慮狀態,其中援助重癥患者的醫護人員、女性醫護人員及無急救經驗的醫護人員更容易出現顯著的心理健康問題。
引起各類心理問題的原因可能包括:①處理各類公共突發性事件的經驗不足。醫護人員因處理公共突發性事件的經驗不足,在應對重大突發性事件時,首要的心理反應就是恐懼、緊張,即為應激狀態,部分還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即心理應激障礙。②工作負荷較高。處于隔離病區中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較重,這是引發心理應激十分關鍵的因素[5]。這種情況在女性醫護人員中表現更為明顯。③擔心感染。由于新冠肺炎具有較多傳染性和危險性,當醫護人員支援重癥區域時,對職業暴露的憂慮會導致醫護人員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歸于中醫“情志病”范疇,情志失常會出現氣血失調、氣機逆亂,進而導致五臟病變,即所謂“七情內傷”。當情志失常損及不同臟腑時,會引發不同的癥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憂傷肺”。?靈樞·本神?言:“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北砻鞫喑钌聘小⑾敛粯?、抑郁不解會導致肺氣不利而出現心胸滿悶、長吁短嘆、音低聲微等。中醫情志護理可通過語言、行為等改善患者焦慮、抑郁,主要包括以情勝情法、移情易性法、靜志安神法。以情勝情法指用一種情志淡化、消除另外一種情志,如引導患者講開心事,用喜悅取代各類負性情緒,即“喜勝憂”;移情易性法是通過聽輕音樂、看視頻、練習八段錦、跳舞等方式,讓患者放松身心狀態,促進康復;靜志安神法是通過靜立、靜坐、靜臥、調節呼吸等方式,使患者靜志安神,降低其焦慮、抑郁程度,減少各類不適感。
綜上所述,對于援鄂醫護人員而言,不僅要注重隔離修養,更要加強心理干預,在平時的生活中可借助精神養生、起居養生、運動訓練等方式,從而調節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