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各中小學校踴躍參加全國“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許多教師、家長注冊加入“全國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通過觀看全國知名專家直播講座,不斷成長進步。說到這兒,您腦海中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一堂專家直播課呢?專家直播課對您有哪些觸動呢?請看鄭州市金水區南陽路第二小學和鄭州市鄭東新區云臺小學的教師和家長的感悟。
鄭州市金水區南陽路第二小學
家長感悟
以積極心態陪伴孩子成長
三(1)班顧軒豪媽媽
觀看了楊雄老師的《“雙減”后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我獲益匪淺。以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我從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內卷”,我和孩子壓力都很大。自鄭州市“雙減”政策落地,孩子的作業變少了、上學時間調整了、延時服務更全面了,這一切都在往積極陽光的方面發展。在“減”的同時,我需要學的東西更多了。
就像楊老師講到的,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是減輕孩子學業壓力、減輕家庭養育焦慮,我開始領悟到“雙減”不是改變,而是回歸。
一是讓學校教育回歸本位,讓教育教學返璞歸真。讓學生有童年,讓學生全面發展,在短時間內知識掌握得更透徹、能力培養得更全面。
二是讓家庭教育回歸生活,這更考驗家長的智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心愿,但養育孩子更需要家長的用心耕耘。
三是“雙減”政策下,家長和學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我認為,學校是傳授知識的殿堂,家長不能有“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都是老師的事”的觀念,家長再忙,也要有主動和教師溝通的意識,建立信任關系,形成教育合力。
以上三點,就是我的感悟。無論如何“減”,家長都要以積極心態迎接孩子成長,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孩子的平衡點,與孩子共同進步,做到“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教師感悟
讓教育在家庭“開花”
胡瑤瑤
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是教師的使命與目標,但僅憑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基礎,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若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問題,如學習成績優異,但動手能力差;雖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不好;在學校表現優秀,回到家就像變了個人……這種種問題,不得不引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之所以產生以上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代理家長”現象嚴重,家人對孩子的事全權包辦,使孩子缺乏生活實踐經驗,導致孩子責任意識淡薄。第二,家長對孩子提出超出其自身實力的目標,且沒有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從而導致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也就是說,家長沒有正確客觀地看待孩子,從而使孩子壓力過大,心理素質變差了。第三,教育的“不一致性”。在學校,教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師,在學校認真表現。但一回到家,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與教師不同,讓孩子在家里有所松懈,就會使孩子在不同情境中表現出不同狀態。
通過每周看專家講座,我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的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家長應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與教師密切聯系,做到家校聯動。家長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對待孩子,也要適時贊賞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融洽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讓教育在家庭“開花”!
鄭州市鄭東新區云臺小學
家長感悟
父母“自我覺醒”讓孩子綻放
二(8)班黨文博媽媽
王曉麗老師的講座《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不同角色》,讓我獲益匪淺,為我今后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指明了方向。
母愛是偉大的,詮釋著對孩子的愛和支持;父愛是充滿智慧的,詮釋著責任和擔當。父母都愛孩子,只不過愛的方式不同,他們任何一方在孩子的成長中都不可或缺。
在我家,孩子爸爸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每天回家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的責任就落在了我肩上。但他一有時間就回家陪孩子拼樂高、下棋、打籃球、爬樹等,他鼓勵孩子勇于探索和挑戰,積極面對挫折和失敗,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就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陪孩子學習、閱讀、運動,聽孩子分享他學校里的事。雖然分工不同,但我們在教育孩子上意見一致,也努力給孩子樹好榜樣。
觀看了王老師的講座,我發覺自己在陪伴孩子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我看到孩子做事慢和不認真時容易發脾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孩子講清楚,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時間!孩子爸爸需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多溝通交流,讓孩子感受更多父愛,學會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我們都需要重視家庭教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心懷感恩、有責任、有擔當的陽光男孩!
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做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去選擇、去面對、去解決!在這個時候,父母是孩子堅強的后盾和強大的精神支柱,要學會讓孩子自由翱翔!家庭和睦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重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
教師感悟
讓父母的愛成為孩子的光
王勝男
觀看完王曉麗老師的《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不同角色》講座,我深受啟發。“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高度,母親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品質。”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要給孩子傳遞正能量,要幫助孩子實現人生夢想。
孩子從出生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母親先在這張白紙上進行了繪畫。在我的班級里,有個男孩遇到事能夠沉著穩定,在班級活動中表現得很優秀,以榜樣力量影響著班級的每位成員。追根溯源,他有一位非常自律也很有耐心的媽媽,在他遇到困難時,他的媽媽會耐心開導他,給他克服困難的勇氣;當學習成績倒退時,他的媽媽會幫助他梳理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所以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既給了孩子溫情和勇氣,也給了孩子前行的力量。
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積極參與孩子成長和教育的父親,相較于在孩子成長中成“隱形人”的父親,培養出的孩子性格也不同,前者培養出的孩子活潑向上、積極樂觀,后者培養出的孩子內向膽怯、自卑敏感。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父親這個角色,但這個角色又是那么重要,如果孩子有父親的精心呵護和耐心陪伴,一定會變得勇敢、自信、有力量。在我看來,父親是力量的象征,孩子坐在父親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孩子被父親那寬闊的手握著,就會感到溫暖;孩子望著父親的眼睛,能變得堅定!所以,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親這棵大樹下吸收陽光和雨露,讓自己奮力成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終會羽翼豐滿,在成年后獨自走向未來。所以,父母要用愛心和智慧,成為孩子的一束光,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向陽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