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雞冠鄉中心小學秉承著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教研組的集體智慧,尋找適合學校學生的獨特教學方式,精細規劃線上教學,積極打造高效課堂。
線上教學期間,汪清縣雞冠鄉中心小學根據教導處課程安排,以釘釘平臺和“人人通空間”為主,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汪清點播等多種資源平臺為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確保全校教師人人都會利用釘釘等平臺進行上課、答疑、輔導和批改作業,在保障學生線上課時利用充分的同時有自主思考的時間。
精心組織,線上教學全覆蓋
延期開學期間,校長唐艷杰要求教導處制訂線上教學方案,教導處主任陳超男帶領教師們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出適合本校的教學方案,并明確了班主任、學科教師的責任,從而確保學校線上教學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
學校的線上教學遵循“短、慢、少”三個原則,即每節網課的時間要短;網課進度要略慢于班級授課進度,給學生時間去理解和領會;減少學生網上學習的時間,在線教學時間總量控制在2—3小時,剩下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安排,引導他們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編排個性化課表,如體育鍛煉、舞蹈練習、手工繪畫、家務勞動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以研促教,保線上教學質量
為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與學生開展互動式教學,學校校長、副校長、年級主任、教導主任全部加入各班班級群,檢查教師上課質量,及時反饋上課中的不足。為了深入督評,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領導們每節課都會進行聽課,檢查聽課學生人數,記錄課堂中的優秀做法,并把這些優秀素材提供給其他教師互相借鑒;對線上教學中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通知授課教師進行整改。對沒有上課的學生,領導們會與班主任、家長溝通,詢問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
為讓線上教學更有效,經過多次討論,學校決定由教研組集體進行線上周備課。同年級同學科組教師課前一周在微信教研群內群策群力,就線上教學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策進行交流探討,實現資源共享,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同時,學校還要求教師每周將自己上課的視頻分享在微信群里,方便年級組成員及時查閱,并在每周五組織教師進行線上評課,指出教師的不足,挖掘線上教學的好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針對“空中課堂”學生容易遲到的現象,學校建議教師可以提前5—10分鐘發送直播鏈接,還可以在直播題目上寫明上課的時間、學科、課題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遲到。
為讓學生更加明確課堂要求,教師還在上課前播放“溫馨提示”,比如課前需要準備的文具、課上的教學資料以及回答問題時需要遵守的約定等。同時,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學校采用多種方式,盡量做到代替面對面授課的實時互動。
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由于線上教學時間較短,學校會要求教師課前一天利用“人人通空間”的課前導學發放學習資料包,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六年級的語文課上,教師會將第二天要學的古詩預習單事先發送到“人人通空間”中,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先進行自學,再將學習視頻、文字、語音發回“人人通空間”,方便教師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上課時,教師將學生的優秀朗讀視頻、查找的資料直接通過互動課堂展示給學生,縮減了教師讓學生朗讀古詩或是檢查學生資料的時間,節省出的時間,教師就可以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細致講解。
學校主要采用微信群和“人人通空間”的課后練習發布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發到手機上,教師給予及時批改、總結反饋,并利用釘釘線上直播、微信群視頻答疑和語音解惑途徑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一一點評。
疫情防控期間,師生在家上網課,改變的不僅是課堂的物理環境和授課形式,同時也推動了新的學習模式的誕生。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既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發展的規律,是一場即將到來的學習革命。在新時代背景下,特別是個性化學習得不到滿足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會積極擁抱這一學習模式,更加深入地探索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