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娟 盛啟平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 是特應性個體接觸過敏原后,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鼻癢、打噴嚏、流清涕和鼻塞等[1]。屬于中醫“鼻鼽”范疇,主要由于肺腎陽氣虛衰,風寒侵襲,致肺宣降不利,鼻竅失聰。該病臨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反復難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
汪冰教授是山東省名老中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對于耳鼻咽喉疾病的中醫診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汪老認為過敏性鼻炎多為肺氣虛寒,同時伴有陽氣虛弱,在感受外邪之后引發本病,屬于內外合邪錯雜之證,與肺腎兩臟關系密切相關,依據以上病因病機自制鼻鼽散,療效顯著。本人師從汪冰教授,對于過敏性鼻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3],本研究在鼻鼽散的基礎上應用撳針刺激相關腧穴治療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1診斷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關于過敏性鼻炎的診斷標準和《中醫耳鼻咽喉科學》[5]制定的肺氣虛寒型診斷依據。
1.1.2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常年性發病,主要臨床癥狀持續超過2周,且每周發作時間>4 d;③年齡18~65歲;④病程1~12 年;⑤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排除標準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②有鼻息肉、鼻竇炎、血管舒縮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③有出血傾向、局部皮膚有感染等不適合撳針治療;④膠布過敏者。
1.1.4中止和脫落標準 ①患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本研究方案的實施;②中途因各種原因更改治療方案;③治療過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現其他并發癥無法繼續參加本研究。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均給予生活習慣指導,包括保暖、避開過敏源、增強體質的適量運動、清淡飲食、勞逸結合等。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撳針和中藥口服治療。
2.1.1常規西藥治療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噴鼻(批準文號: HC20181007),每日2次,每次每鼻孔1噴,每噴含曲安奈德64μg;氯雷他定口服(國藥準字:H2006 7066),10mg/次,1次/d,連續治療4周。
2.1.2撳針治療 根據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確定穴位定位。取穴:迎香(雙)、鼻通(雙)、印堂、大椎、風門(雙)、肺俞(雙)、膏肓俞(雙)。穴位局部常規消毒后,醫師用鑷子夾持固定撳針膠布的邊緣,把規格為0.22 mm×1.5 mm的撳針 (吳江:ZX無菌撳針)放置在相應穴位上,輕輕按壓撳針柄,使針尖完全撳入皮內。告知患者每間隔4~6 h按壓1次,每次每穴20s,強度以輕微疼痛為度,以維持針感,留針時間 24 h,隔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4周。若出現疼痛難忍時,可提前將撳針取下。
2.1.3汪氏自擬鼻鼽散 黃芪30g,白術15g,附子12g,細辛3 g,辛夷15g,白芷15g,蒼耳子15 g,防風15 g,烏梅20 g,川芎15 g,麻黃6g,每日1劑,將藥物用1000mL純凈水浸泡1h,急火煮沸,文火熬30min,取藥液,于早餐和晚餐后30min各服一半,連續服用4周。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后統計療效,所有患者的療效統計均由未參與治療的同一位高年資耳鼻喉科醫師完成。
2.2.1中醫癥狀評分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5]評估中醫癥狀:鼻塞(0分:無癥狀;1分:偶有鼻腔堵塞或呼吸不利;2 分:介于1~3分之間;3分:幾乎全部用口呼吸)、每日擦鼻次數(0分:<2次;1分:2~4次;2分:5~9次;3分:≥10次)、連續噴嚏次數(0分:連續噴嚏<3次;1分:連續噴嚏3~9次;2分:連續噴嚏10~14次;3分為連續噴嚏≥15次);鼻癢(0分:沒有;1分:偶有;2分:蟻行感但可以忍受;3分:難以忍受),4種癥狀分別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重。
2.2.2鼻部體征評分[6]1分:下鼻甲輕度腫脹,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見;2分:下鼻甲與鼻中隔緊靠,下鼻甲與鼻中隔之間尚有小縫隙;3分:下鼻甲與鼻中隔、鼻底緊靠,見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樣變、息肉形成。
2.2.3生存質量評分 根據鼻結膜炎生存質量問卷(RQLQ)[7]評估患者生存質量:包括活動、睡眠、非鼻/眼癥狀、實際問題、鼻部癥狀、眼部癥狀、情感等7項內容,共27個條目。0分:沒有困擾;1分:幾乎沒有困擾;2分:有些困擾;3分:中等程度困擾;4分:十分困擾;5分:很困擾;6分:極度困擾,最高分為162分,分數越高,代表生存質量越差。
2.2.4鼻灌洗液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測定[8]患者取坐靠位,頭后仰,用不戴針頭的10mL注射器向鼻腔內注入5mL 0.9%氯化鈉,15s后收集灌洗液。用直徑1mm篩網過濾灌洗液并離心,取0.5 mL上清液進行ECP含量檢測。
按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5],總分=癥狀評分+體征評分。療效指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 51%;有效:50%~21%,無效:≤20%。

由表2可見,兩組治療前各項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各項中醫癥狀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中醫癥狀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兩組治療前鼻部體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鼻部體征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鼻部體征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體征評分比較
由表4可見,兩組治療前生存質量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生存質量各項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存質量各項評分(除活動項目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各項評分比較
由表5可見,兩組治療前鼻部灌洗液EC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鼻部灌洗液ECP水平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鼻部灌洗液EC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灌洗液ECP水平比較
由表6可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2%,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4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6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稱變應性鼻炎,是一種遺傳因素、體質因素及環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導致的多因素疾病[9]。祖國醫學認為該病主要由于邪氣客于體表,深入太陰而發病[10],《素問·脈解》:“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北静】沙霈F在不同年齡段,隨著空氣質量及人體體質的下降,近年來發病率呈增加趨勢,據統計全球發病率高達10%~25%[11]。發作期會對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及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不能有效干預可發展為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重點研究的內容。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撳針聯合中藥口服能有效降低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中醫癥狀評分、鼻部體征評分、生存質量評分(活動項目除外)和鼻部灌洗液ECP水平,與單純西藥治療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生存質量項目活動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可能與現代生活節奏較快,工作壓力大,大部分患者仍需要堅持工作有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4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撳針聯合中藥口服治療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比單純的西藥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意義,這與倪國勇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撳針是指把皮內針刺入相應的腧穴,通過針在體內的留置延長對穴位的刺激時間,從而發揮持續的針刺效果[13]。本研究中取穴為迎香、鼻通、印堂、大椎、風門、肺俞、膏肓俞。迎香位于鼻翼旁,歸屬手陽明大腸經,該經與肺經相表里,故刺激迎香既可以發揮穴位的近治作用,又可以調理肺臟,為治療鼻部疾患的要穴?!都滓医洝酚涊d“鼻鼽不利,窒洞氣塞,喎僻多涕,鼽衄有癰,迎香主之?!北峭▽儆诮浲馄嫜?,位于鼻翼上方,臨床研究證實對變應性鼻炎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14]。印堂歸屬督脈,在鼻上部,既能暢通局部經氣,又能激發督脈陽氣;且印堂與肺氣相通,具有益衛固表的作用[15]。大椎為諸陽經的交會穴,統帥全身之陽氣,可疏風散寒,振奮陽氣。風門極易感受風邪之侵襲,同時也是驅散機體邪氣,特別是風邪的重要通路。肺俞為肺臟之背俞穴,能夠調理肺部氣血及順應性,降低炎癥反應。魏旭等[16]研究證實針刺大椎、風門、肺俞可增強肺的順應性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膏肓俞為治療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常用穴,因過敏性鼻炎病程一般較長,反復難愈,故取此穴。鼻鼽散是汪老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的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專用方。方中黃芪、白術益氣健脾、扶正固表;細辛祛風散寒、溫肺化飲;辛夷、白芷、蒼耳子除風寒濕邪、通鼻竅;防風疏散風邪;烏梅斂肺收濕止涕,研究證實烏梅有抗過敏的作用[17];川芎和血養氣、活血化瘀;麻黃、細辛溫肺散寒。全方具有益氣固表、溫肺祛寒、散風除濕、止癢止涕、通利鼻竅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應用西藥的基礎上撳針聯合中藥口服治療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能夠綜合調理臟腑功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取得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的效果,且兩種治療方式均為中醫藥治療,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但本研究由于個人因素未進行遠期療效的觀察,將在以后的研究中探索其遠期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