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其合,張小舟,李紅梅
(孝感市中心醫(yī)院骨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是常用來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方式之一,其穩(wěn)定性強,且創(chuàng)傷小,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該術式圍手術期隱性失血量要比顯性失血量多,易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貧血,所以對此類患者的抗貧血治療尤為重要。氨甲環(huán)酸(TXA)通過抑制蛋白酶的降解來產(chǎn)生止血作用,其是一種賴氨酸合成衍生物、纖溶酶抑制劑[1]。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uEPO)能直接作用于骨髓,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進紅系祖細胞增殖與分化,提高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Hb)含量[2]。蔗糖鐵注射液的成分為氫氧化鐵與蔗糖的復合物,是臨床中應用最早的經(jīng)靜脈補充的鐵劑制劑之一,也是全球應用于貧血患者治療中最常用的鐵制劑之一[3]。但目前關于TXA、rHuEPO及蔗糖鐵治療行PFNA內固定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文獻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TXA、rHuEPO及蔗糖鐵對行PFNA內固定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輸血、失血情況及Hb、紅細胞壓積(HCT)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79例行PFNA內固定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62~81歲,平均(69.50±6.13)歲;手術與受傷間隔時間1.25~6.89 d,平均(4.79±1.35) d。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齡61~82歲,平均(69.79±7.50)歲;手術與受傷間隔時間1.26~6.72 d,平均(4.61±1.37)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年齡≥ 60歲者;近3個月內未服用抗凝藥物者;術前凝血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標準:有嚴重慢性心衰、心肌缺血者;對蔗糖鐵、rhEPO、TXA等藥物過敏者;Hb < 90 g/L者等。本研究經(jīng)孝感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與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手術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平臥位,將患肢放置牽引床進行閉合復位,待C臂機正側位透視復位良好后,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作約4 cm斜形切口(于股骨大轉子近端),將大轉子進釘點露出,開口,擴髓,植入髓內釘主釘,將近端與遠端鎖釘植入。C型臂透視骨折對位對線顯示良好,術畢縫合切口。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抗炎等常規(guī)治療,且圍術期不使用TXA、rHuEPO及蔗糖鐵治療。觀察組患者入院后使用蔗糖鐵注射液(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756,規(guī)格:5 mL∶100 mg鐵與1 600 mg蔗糖)200 mg+10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每隔1 d應用1次,直至術后7 d為止;rhuEPO(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3007,規(guī)格:10 000 IU/支)皮下注射,10 000 IU/d,1次/d,直至術后7 d為止;注射用TXA[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7,規(guī)格:0.5 g/支]于術前30 min將0.5 g TXA+10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術中切口局部用3.0 g TXA+0.9%氯化鈉溶液10 mL灌注。兩組患者術后第1天開始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同時每日應用靜脈血栓泵注射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術后觀察7 d。
1.3 觀察指標 ①輸血情況。對兩組患者術中、術后2次以上輸血情況及平均輸血量進行比較,輸血率=輸血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失血量和住院時間,按照Cross方程計算失血量。術前血容量 = k1×身高(cm)+k2×體質量(kg)+ k3(男性: k1= 0.367, k2= 0.032, k3= 0.604;女性: k1= 0.356, k2= 0.033,k3= 0.183);術前隱性失血量 = 術前血容量×(入院時紅細胞壓積 - 術前紅細胞壓積)+術前輸血量;顯性失血量 = 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隱性失血量 = 術中術后失血總量 - 顯性失血量;術中術后失血總量 = 術前血容量×(術前紅細胞壓積 - 術后3 d紅細胞壓積) + 術后輸血量;手術失血總量 = 術前血容量×(術前紅細胞壓積 - 術后紅細胞壓積),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③術前與術后3、7 d的Hb和HCT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Hb、HCT水平。④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積液、下肢靜脈血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平均輸血量、失血量、住院時間及Hb、HCT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輸血情況與并發(fā)癥)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輸血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輸血率、2次以上輸血率及平均輸血量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患者術中輸血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輸血情況比較
2.2 失血量和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隱性失血量和圍手術期總失血量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顯著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患者顯性失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失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s)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0 75.32±15.24 350.12±20.32 400.12±21.22 12.56±1.57觀察組 39 70.23±13.56 150.56±12.24 212.14±13.69 10.50±1.55 t值 1.567 52.708 46.656 5.867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顯性失血量(mL)隱性失血量(mL)圍手術期總失血量(mL)
2.3 Hb和HCT水平 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3、7 d Hb、HCT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但觀察組術后3、7 d與對照組比,均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Hb和HCT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3 d比,#P<0.05。Hb:血紅蛋白;HCT:紅細胞壓積。
HCT(%)術前 術后3 d 術后7 d 術前 術后3 d 術后7 d對照組 40 103.62±7.40 71.60±4.44* 82.61±3.45*# 42.11±3.66 28.49±3.28* 33.18±2.70*#觀察組 39 102.15±8.11 91.61±2.46* 100.62±4.29*# 42.54±2.87 35.18±2.27* 41.26±2.36*#t值 0.842 24.689 20.588 0.580 10.516 14.1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Hb(g/L)
2.4 并發(fā)癥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0.26%,低于對照組的17.50%,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髖部骨折常見類型之一,指發(fā)生于股骨頸基底部至小轉子水平之間的骨折。目前PFNA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手術方法,具有術中失血量少、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固定穩(wěn)定等優(yōu)勢,術后常規(guī)需抗凝治療,但會增加術后出血量,部分老年患者抗凝治療后會增加隱性失血量,導致預后效果不佳[5]。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通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尤其是會合并嚴重骨質疏松,因此固定時較困難,從而導致隱形失血量大,且出血持續(xù)時間較長。TXA可限制纖維蛋白與纖溶酶及纖溶酶原的結合,能夠與纖溶酶和纖維蛋白親和部位的賴氨酸結合,對纖維蛋白的分解產(chǎn)生抑制作用,起到止血、消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的效果;同時,TXA的抗纖溶作用時間較長,可以最大限度抑制機體應激性的纖溶亢進[6];蔗糖鐵是臨床中應用最早的靜脈鐵制劑之一,其包含氫氧化鐵和蔗糖復合物,是全球最常用的鐵制劑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貧血癥狀[7];rHuEPO作為臨床上常用治療抗貧血的藥物,可與體內的紅系母細胞的表面受體相結合,加快其分化、增殖、成熟,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早從骨髓的釋放,使之轉變?yōu)槌墒旒t細胞[8]。3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減少患者失血量和隱性失血量,調節(jié)患者體內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輸血率、2次以上輸血率、平均輸血量及隱性失血量和圍手術期總失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術中輸血率、顯性失血率、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TXA、rHuEPO及蔗糖鐵聯(lián)合治療,可減少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患者輸血量與失血量,且不會增加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安全性良好。
Hb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機體遭受外來因素影響使紅細胞破壞,會造成貧血,影響Hb水平變化;HCT可反映紅細胞的多少,當患者出現(xiàn)貧血現(xiàn)象時,其水平會伴隨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上下波動[9]。TXA能夠與纖溶酶原上的賴氨酸結合位點產(chǎn)生競爭性結合,有效減輕人體內纖溶系統(tǒng)的活性,抑制纖溶酶原向纖溶酶轉化,提高凝血斑塊穩(wěn)定性[10];rHuEPO主要是通過與紅細胞表面的紅細胞生成素受體相結合,以此來刺激骨髓中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促進網(wǎng)織紅細胞的生成。當人體處于失血狀態(tài)時,補充鐵劑和rHuEPO均可促進自身造血,增加紅細胞水平;加上蔗糖鐵可釋放鐵元素,通過結合鐵蛋白或鐵轉蛋白,轉運至轉鐵蛋白受體上,使紅細胞和Hb能夠合成,機體鐵量得到補充,從而糾正患者貧血癥狀[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3、7 d的Hb、HCT水平與對照組比,均顯著升高,提示TXA、rHuEPO及蔗糖鐵聯(lián)合治療,可改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患者貧血狀況。
綜上,TXA、rHuEPO及蔗糖鐵聯(lián)合治療行PFNA內固定術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能降低輸血率和術后隱性失血,快速提高Hb、HCT水平,改善患者貧血情況,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