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捷,張朝梅,朱付英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檢驗科,重慶 40142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代謝異常性疾病,該病會造成孕婦糖代謝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胚胎發育異常、孕婦酮癥酸中毒等癥狀,嚴重危害母嬰健康。臨床研究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可能與胰島素分泌受限和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相關性[1]。中性粒細胞主要參與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可以分泌多種炎癥介質,而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可作為炎癥標志物,反映患者體內炎癥程度[2]。而維生素D能增加細胞外鈣離子濃度,誘導胰島β細胞合成并分泌鈣結合蛋白,從而促進胰島素分泌,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則是衡量體內維生素D的重要指標[3]。然而,目前對胰島素抵抗與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的相關性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不同將患者分為A組(26例,HOMA-IR ≥ 5.00)、B組(41例,4.00 ≤ HOMA-IR<5.00)、C 組(27 例,HOMA-IR<4.00),再根據妊娠結局將94例患者分為良性組(46例)與不良組(48例)。A組患者年齡24~36歲,平均(30.14±5.22)歲;孕周24~28周,平均(26.04±1.23)周;孕前體質量指數(BMI)20~26 kg/m2,平均(23.33±1.47) kg/m2。B 組患者年齡23~36歲,平均(29.72±6.18)歲;孕周24~28周,平均(26.29±1.18)周;孕前BMI 21~26 kg/m2,平均(23.19±1.54) kg/m2。C組患者年齡23~37歲,平均(30.58±5.87)歲;孕周24~28周,平均(26.14±1.35)周;孕前 BMI 20~26 kg/m2,平均(23.36±1.61) kg/m2。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再根據妊娠結局,分為良性組和不良組,良性組年齡24~36歲,平均(30.98±4.26)歲;孕周24~28周,平均(26.13±1.59)周;孕前BMI 20~26 kg/m2,平均(23.57±2.42) kg/m2。不良組年齡23~37歲,平均(30.44±6.32)歲;孕周24~28周,平均(26.37±1.34)周;孕前 BMI 20~26 kg/m2,平均(23.52±2.33)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2011年妊娠期糖尿病國際診斷標準解讀》[4]中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年齡在20歲以上者;單胎妊娠者;孕前無糖尿病;均進行血糖、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檢測,且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者;有肝、腎疾病史者;有維生素D服藥史者;合并惡性腫瘤、高血壓者等。本研究經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立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型號:008AS]檢測其空腹血糖(FBG)水平、空腹胰島素(INS)水平,并計算其HOMA-IR值,HOMA-IR=FBG×INS/22.5;采用激光流式細胞儀檢測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并計算NLR;血液采集方法同上,經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A、B、C組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②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與HOMA-IR的相關性。③比較A、B、C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包括早產、新生兒窒息、巨大兒、胎兒窒息等。④比較良性組與不良組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⑤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分別行t、χ2檢驗,多組間比較分別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χ2趨勢檢驗;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與HOMA-IR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法進行分析;ROC曲線分析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 與A組比較,B、C組患者NLR水平均降低,且C組低于B組;與A組比較,B、C組患者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均升高,且C組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A、B、C組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比較 (?±s)
表1 A、B、C組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比較 (?±s)
注:與A組比,*P<0.05;與B組比,#P<0.05。NLR: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
組別 例數 NLR 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nmol/L)A 組 26 5.28±1.13 15.81±8.56 B組 41 3.62±0.81* 20.67±7.48*C組 27 2.57±0.64*# 24.30±6.62*#F值 65.510 8.397 P值 <0.05 <0.05
2.2 相關性分析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OMA-IR與NLR呈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 0.632,P<0.05),而與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呈負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 -0.611,P<0.05)。
2.3 不良妊娠結局 A、B、C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分別為69.23%、51.22%、33.33%,其中C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B、C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例(%)]
2.4 不同妊娠結局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 妊娠結局不良組患者NLR水平高于良性組,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低于良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妊娠結局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比較(?±s)
表3 不同妊娠結局患者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NLR 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nmol/L)不良組 48 5.04±1.44 16.34±4.39良性組 46 2.46±1.36 23.68±4.51 t值 8.922 7.996 P值 <0.05 <0.05
2.5 預測價值 NLR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預測的AUC值、靈敏度分別為0.929、91.67%,高于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的0.885、66.6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者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見圖 1。
表4 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圖1 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預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ROC曲線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妊娠期并發癥,對產婦和胎兒均造成嚴重影響。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障礙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的穩定。妊娠期間,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當胰島素抵抗程度高于正常范圍之時,會誘發相應的病理變化[5]。
中性粒細胞主要參與非特異炎癥反應,可以分泌多種炎性介質,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產生的免疫應答細胞,中性粒細胞相對增高和淋巴細胞相對減少會造成NLR的升高,也就反映了機體的炎癥狀態[6]。25- 羥基維生素D可迅速提高胰島β細胞的Ca+濃度,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或結合其相關受體,促進胰島素的轉錄、合成[7]。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NRL顯著高于B、C組,A組患者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顯著低于B、C組,這說明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越高,NRL越高,體內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越低。分析其原因在于,糖尿病發生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現輕微血管炎性反應,中性粒細胞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癥部位,使得血管中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多,NLR增大,由于兩種細胞均會釋放大量炎癥細胞因子,干擾胰島素信號傳遞通路,使得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進而使得胰島素抵抗程度隨之增大[8];25- 羥基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人體自身免疫調節、抑制胰島素合成釋放,并會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長期持續性的胰島素抵抗將促使機體代償性合成并釋放胰島素,損害胰島β細胞正常功能,使得機體無法正常調節血糖水平,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9]。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OMA-IR與NLR呈正相關,與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呈負相關,HOMA-IR越高,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越高,這說明炎性反應參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臨床上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炎癥程度,從而對患者胰島素抵抗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隨著患者體內HOMA-IR的增加,會導致胎盤通過提供胎兒的葡萄糖濃度不斷增加,以提高自身葡萄糖的利用率和蛋白質合成率,致使不良結局的產生[10]。本研究還發現NLR高于3.61或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低于17.83 nmol/L均可使患者炎性反應過于強烈,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過低,患者胰島素抵抗過于強烈,會威脅到胎兒正常發育。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預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均有一定效能,其原因可能是炎性細胞因子增多會影響胰島素信號傳遞鏈,損害內皮細胞功能,而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缺乏會干擾自身免疫反應、促進炎癥反應,引起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從而加重胰島素抵抗[11],因此需在早期加強對患者的治療,保證胎兒正常發育。
綜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OMA-IR與NLR呈正相關,與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呈負相關,且NLR、血清25- 羥基維生素D水平能有效評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不良結局,具有較高的檢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