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李雨 郭建軍 孫喜妹
說到冰雪運動,可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冷!冷!冷!以前,受到環境和氣溫的約束,一些人對冰雪運動望而卻步,但后來隨著室內冰雪運動的興起,這項“冷”運動,也開始火熱起來。
室內冰雪運動包括滑冰、冰球、冰壺及室內滑雪等項目。
滑冰室內滑冰主要分為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兩種,是一項集力量、耐力、速度、協調性、柔韌度、靈活度、平衡感、優美感、穩定性于一身的運動項目。
冰球室內冰球是以冰刀和冰球桿為工具,在冰上進行的一種相互對抗的集體性競技運動。該運動考驗人的速度、力量、技術、智慧和勇氣,并且更注重團隊合作。
冰壺室內冰壺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它考驗參與者的體能與腦力,展現動靜之美、取舍的智慧,屬于冬奧會比賽項目。
滑雪在室內滑雪場里,人們可以擺脫季節和場地的束縛,在人造雪地上盡享滑降過程中的“速度與激情”。
室內冰雪運動對人體有很多健康益處。
第一,改善心血管功能。冰雪運動屬于有氧運動,能促進體內氧氣的運輸,提高心血管收縮、舒張能力。滑冰能增加心率儲備,提高最大攝氧量。經常滑冰的人,安靜時心率為40~60次/分,運動時可達180~200次/分。
第二,提高平衡和協調能力。冰雪運動的各種動作能很好地鍛煉人們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在滑冰時膝關節、踝關節需要適當用力支撐身體,完成滑行、轉彎等動作,這能鍛煉關節的靈活性。
第三,增強力量。滑行中的蹬冰、燕式平衡是鍛煉下肢力量極好的方式,而跳躍和旋轉則可提高全身的控制能力。靜坐時下肢肌肉的毛細血管僅有5%開放,而在飛奔的速滑過程中,肌肉的毛細血管有90%~98%開放,以滿足下肢肌肉運動的需要。因此,經常滑冰的人,雙腿及腰部肌肉力量較強。
第四,增強抗寒能力。人在寒冷環境中大腦皮層較興奮,能更好地協調體內各器官、系統的工作,增強中樞神經系統調節體溫的功能,使體內產熱和散熱更快達到平衡,從而使身體適應寒冷天氣。因此堅持冰雪運動的人,抗寒能力會比一般人強。
第五,控制體重。在寒冷環境中,人體會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來保持體溫。身體接觸冷空氣或吸入冷空氣時,運動燃燒的卡路里會輕微增加,身體消耗的熱量大約增加3%~7%。
最后,緩解疲勞。冰雪運動可以通過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大腦供氧量,增強血管的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此外,運動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室內冰雪運動項目也有一定的弊端。
1.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室內的場館封閉,如果沒有良好的通風系統,空氣質量會下降。
2.人員密集。密閉的環境,人員流動較大,容易導致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擴散。因此,運動時要注意個人防護。場館宜錯峰安排場地,場館運行宜60%~70%人員載荷。
3.缺少陽光照射。室內場館封閉,缺少陽光的照射。長期缺少陽光的照射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而這些物質對人體骨骼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還能殺滅細菌和病毒,增加人體抵抗力,提升人們享受運動的愉悅感。場館建設中應考慮改造場館的環境,將陽光引入室內。
對于室內冰雪場地,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室內滑雪場內的人造雪對身體有害嗎?答案是否定的。室內滑雪場的“人造雪”用的是干冰、液氮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蒸發后會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它們本身就是空氣的組成部分,所以對人體和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人工造雪的過程中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用量較少,單位體積所產生的銀離子濃度遠低于國際和國內環境質量標準,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人造冰雪會對生態環境產生長期、累積的不利影響。
冰雪運動在帶給人們健康和快樂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運動健康風險。

最常見的是運動損傷。從損傷部位來看,下肢損傷高于上肢;從損傷類型來看,關節損傷占到各種損傷的近六成。其中膝關節損傷發生的概率最高。排名第二的損傷,國外是肩關節損傷,國內因滑冰人數眾多,所以因踝關節損傷到醫院急診的人數更多一些,但隨著滑雪運動的普及,肩關節損傷者越來越多,兩種損傷的發生率基本一致。另外,男性以肩部損傷多見,女性以膝部損傷多見,15歲以下的青少年則以前臂損傷多見。
脫水及低鈉血癥也容易發生。冰雪運動通常在寒冷環境下進行,而寒冷的空氣通常都很干燥。因此,通過呼吸丟失的水分會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運動時人體依然會通過出汗和排尿丟失水分,并且由于在寒冷環境下人對渴的感覺相對遲鈍而不能及時補水,以上因素都會進一步加劇機體的水分流失,造成脫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過多飲水而導致的低鈉血癥在冰雪運動中也不少見。運動性低鈉血癥常見于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下進行長時間運動者,而發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運動者在運動前、運動中或運動后的過量補水,導致血漿中鈉離子降低,進而對健康產生危害。補水過少或過多均對健康有害,因此,進行冰雪運動時要科學地掌握補水量。
第三,呼吸道癥狀。在寒冷環境下運動,冷空氣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刺激。隨著運動強度增大,當肺通氣量達到35~40升/分鐘時,人體呼吸方式由鼻呼吸轉向口呼吸,從而導致人體對吸入空氣的溫度調適和過濾不充分,進一步加劇對呼吸道的刺激。
第四,凍傷。因為冬季雪場氣溫低,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容易在滑雪的過程中凍傷。
由于冰雪運動環境的特殊性,了解運動時的注意事項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防范運動風險,減少損傷。
◎◎◎保持最佳狀態在開始運動前,應以低強度的運動進行充分的熱身,并進行適當的拉伸。熱身不充分,會導致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增加肌肉痙攣、拉傷等損傷的發生概率。◎◎◎佩戴舒適的運動裝備根據所要進行的冰雪運動項目選擇適合的運動裝備。運動護具(例如頭盔、護腕、護肘、護膝等)對于防護運動損傷非常重要,可有效降低相應部位的損傷概率。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佩戴完備的運動護具。
◎◎◎穿著合適的服裝
進行戶外冰雪運動時應以嵌套的方式穿著多層衣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溫度并保持身體的干爽。鞋子的選擇應保暖和透氣,以保持足部的干燥,并能提供足夠的腳踝支撐。
◎◎◎科學補水
根據口渴情況進行補水,并結合運動前后體重的變化進行調整,這樣既可避免過度補水,又可避免機體脫水。
◎◎◎保護眼睛
在進行冰雪運動時佩戴護目鏡,有助于在高速運動中看清地勢和障礙物,并避免飛濺的冰渣或其他物體。
◎◎◎學會正確摔倒
當要向前或向側摔倒時,要主動屈膝下蹲緩沖,減小摔倒的力量。要盡量防止向后摔倒。即使向后摔倒,也要主動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同時低頭團身,避免頭部后仰導致后腦勺磕地。滑雪時摔倒,可以借勢滾翻,減小運動沖擊,不要下意識地用手撐地,防止手腕部骨折。如果感覺失去平衡要摔倒了,應迅速扔掉雪杖,切不可把雪杖上的環帶系在手腕上。雙手環抱在胸前,以防止下意識用手撐地,要用臀部向側面摔倒。另外,一定不要用向后坐的方法來剎住雪板,因為即便這樣,雪板仍然會沿雪道繼續前行,而“板帶人走”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