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
生命離不開氧,氧與食物和水一樣,是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如果氧供應不足或身體利用氧障礙,就會出現缺氧,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功能,還會導致疾病。
氧也是一種藥物,既可以用于危重病人的急救,也可以作為疾病的輔助治療,改善患者的癥狀。此外,氧還可以幫助慢性疾病康復期患者恢復。腦力勞動者、老年人、亞健康人群等可以進行氧保健,以預防和緩解各種環境性缺氧(如高原缺氧)。
現在氧療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其實不同的人群吸氧目的不同,家庭氧療的流量、時間等也有所不同。

根據上海地區的兩項家庭氧療調查,慢性疾病康復期的家庭氧療人群主要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腦血管系統的老年患者。經過長期治療和親身體驗,約七成患者認為家庭氧療是有療效的。
家庭氧療目前應用最多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延長患者的預期壽命,延緩疾病進展。長期家庭氧療的慢阻肺患者,吸氧時間一般建議每天15小時或以上。為達到效果并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危害,患者應遵從醫務人員建議,規范氧氣流量和吸氧時間,并監測相關指標。
1969年,國外學者提出了缺氧衰老學說,即隨著年齡增長,氧分壓逐漸降低,出現缺氧。老年人容易出現缺氧與各臟器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退行性病變,特別是心肺功能的退化。慢性缺氧可加速衰老,可以說慢性缺氧和衰老互為因果并最終導致慢性疾病。
缺氧是導致亞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亞健康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頭疼、頭暈、失眠多夢、嗜睡、工作能力下降等。1996年北京市的一項研究發現,高三學生經鼻管吸氧15分鐘,可提高學習準確度,同時緩解疲勞,提示吸氧對于推遲腦疲勞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定作用。多項國外研究發現,吸氧濃度達30%可激活腦的多個區域。腦力勞動者如果有腦缺氧的表現,可考慮進行氧療。
進行氧保健的人一般每次吸氧時間30~60分鐘,每天2~3次。可以選擇用腦時、睡前、飯后、運動后或感覺不適的時候。具體到每個人的方案,可以咨詢專業人士。
常用的家庭氧療設備,一般是氧氣袋和氧氣瓶。氧氣袋能容納的氧氣量少,使用時間短,一般用于應急。氧氣瓶雖然使用的時間比氧氣袋長,但由于瓶內是高壓,從安全的角度需要定期檢測氧氣瓶。
很多家庭選擇使用家用制氧機,分子篩制氧機是目前最常用的。這種制氧機采用氣體分離技術,使用物理技術直接從空氣中提取氧氣,即制即用。

進行家庭氧療需要注意:供氧裝置應遠離明火,吸氧時不要吸煙,盡可能避免引起靜電或電火花的操作;為避免細菌感染,要定時清洗或更換吸氧管;濕化杯中的水應該使用純凈水并更換經常,避免細菌增生。
制氧機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項:注意用電安全;不要在潮濕的環境下使用制氧機;制氧機使用時要保證空氣流通和機器散熱;注意定期清洗更換過濾棉。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新制氧機的制氧濃度可以達到90%~96%,但隨著時間延長,制氧濃度會逐漸下降,需要定期檢測制氧濃度,必要時更換分子篩。
無論使用哪種氧療設備,在使用的時候都建議配合一個便攜式的血氧飽和度儀,檢測吸氧的效果,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調節吸氧的流量和時間。
除了以上方式,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家庭氧療設備——微壓氧艙。微壓氧艙進入中國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加壓0.3個大氣壓左右,正好可以彌補高原低壓低氧的不足。微壓氧艙在高原地區開展應用,不僅為旅行者,也為當地工作人員提供了氧保障,可減輕高原缺氧的損害。在平原地區,微壓氧艙也開始進入家庭,可用于亞健康、失眠、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氧保健、運動損傷恢復等。
很多人擔心家庭氧療會出現氧中毒。實際上氧中毒與吸氧時間、氧濃度和個人體質有關。一般認為,常壓下連續吸100%純氧的安全時限為12~24小時。而前面提到,家庭制氧機的制氧濃度即便是新機器也達不到100%,還會逐漸下降。而家庭氧療采用的氧流量都較低,實際上的吸入氧濃度一般不超過35%,基本上屬于低流量吸氧范圍。再加上多采用短時間多次的吸氧方案,因此不會發生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