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中?歐琴
[摘要] 項目式學習是以真實問題為情境、以活動任務為驅動,在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達成問題解決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突出真實情境、問題解決、自主完成的特點,與統(tǒng)編教材的活動探究單元的設計理念完全契合。開展項目式學習教學“活動·探究”單元,要創(chuàng)設恰切的活動情境,以任務為驅動;要編制完備的活動任務單,以支架為保障;組織展示交流活動,以評價促提升。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活動探究;新聞單元
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1]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言實踐。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在八、九年級設置了四個“活動·探究”單元,每冊教材安排一個,分別學習新聞(八上)、演講(八下)、詩歌(九上)和戲劇(九下)。其設計理念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綜合、開放、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語文關鍵能力,獲得語文學習成果,建構語文學習經(jīng)驗,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人文價值觀念”。[2]“活動·探究”單元需要教師改變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學習主要依靠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而且,新的單元設計體系也需要新的教學方法。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真實問題為情境、以活動任務為驅動,在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達成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突出真實情境、問題解決、自主完成的特點,與統(tǒng)編教材的活動探究單元的設計理念完全契合。
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新聞單元為例,探討在“活動·探究”單元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恰切的活動情境,以任務為驅動
項目式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恰切的活動情境,設計適宜的任務驅動教學。[3]并且,基于真實生活,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設置問題探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情境呈現(xiàn)真實的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賦予學習以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走向主動,從理論探究走向實踐運用。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新聞”,主要任務有三項:
1.新聞閱讀:通過閱讀消息、新聞特寫、新聞通訊等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了解不同新聞文體的特點,理解“用事實說話”的新聞原則,習得閱讀新聞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新聞、關注社會的習慣。
2.新聞采訪:通過新聞采訪實踐活動,熟悉新聞采寫的一般流程,能夠自主確定報道題材、擬定采訪方案、制訂采訪提綱,能夠以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新聞采訪實踐,搜集新聞素材。
3.新聞寫作:在新聞閱讀和新聞采訪活動的基礎上,各小組編輯制作一期校報,承辦學校一天的校園廣播活動。
為促進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形成經(jīng)驗,本單元的教學,筆者以“好記者講好故事”作為活動探究主題,創(chuàng)設了兩個學習情境:一是新學年圍繞著新學生、新教師、新生活組織新聞采編活動;二是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將在學校掛牌,并開展首次線下活動,圍繞著語文名師、語文教學、語文學習組織新聞采編活動。
為什么是這兩個學習情境呢?主要考慮這兩項重大校園活動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也是他們通過自主合作能夠完成的項目。同時,任務的設定也能促使小組成員在自主閱讀中,建構新聞文體的相關知識,并將閱讀獲得的相關知識轉化為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乃至新聞編輯的素養(yǎng)。
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載體。[4]語文活動探究單元的項目式學習是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精心設計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在多樣、綜合、開放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主動建構語文學習經(jīng)驗,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編制完備的活動任務單,以支架為保障
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義是將學習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學生。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不代表教師就可以撒手不管。要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為了確保學生通過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夠習得語文關鍵能力,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活動探究單元的項目式學習,教師可以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為學生的項目持續(xù)學習提供保障,也為學生的“做中學”提供重要的知識基礎和必要的思考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少走彎路。
什么是學習任務單呢?簡單地說,學習任務單就是給學生提供學習任務的清單。這份清單列出了為解決問題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以及完成每項任務的步驟、方法和要求等。編制完備的活動任務單,是項目式學習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項目式學習重視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強調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習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八年級學生還未熟悉這種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并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確定一個學習任務清單。根據(jù)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我們擬定了如下清單:
1.閱讀新聞,梳理常見新聞體裁的一般特點。
閱讀本單元的五篇新聞作品和近一周的《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結合課文的批注,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并辨析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新聞體裁的異同。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獲得語文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本環(huán)節(jié)擬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研習本單元的六篇作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梳理常見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能分辨消息、通訊、新聞特寫的不同特征,感受新聞的表達方式。
2.新聞采訪,明確新聞采訪的一般流程并以小組為單位實施采訪。
(1)確定采訪內容和采訪對象。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確定項目內容和采訪對象。
(2)設計采訪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形成一份采訪問題清單。
(3)采訪前的準備。擬定好采訪提綱。
(4)實施采訪。本組成員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完成采訪任務。
[設計意圖]項目式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突出學生的語文運用實踐,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本環(huán)節(jié)擬通過教師的主導設計促進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深度實踐。“跳一跳,摘桃子”,學生在項目任務單這一學習支架的支持下,拾級而上,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新聞寫作,在新聞閱讀和新聞采訪活動的基礎上,小組編輯制作一期校報,承辦學校一天的校園廣播活動。
[設計意圖]項目式學習的本質仍是一種學習。“活動探究”單元的項目式學習不能僅有“活動”,沒有“探究”。本環(huán)節(jié)就是本單元項目式學習的最終成果展示,擬通過具體的活動任務,檢驗、展示、辨析學習效果。
以上學習任務單涵蓋了任務目標、實施程序及具體要求。在活動探究單元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習任務單既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清單,更是教師的指導清單。在這一清單的指導下,教師變當堂教授為全程指導,變掌控課程為輔助自學,變關注成果為關注過程,從根本上改變教師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三、組織展示交流活動,以評價促提升
為確保項目式學習取得實效,不妨以項目成果為導向,以終點為起點,構建基于小組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所謂以終點為起點,指的是項目式學習以成果展示為最終考核要求,即終點;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將這一終點細化為若干個階段性成果,讓學生拾級而上,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即起點。
一般而言,完成一個單元的項目式學習需要兩周時間,即10個課時。
就新聞這一單元的學習來說,用一周的時間開展新聞閱讀,一周的時間開展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當然,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并非依次進行的,三者之間可以交替進行或是同時進行,在活動中通過學習、實踐形成最終結果。就教師而言,主要通過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對項目實施進行有效監(jiān)控。
評價不是目的,項目的結束實際上是新一輪學習的開始。教師要調動學生進行展示與交流,讓學習進入開放循環(huán)的模式。展示與交流不單是學生表現(xiàn)的平臺,更是學生反思自我、相互借鑒與學習的過程。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綜合性、探究性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的“活動”真正“探究”起來,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最終助力學生建構學習經(jīng)驗、習得關鍵能力、形成核心素養(yǎng)。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資助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的策略與研究”(項目編號:XJK21BJC04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褚樹榮.素養(yǎng)需要實踐:語文項目化學習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2021(04).
[3]夏雪梅.項目化學習——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