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摘 要: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知識體系結構龐雜、理論內容較多、實踐性偏少的課程。如何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探索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是需要本課程授課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本文從多個方面研究探索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 ? 教學質量? ? 有效途徑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主要講授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計算機網絡組建與綜合布線、局域網劃分及計算機網絡安全等多方面內容。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現狀
(1)計算機網絡技術教材特點
1.二多一少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二多一少”是最突出的特點,即理論內容多、專業詞語多、實踐動手少。特別是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相關內容,邏輯性非常強,生澀難懂的專業詞語占比很高。
除此之外,中職學生對網絡拓撲結構及以太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局域網劃分章節中穿插進制換算、邏輯運算等數學知識,讓本來數學基礎就偏弱的中職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困難。
而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計算機網絡安全又多以概念為主,理論性較強,這樣的教學內容,很容易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對課程的興趣,以致許多學生給計算機網絡技術貼上了“難學難懂不實用”的標簽。
2. 實踐操作界面不“友好”
在計算機網絡組建與綜合布線章節的教學中,雖然有實踐動手操作環節,但學生也很難達到實訓要求,達到能夠靈活設計實驗項目的標準,其難點在于實踐操作的界面不夠“友好”。
因為目前計算機網絡設備,無論是對交換機還是路由器的操作,常規仍以命令行操作方式為主,并以英文方式顯示結果。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較難理解英文顯示結果。雖然也有web操作界面,但其功能有限,更不是主流的專業操作方式。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情況
1.講解多,互動少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概念多、理論性強,多數授課教師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對概念理論的講解上,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推理,找出重點,劃出關鍵點,基本是一言堂的情況,極少與學生互動,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形成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局面。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由于這門課程具有理論性強、難理解的特性,再加之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適合等因素,不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致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進行有效歸納和總結,不能很好地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即使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后復習時發現問題,也很少能夠找到機會與教師溝通而獲得準確答案,往往是前面的知識還沒有消化吸收,后面緊接著就要上新課,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學習債務”,同時也會使他們對這門課程產生厭倦感,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學習氛圍不濃厚。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筆者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和探索,并通過三個循環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能夠改變現有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重新編排知識結構
相關人員編寫教材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其次才考慮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等其他因素。
為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并且考慮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打亂教材原有知識結構的章節順序,按照學生的認知情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重新組織編排知識結構。
教師需要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加入課堂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所講授的知識與他們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比如目前的活頁教材就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當然這些都需要授課教師付出極大努力,需要不斷觀察生活、了解學生,才能把生活融入教學。要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和完善知識結構,增強知識內容的現實感。
(二)合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有些非常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比如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等,這些抽象知識對學生而言猶如天書一般不易理解。
借助計算機進行模擬教學是解決上述難點問題的方法之一。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用計算機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不但對學生有很強的視覺吸引力,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加強互動,正確引導
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授課教師更不應以講解陳述的方式開展教學,應以設問和引導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實施教學。
教師設置的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學生的興趣。當然還要給學生留出必要的思考時間,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講,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最好把生活中常見的典型事例融入問題,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使學生通過問答環節實現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當學生不能給出正確答案時,教師不要代替學生回答。正確的做法是多一些耐心和提示,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獲得最終答案。這一互動過程的必要性在于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指導學生的過程,也是在傳授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這種方法學生一旦領會,就能促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任課教師也需要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內容,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吃苦耐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四)分類輔導,分層提問
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編排學習小組,成立一支特別學習小組,這個特別學習小組的成員應從各學習小組抽調組成,稱之為“助講組”,意思是教師的助講員。
教師對助講組學員進行強化輔導。教師在幫助他們提高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相應的實踐訓練,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一方面讓他們代表學校參加各級技能競賽,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對其他同學進行輔導。這些學生有更靈活的時間輔導小組成員,這一優勢是任課教師無法比擬的。這樣既能培養出一批參賽選手,同時又能展現互幫互學的良好風貌。
分層提問,簡單講就是把所提出的問題按照高、中、低難度等級賦予不同的分數,并對學生公開,再施以適當的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搶答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第一,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主動回答問題,并且回答正確率非常高;第二,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得分情況搶答問題。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其積極上進,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豐富教學手段,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線上教學作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補充,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線上教學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學模式,故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需要有機融合,相互補充。依據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特點,可以按照章節內容劃分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需要將教學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即在學習平臺上要體現出這門課程的完整學習資源,為學生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之能隨時找到所需要的學習材料。
三、結語
要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除研究教材、嘗試和探索教學改革之外,還要和學生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發自肺腑地關心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主動調控課堂節奏,適當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讓學生放松下來,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
改變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需要任課教師深入了解課程特點及學生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所有這些都源于教師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劉勇.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文學教育(中),2013(1).
[2]柏鐵山.提高高職高?!坝嬎銠C網絡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J].陜西教育(高教),2009(4).
[3]謝戈臺.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教學質量的途徑.西北職教,2004(2).
[4]何秋燕,王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子世界,2014(19).
(作者單位:遼寧技師學院、遼寧省勞動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