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的回顧和思考

2022-02-02 13:11:47石武英胡靜玲
社會科學動態 2022年5期
關鍵詞:農村研究

石武英 胡靜玲

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村已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國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改革浪潮,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1949—1978年是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起步和初步成型的階段,90年代以來,關于這一時段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陸續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進行了研究。因此,在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兩個學科的研究中,對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本文試圖在回顧、分析和總結以往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幾點粗淺的思考與展望。

一、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回顧

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大到國家領導人的醫療衛生思想,小到某一項具體工作或運動的開展。總體來看,首先是關于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的史料來源不斷拓寬。其次是研究內容呈現出多層次性,學者們對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內容涵蓋了宏觀層面的醫療衛生思想、中觀層面的醫療衛生體制以及微觀層面的防疫工作、愛國衛生運動和婦幼保健衛生工作等。

一是關于農村醫療衛生研究的史料和資料編著得以公開和出版。進入新世紀以來,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的檔案材料陸續公開。首先是地方檔案陸續解禁,從各省衛生廳到各地市縣衛生局的檔案均詳細記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建立情況和醫療衛生工作的開展情況,這為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一手材料。其次是有關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報刊大量公開發行,如《健康報》《中國醫師雜志》《中國衛生事業管理》等專業報刊;《人民日報》《新華日報》《湖北日報》《浙江日報》等中央和地方黨報也都公開相關檔案,這些報刊雜志尤其是專業報刊對新中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記載比較詳細,為學者們研究縣以下的農村基層衛生工作提供了史料來源。再次是記載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工作的史料書籍陸續出版。如,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共同編寫的《農村衛生文件匯編(1951—2000)》,衛生部編撰的《建國40年全國衛生統計資料》收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中央關于農村醫療衛生方面的重要文件和統計資料。《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所編寫的《當代中國衛生事業》也詳細介紹了農村醫療衛生組織狀況、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的建設和巡回醫療隊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援助狀況。張自寬撰寫的《親歷農村衛生六十年:張自寬農村衛生文選》,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培訓農村基層衛生隊伍、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農村衛生工作和改革做了詳細的論述。張怡名主編的《中國衛生五十年歷程》對新中國前30年城鄉衛生建設、疾病防治、中醫工作開展以及中西醫結合等衛生發展概況做了簡要論述。此外,還有各個省、市所編寫的衛生志對1949—1978年農村醫療工作發展概況都有詳細闡述。如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在《湖北省衛生志》一書中對全省農村愛國衛生運動開展歷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的發展壯大以及農村衛生人員培訓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以上史料的公開和文件資料匯編、書籍的出版為學者們研究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來源。

二是宏觀層面的農村醫療衛生思想研究。關于醫療衛生思想研究,一是關于黨的領導人的農村醫療衛生思想以及領導人的醫療衛生思想在農村的貫徹和實踐的研究,如孫隆春的《毛澤東衛生思想研究論叢》從黨對衛生工作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衛生工作的重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和建立衛生隊伍等方面闡述了毛澤東的醫療衛生思想。尤其是本書第四部分專門闡述了毛澤東的農村醫療衛生思想,這對于更好地把握和研究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具有重要的意義。丁名寶、蔡孝恒的《毛澤東衛生思想研究》闡述了毛澤東“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思想,認為這一思想是開展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一大支柱。尹俊芳認為毛澤東醫療衛生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全心全意為人民生命和健康服務的根本宗旨,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工作重點,“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指導方針,明確培養和提高醫務人員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工作方向①。李玉榮在論述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醫療衛生思想時闡述了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必須放在農村,要堅持城鄉兼顧②。文記東簡明論述了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思想,認為要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建設和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③。這是為數不多的將毛澤東的農村醫療衛生思想與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相結合的研究成果。陳雪英、馬冀主要論述了毛澤東助推農村合作醫療的形成及其當代價值④,當代價值的論述對當前推進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李洪河、李乾坤的文章闡述了首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的醫療衛生思想,主要包括醫療衛生工作要服務大局、服從群眾,將調查研究作為醫療衛生工作的先導,以部門間的聯動增進醫療衛生工作實效這幾個方面。⑤

三是中觀層面的醫療衛生體制研究。關于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研究,目前學界主要從防疫體制、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衛生組織機構與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等角度展開。其中關于防疫體制的研究成果較多,如李洪河重點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地區的鼠疫應對機制,包括鼠疫救療機制的形成與構建、鼠疫預防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等⑥。胡克夫在分析廣大農村和少數民族開展衛生事業的基礎上,從防疫組織體系、管理機制、國境衛生檢疫事業等方面闡述了新中國衛生防疫體系的建立過程及對策⑦。雷秋瑾以江西省余江縣血吸蟲防病治為例,全面分析了血吸蟲病防治及基層防疫體系的構建歷程、建設經驗以及對策與建議⑧,其中構建歷程闡述得非常詳細,分為初步構建、完善和鞏固三個階段,這對當今建立科學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李洪河從縣(區)醫療衛生防疫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這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分析了基層衛生防疫組織的網格構成⑨。以上研究成果對當今社會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制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關于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研究的成果比較豐碩,不僅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和實踐歷程,并總結了其中的經驗教訓。如,蔡天新詳細闡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探索,我國農村形成了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制度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初,發展于60年代,鼎盛于70年代,80年代出現嚴重萎縮,2008年后又基本建立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⑩王勝以冀中深澤縣為中心分析了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制度在營利與福利之間相互轉化的曲折發展過程,并得出結論:農村醫療衛生制度的發展走向與當時的政策或制度走向十分吻合,因此要明確政府責任,建立主要以公共資源來支撐的醫療體制?。李惠認為:1949年以來,我國農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變遷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形成期(1949—1978)、轉型期(1979—2012)、重構期(2013年至今),實際上,她在文中所敘述的醫療衛生制度就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她認為這種制度的形成是政府誘致性變遷和強制性變遷相互促進的結果。?

關于衛生組織機構和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研究成果也不少。黃永昌認為衛生組織機構分三大類:衛生行政組織、衛生事業組織和群眾性衛生組織,其中專門論述了以鄉衛生院為樞紐,村、隊衛生室(所)為基礎的三級結構?。李飛龍在闡述解放前西南地區的農村社會狀況的基礎上,以衛生防疫入手全面深刻地論述了衛生工作隊的派出、組建和實踐的全過程。?劉麗平在闡述建國前四川農村醫療衛生情況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農村土改衛生工作隊的組建和實踐以及成效經驗,其中詳細闡述了農村基層衛生組織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這些成果為研究新中國農村醫療衛生組織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參考,這種歷史性回顧也對當今農村社會構建新型的醫療衛生體制提供了經驗和啟示,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

四是微觀層面的防疫工作、愛國衛生運動和婦幼保健工作等具體醫療衛生工作的研究。關于防疫工作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防疫工作的實踐、防疫體系的建立以及防疫的成效和經驗等方面。馮靜靜、郭文深基于《人民日報》1949—1956年的報道,全面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疫病狀況、疫病流行原因、疫病防治措施和防治疫病的經驗及啟示?。曾芳從防疫事業背景、防疫機構設置、防疫政策措施以及評價方面闡述了20世紀50年代湖北省的防疫工作。?徐俊、李智利、盧冉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血吸蟲病的舉措及經驗啟示?。劉迪成、李劍從開展衛生宣教、培訓種痘人員、實行種痘責任制、解決重點地區的防疫問題等四個方面的具體措施,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衛生防疫事業中的種痘運動?。王冠中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防控疫病中對醫療衛生政治資源、組織政治資源、資金及人才政治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并且總結了黨整合政治資源、防控疫病的經驗?。這一系列研究成果,無論在學術價值還是在實踐價值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在愛國衛生運動的研究方面,王玥論述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愛國衛生運動的演進歷程,以及愛國衛生運動對疫情防控工作的三個方面的重要啟示:抓主要矛盾,重點突擊;培養人才,健全機構體制;樹立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理念。?這對當前開展農村衛生防疫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鑒。李洪河以美軍發動的細菌戰為切入點,在對細菌戰深入了解調查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國內的防疫決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以反抗細菌戰為主的愛國衛生運動?。肖愛樹從防范多種傳染病、反抗美軍細菌戰、除四害這三個階段論述了1949—1959年的愛國衛生運動開展概況?。肖靈從社會治理的視角出發,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地區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及為應對公共衛生問題而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并從美軍細菌戰、衛生成果的政治宣傳等方面分析了總體性動員實現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最后從治理效能入手深刻分析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制度化如何推動“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化?,這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站在社會治理的視角,以公共衛生和愛國衛生運動為基礎,來探討如何喚醒人民主體意識,引導人民參與地區社會發展和治理的研究成果。衛國華論述了20世紀50年代華北地區愛國衛生運動的緣起、開展、特點、成效與局限,以及對愛國衛生運動的反思?,其中談到“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分布、農村衛生管理的加強以及衛生工作中的立法與監督實施的加強”對當前開展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帶來啟示。

在婦幼保健衛生的研究方面,鄧紅、王利娟從建立婦幼保健機構、宣傳婦幼衛生常識、推廣新法接生、開展兒童保育工作、解放婦女勞動力等方面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主導下婦幼保健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劉麗平從背景、措施和成效三個角度出發,重點闡述了四川地區在頒布法律文件、組建婦幼衛生機構、培養婦幼衛生人員、宣傳婦幼衛生知識、開辦兒童保健事業及農忙托兒方面發展婦幼衛生事業的具體措施。?李洪河詳細分析了舊產婆改造的工作部署,對舊產婆的統計調查與宣傳動員、選拔以及學習改造的具體方法過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認為舊產婆的改造工作反映了國家權力和國家意志的積極影響?。李從娜論述了1950年代湖北婦幼健康事業及健康狀況、婦女保健機制、婦女的勞動保護及疾病預防,最后從婦女健康事業的特點、工作績效、婦女健康事業對婦女主體意識的影響等三個方面對1950年代湖北婦女健康事業進行了分析?。胡桂香闡述了1950年的新法接生,并從地方性知識與國家意識形態的角度論述了1950年代的生育概況?。劉燕花立足于新中國成立前的婦幼保健工作狀況,探索了西安婦幼保健機構體系的發展、新環境下的“生產”、保育工作的轉型以及婦女的勞動保護,并在此基礎上對西安市婦幼保健所的婦幼衛生工作在婦兒保健、保健制度、保健網三方面進行了個案分析?。總之,學者們圍繞新法接生、婦女勞動保護、合理分配婦幼衛生資源等方面展開研究,并且分析了新法接生在國家意識形態和新生政權中的影響。

二、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的趨向與特點

(一)研究成果從醫學領域向歷史學、社會學領域延伸

20世紀90年代以前及90年代初期,關于醫療衛生工作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醫學界。論文方面,通過搜索知網、萬方等網站的相關論文發現:研究內容大多局限于疾病治療、醫藥、衛生等方面,并且這些成果基本刊登在醫學雜志上,很少有社會學、歷史學雜志刊登此類文章。著作方面,1991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對新中國的衛生工作作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論述,內容涵蓋了新中國醫療衛生的全貌,涉及到了建國前后預防醫學發展概況、公共衛生事業的進展、疾病防治的理論與實踐、保護婦女兒童健康的決策和成績等內容。?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很少有學者從國家和社會治理的角度來探討黨和國家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領導、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反應、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對農村社會治理帶來的反響。

90年代開始,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逐漸走出醫學界這個圈子。1994年,黃勇昌在《中國衛生國情》一書中講到,衛生保健已遠遠超出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醫學”概念,其活動涉及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這就意味著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需突破醫學界的局限。于是,歷史、社會、經濟等眾多學界開始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醫療衛生事業,其研究成果也出現在社會學和歷史學、經濟學等不同的領域。學者們開始從思想理論層面研究醫療衛生事業。如1993年丁名寶、蔡孝恒共同出版了《毛澤東衛生思想研究》一書,1998年孫隆春出版了《毛澤東衛生思想研究論叢》。2000年以來,醫療衛生史的研究成果在黨史和社會史方面日漸顯著,眾多學者開始以醫療衛生為切入點,對醫療衛生史或者對中國共產黨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所做貢獻以及能力經驗等等進行了研究。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促進了廣大醫學史和社會史研究者對醫療衛生史研究的重視,諸如余新忠、楊念群、肖愛樹、李洪河等一大批歷史學者投入到了醫療衛生史的研究中。李洪河圍繞建國初期疫情狀況及其原因,論述了黨和政府在建立防疫隊和基層衛生組織、開展衛生防疫宣傳、實行新的現代防疫措施、開展清潔衛生運動方面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肖愛樹闡述了1949—1959年黨和政府領導開展的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詳細分析了愛國衛生運動產生的背景、愛國衛生運動的兩個階段、人民群眾在愛國衛生運動中的互動參與所體現出來巨大力量以及黨和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衛生工作經驗方法?。余新忠認為中國對疾病醫療社會史的關注主要是1980年以來史學界不斷反思并進行新的探索的結果,疾病醫療社會史研究必定會是未來史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2010年以來,學術界關于醫療衛生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并且主題日益豐富多元,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諸如傳染病、疫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不僅在醫學界激起一片熱潮,同時也是史學界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二)注重將醫療衛生與政治經濟相結合研究

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僅涉及到醫學層面,與國家的政治經濟也密切相關。從政治層面來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成敗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決定著百姓對新生政權的認同與否。如李洪河認為,察北鼠疫的成功防控,是對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尤其是當急性傳染病、地方病等各種疾病突發時,就迫切需要黨和政府的統一指揮和調控,這時黨和政府的應急能力就能得到體現,人民對黨和政府的認同感驟然提升。馬冀、王小滿認為通過開展醫療衛生工作,不僅促進了農民對衛生觀念、衛生習慣、衛生知識的初步認識,也初步確立了農民對新政權的政治認同和擁護?。楊念群分析了防疫與醫療群體行為和國家應對策略與應對能力之間的關聯,他認為:“當某種疾病以大規模瘟疫傳播蔓延的方式影響著社會秩序的穩定時,對付病菌已不僅僅取決于醫治病癥本身是否有效,更是一種復雜的政治應對策略是否能快速見效的問題。”?闞道遠、楊建平認為疾病意識形態解釋的消解,疫病防治之中的公共政治參與擴大等均標志著中國政治的轉型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當代的疫病防治則具有國際政治競爭和國家安全的內涵,成為中國政治與全球政治密切關聯的重要象征之一?,醫療衛生工作不僅體現著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能力,更彰顯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

從經濟層面來看,醫療衛生工作也與國家的經濟水平相關聯。醫療衛生資源的整合和調控突顯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反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會一定程度地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周壽祺講到:“要保障健康,當然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要保證經濟的發展,必需保障健康,它們的作用是‘雙向性’的,互為條件的。”?可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醫療衛生事業展開了研究。王曉玲分析了中國政府對醫藥市場管制的歷史演進,認為1949—1979年的醫療服務管制體系主要是公費醫療制度、勞保醫療制度和合作醫療制度,這種醫療管制模式在當時對于保證社會公眾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起到了重要作用?。紅漫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醫療制度改革,在她看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實行的公費醫療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缺乏穩定的籌資機制和有效的費用控制機制,并且分別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代英姿認為要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安排公共衛生支出的規模和調整支出結構來解決公共衛生支出中的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問題,公共衛生支出應該向社區和鄉鎮傾斜,并且要為低收入的特殊群體提供幫助?。綜合來看,對醫療衛生事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學界主要是單向研究,即從經濟學的角度根據醫療衛生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來提出合理建議,只有少數學者提到了醫療衛生經費給國家帶來一定經濟負擔。關于醫療衛生對經濟的影響,學界主要是在2003年SARS疫情后才開始研究和探討,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則較少涉及。

(三)將醫療衛生與生態文化相結合進行研究

疾疫與環境、社會的關系異常密切?,1949—1978年間,我國農村進行過多次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1949—1952年,為了改變舊中國衛生狀況和傳染病嚴重流行的現實,在全國普遍開展了群眾性衛生運動。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除四害》的社論,提出“從現在起到1962年基本上把四害(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除盡”。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因此,一些學者從生態環境和文化觀念、習俗等角度對醫療衛生工作進行了研究。如,從疫病流行原因這個研究角度出發,江維正認為疫病流行猖獗、環境衛生惡劣等衛生狀況是愛國衛生運動的歷史背景之一?。李玉償則分析了江南傳染病的生態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傳染病與流行病學轉型,并探討了傳染病與地理環境和生態變化的關系?。甄雪燕分析了中國傳染病流行的社會因素,認為傳染病的流行主要受到國家政治方針政策、經濟狀況、自然災害、人口流行、飲食衛生、文化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社會因素在傳染病防控中起決定作用?。大部分學者都是從探尋疫病流行的原因出發來研究醫療衛生與環境和文化的關系,也有少數學者從醫療衛生人員文化素質的角度分析衛生防疫工作與文化的關系。如魏承杰、陳火華、黃振榮從質量哲學、制度層和物質層闡述了衛生預防質量文化,認為衛生防疫質量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在他們看來,筑牢衛生工作人員的核心價值觀,如防疫精神以及提高職工整體素質才是防疫的關鍵?。還有學者從衛生宣傳與教育方面分析了1949—197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如李洪河基于紅軍時期革命根據地的整體狀況和衛生宣傳教育,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衛生宣傳與教育的具體內容、方式、社會效果以及疾病中蘊含的“政治隱喻”?。總體來看,將醫療衛生事業與生態環境、醫務人員的文化素質相結合也是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的一個趨向。

三、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的思考與建議

從以上回顧可以看出,關于改革開放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研究,一直是史學界關注的課題。其研究成果在黨史、新中國史的研究中占據的分量越來越大。但是,從越來越多公開的史料和目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來看,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內容,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挖掘,并拓展創新空間。

(一)醫療衛生史的研究要堅持為現實服務

目前學界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領導人的醫療衛生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醫療衛生工作實踐,如防疫工作、愛國衛生運動以及相關的體制建設,如防疫體系、合作醫療制度等。這些研究成果為當前開展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與歷史啟示。但是,當前醫療衛生事業中暴露出許多短板與現實問題,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應急部門、隊伍的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等問題。于是,專家學者也越來越注重對醫療衛生工作中暴露出的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如靳諾、劉偉主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治理叢書。從信息、就業、新聞發布、社會治理、高校學生工作、法治、公共衛生多個視角展開相關研究。其中,楊開峰的《統籌施策——疫情之后的公共衛生之治》圍繞公共衛生體制的完善,從治理、應急、社會動員、隊伍、立法、市場監管等方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處理進行了研究,可以說這是對當前的醫療衛生界現實問題進行研究的大作。與之相呼應,歷史研究者也應該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和深挖。朱佳木認為,歷史研究從來是為現實服務的,開展國史研究要關注現實,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服務[51]。所以,史學研究者如果從農村社會治理、疫病應急處理、應對地方病、傳染病的社會動員等角度去研究1949-1978年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從改革開放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農村傳染病的應對處理機制、關于農村醫療衛生的立法工作等方面展開研究,就真正體現了歷史研究為現實服務的史學觀。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村醫療衛生體制和醫療衛生資源分配機制關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們可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農村醫療衛生史中追根溯源,從歷史中吸取智慧和經驗,為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服務。

(二)醫療衛生史研究要運用跨學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黨史學科發展的重要支撐”[52],醫療衛生史研究也需要運用跨學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使其理論成果更具有學術的嚴謹性、理論的深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目前學者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就是文獻分析法和計量史學方法,如李洪河在以鼠疫防控為例來分析建國初期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時,引用并分析了大量文獻材料,其中列舉了大量數字材料來闡述疫情狀況以及中央的應對機制與措施,像這就是典型的文獻分析法和計量史學方法的應用。宋學勤在《中共黨史學概論》中詳細介紹了心理史學方法、社會史學方法、口述史學方法、比較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的運用、功能與局限[53],為我們開展包括醫療衛生工作研究在內的當代社會史研究提供了挖掘資料、分析并合理運用資料的方法與途徑。王濤鍇基于對“社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疾病醫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者們觀點的概括分析,介紹了疾病醫療史研究除了一般的商業化、人口問題、社會制度、公共衛生等角度外,似亦可從國際關系史、環境史和政治史等視角入手[54],這無疑為學者開展醫療衛生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與方法論的指導,醫療衛生史可以運用跨政治學、環境學、社會學、醫學等多學科的方法來研究,完全可以避免單一的歷史學研究方法。

(三)創新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內容

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研究,從宏觀上來看,不僅僅涉及醫療衛生事業,而且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息息相關;從微觀上來看,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僅涉及醫療衛生思想、醫療衛生制度、衛生防疫、愛國衛生運動等,而且與農村社會治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物資、應急管理體制等緊密相關。

目前學界對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是從研究內容來講,創新性不夠。一是研究呈現碎片化趨勢,個案研究居多,系統性、全面性研究較少。有些研究內容,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反復研究,比如某一省區的愛國衛生運動、衛生防疫運動,針對某一疾病(如血吸蟲病)的防治運動。在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中某一項具體內容(如衛生人員的培養、醫療合作制度)進行研究時,雖然有少數幾篇文章進行了整體研究,如前文提到的蔡天新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歷程》、李惠的《我國農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變遷歷程與演進邏輯》、李德成的《新中國前30年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培養模式探究》等等。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只局限于其中的幾年(如1949—1956年)或者某個省。也就是說,關于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醫療衛生資源的整合與調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機制等方面的連貫性、整體性研究非常不夠。這就很難從總體上把握改革開放前我國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實際上,1949—1978年,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從探索、起步到基本定型,是連貫的,不能分割的。如,宋學勤從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政治方向、醫療資源的整合和合作醫療制度三個方面對新中國成立17年間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進行了總體研究。[55]很顯然,文章規避了“文化大革命”這一階段。事實上,這一時期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還是繼續的,并沒有中斷。二是大部分研究者只注重研究政府采取的醫療方針政策及其基本影響,較少關注社會民眾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貢獻,只見政府,不見百姓。實際上,農民群眾對政策的反映和在醫療衛生過程中的所想所作所為也是應該研究的。筆者認為,醫學界與史學界對醫療衛生史的研究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醫學界可能更傾向于疾病本身的治療與效果,而史學界則傾向于關注疾病中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變化以及疾病對社會變遷與發展的影響。他認為,歷史研究者的基本關注點并不在疾病和醫學本身,而是借助疾病醫療這一角度來探討、體現和詮釋歷史上社會文化的狀況及其變遷[56]。基于這一觀點,余新忠認為可以從社會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的雙重視角出發來探究中國歷史上的生命與健康[57]。除此之外,張傳勇也強調,生命與健康是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內容,要從習以為常中發現歷史[58]。可見日常生活史也是醫療衛生史研究的內容。

要創新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史的研究內容,首先要深入挖掘這一時期的檔案材料,從基層檔案館和國家檔案館中深藏的材料入手,進行檔案的深刻解讀。二要深入民間進行調查,通過田野調查、問詢百姓等方法來豐富醫療衛生史的史料來源,來了解農民百姓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心態和行為。如對赤腳醫生、衛生干部甚至普通百姓等親歷者進行訪談,搶救這些“活史料”,因為他們的言語和認識能展現與官方文件、政策、指示相同或不同的史實,可以彌補文獻資料的不足,口述史料和文獻資料相互補充和印證,有助于我們還原和接近真實的歷史。

注釋:

①尹俊芳:《毛澤東醫療衛生思想論析》,《理論界》2012年第10期。

②李玉榮:《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與中國衛生事業》,《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③文記東:《毛澤東農村衛生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甘肅理論學刊》2009年第2期。

④陳雪英、馬冀:《毛澤東與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形成及其當代價值——以“六二六”指示為中心的考察》,《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年第1期。

⑤李洪河、李乾坤:《新中國成立初期李德全的醫療衛生思想和實踐探析》,《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⑥李洪河:《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地區的鼠疫應對機制》,《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⑦胡克夫:《新中國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和防疫體系的創立與發展》,《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5期。

⑧雷秋瑾:《建國初期基層衛生防疫體系的構建及其啟示》,江西中醫藥大學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

⑨參見李洪河:《往者可鑒:中國共產黨領導衛生防疫事業的歷史經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⑩蔡天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歷程》,《黨的文獻》2009年第3期。

?王勝:《1949—1978年農村醫療衛生制度的歷史考察——以冀中深澤縣為中心》,《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李惠:《我國農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變遷歷程與演進邏輯》,《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20年11期。

?參見黃永昌:《中國衛生國情》,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李飛龍:《衛生與政治:1950年代前期西南土改衛生工作隊研究》,《現代哲學》2018年第2期。

?劉麗平:《1950年代初四川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研究》,《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

?馮靜靜、郭文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衛生防疫事業——以〈人民日報〉的報道為中心(1949—1956年)》,《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20年第1期。

?曾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湖北省防疫政策與措施》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

?徐俊、李智利、盧冉:《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領導人民抗擊血吸蟲病的舉措及經驗啟示》,《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年第3期。

?劉迪成、李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種痘運動》,《當代中國史研究》2016第6期。

?王冠中:《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整合政治資源防控疫病的舉措及經驗》,《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0期。

?王玥:《新中國成立以來愛國衛生運動的演進軌跡》,《人民論壇》2020年第25期。

?李洪河:《反細菌戰調查與建國初期愛國衛生運動的肇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期。

?肖愛樹:《1949—1959年愛國衛生運動述論》,《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1期。

?肖靈:《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地區愛國衛生運動與國家治理效能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6期。

?衛國華:《20世紀50年代華北地區愛國衛生運動研究》,西北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

?鄧紅、王利娟:《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主導下婦幼保健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基于天津的考察》,《河北學刊》2015年第2期。

?劉麗平:《建國初四川地區婦幼衛生事業概述(1949—1955)》,《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李洪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舊產婆改造》,《中共黨史研究》2014年第6期。

?李從娜:《1950年代湖北婦女健康事業探析》,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胡桂香:《1950年代的新法接生與農村婦女生育記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劉燕花:《新中國成立初期西安市婦幼保健事業研究(1950—1959)》西北大學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

?《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編委會:《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頁。

?參見黃永昌:《中國衛生國情》,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李洪河:《建國初期的衛生防疫事業探論》,《黨的文獻》2006年第4期。

?肖愛樹:《1949—1959年愛國衛生運動述論》,《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1期。

?余新忠:《中國疾病、醫療史探索的過去、現實與可能》,《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

?李洪河:《新中國的第一場戰“疫”》,《炎黃春秋》2020年第3期。

?馬冀、王小滿:《新中國初期北京市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探析》,《蘭州學刊》2012年第3期。

?楊念群:《防疫行為與空間政治》,《讀書》2003年第7期。

?闞道遠、楊建平:《疫病防治視野下的中國政治變遷》,《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周壽祺:《衛生防疫服務中的幾個經濟問題》,《中國公共衛生管理》1989年第1期。

?王曉玲:《中國醫療市場政府管制的歷史演進及制度反思》,《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3期。

?紅漫:《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看我國的醫療制度改革》,《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0年第6期。

?代英姿:《醫療衛生需求與公共衛生支出》,《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李洪河:《往者可鑒:中國共產黨領導衛生防疫事業的歷史經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25頁。

?江維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愛國衛生運動的歷史經驗研究》,中共重慶市委黨校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

?李玉償:《環境與人:江南傳染病史研究(1820—1953)》,復旦大學2003年博士學位論文。

?甄雪燕:《近百年中國傳染病流行的主要社會因素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

?魏承杰、陳火華、黃振榮:《衛生防疫質量文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1998年第4期。

?李洪河:《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衛生宣傳與教育研究》,《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51]朱佳木:《國史研究的現狀與前景》,《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

[52]王炳林、李鵬飛:《黨史研究方法的調研與思考》,《黨史研究與教學》2020年第4期。

[53]參見宋學勤:《中共黨史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54]王濤鍇:《“社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疾病醫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6年第11期。

[55]宋學勤、李晉珩:《新中國成立17年間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

[56]余新忠:《中國疾病、醫療史探索的過去、現實與可能》,《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

[57]余新忠:《回到人間 聚焦健康——新世紀中國醫療史研究芻議》,《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

[58]張傳勇:《從習以為常發現歷史:“中國日常生活史的多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歡
農村研究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青青青草国产|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第一页亚洲|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天天躁狠狠躁| www.av男人.com| 综合天天色|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91青青草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一本综合久久| 三区在线视频|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a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a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lhav亚洲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91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精品福利国产|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jizz|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18|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成人一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精品国产自|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日韩国产另类|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