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尊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順應大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的重要舉措。2021年9月10日,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長江中游城市群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張靜、吳晗晗所著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創新合作與發展路徑研究》,運用獨特的視角、科學的實證、詳實的案例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創新合作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提出邏輯清晰的發展思路與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
區域創新合作的基本問題是區域合作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區域創新合作是區域合作的演進。受創新合作過程涉及的創新要素異質性影響,創新主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地域分工,使得區域創新合作具有極強的空間屬性。隨著創新鏈分工的日益深化,創新競爭力的高低綜合反映區域創新系統對資源的配置能力與使用效率,進而成為評價該區域能否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基于區域創新發展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基于價值鏈的創新合作分工對區域創新溢出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創新合作網絡的發展如何有效推動區域整體科技創新水平提高,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議題。
城市群是創新要素集聚和擴散的重要空間載體。學界認為受工業集聚與經濟規模影響,城市群內部擁有相比集群外更密切的要素聯系。城市群科學合理的創新合作方式將直接影響創新合作的可能性及規模。長江中游城市群是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是長江經濟帶三大重要城市群之一。當前,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時代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發展進入黃金機遇期,區域創新環境日益完善、創新產出和轉化應用率穩步提升、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深入、創新合作成效進一步顯現。該書從城市群視角出發,圍繞“以區域創新合作驅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主線,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創新合作與發展路徑進行研究,旨在為政府制訂有效的區域發展政策、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提高區域創新競爭力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是為本書的特色之一。
該書以長江中游城市群3省28市為研究對象,構建了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產出和創新績效4個分領域,涉及人力資源投入情況、資金投入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9個具體領域,涵蓋31個細分指標。通過對28個城市創新能力及各分領域發展情況的實證結果分析,剖析城市群科技創新的動態變遷、演化規律、發展軌跡和空間上的截面分布,分析不同城市科技創新差異性和結構性,發現各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和不足,進而為科學制定有針對性的城市群創新合作策略提供參考。
與此同時,在城市群創新合作網絡分析中,克服跨區域合作相關數據難以獲取的問題,選取專利合作量來衡量科技創新活動強度,收集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平臺提供的2010—2016年專利信息數據,共獲得長江中游城市群跨區域組織合作專利信息656478條,并在此基礎上篩選不同類型的合作數據,對區域總體及跨區域創新合作頻率和強度、創新網絡聯系、創新網絡中心性、創新網絡核心—邊緣和總體特征進行分析,明晰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合作主要模式和合作特征,為創新競爭力提升的重點方向和創新合作實施路徑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該書采用了社會網絡分析法,該方法常用于解釋一些社會學問題,是社會學領域比較成熟的分析方法,而作者借鑒社會學方法對經濟學問題的分析,是為本書的又一特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該書通過對國內外區域創新合作典型案例的總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合作提供了許多具有很強借鑒性的經驗。如瑞士區域協同創新案例中,其不同區域間的大學通過共享經濟、教育和文化資源,設立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及研究所聯合體,以成立競爭力研究中心、建設協同合作重大研究平臺、共同培養優秀人才等方式,統籌區域創新資源,形成合作網絡,提升區域創新水平。湘鄂贛三省科教資源儲備富集,區域高校院所間可以設立異地協同創新中心,實施中長期產學研戰略合作,尤其是在三省具有共性優勢科研項目中進行深度合作,突破市域邊界,探索創新合作組織模式。
又如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創新案例中,在政府機制框架下,積極開展共性技術攻關、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服務、園區和企業、人才流動與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近年來,湘鄂贛三省積極謀劃、深入交流,在高層領導會商、常態化運行安排、重點領域合作、日常工作推進等方面均取得較大成效。2021年9月,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武漢舉行,確立了三省主要領導座談會和常務副省長聯席會常態化工作機制,成立了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聯合辦公室,明確從9個方面深入合作。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領域尚缺乏專項規劃支撐和實施方案統籌。因此,三省可以通過編制科技創新領域合作行動計劃,強化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等硬資源共享和技術成果等軟資源共享,尋找城市群創新合作重點項目,注重共性科研項目合作。細讀該書會發現更多類似可借鑒的經驗,可見作者對區域創新合作方面的研究和資料的累積,非一日之功。
任何研究最終的目的在于能夠解決問題、指導實踐。該書在理論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合作思路:強化頂層設計,推進創新體系系統化;優化區域布局,推進創新空間協同化;突出能力提升,推進創新主體聯動化;重視實體經濟,推動成果轉化高效化;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創新治理立體化;探索協同模式,推進創新模式多樣化。在實施路徑上,提出了從整合優化創新資源、優化產業分工體系、強化科技金融互動、釋放創新人才活力、落實區域合作機制等方面加快區域間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從而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開放型區域創新共同體。
整體來看,該書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能力和創新合作網絡都有嚴謹的實證研究,是一部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今后可進一步深化對創新合作能力和網絡特征的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加強對建設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的實施路徑的對策研究,為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核心競爭優勢和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