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儒學釋義下“歌”的教育內(nèi)涵

2022-02-02 20:29:36管雅婷
歌唱藝術(shù) 2022年8期
關(guān)鍵詞:儒家情感音樂

王 蕾、 管雅婷

在現(xiàn)代音樂教育體系中,“歌”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基本音樂類型之一。“歌”作為中國古代實施“樂教”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音樂史上重要的音樂體裁。“歌”的本質(zhì)是“詩”與“樂”的有機結(jié)合。“詩”以其高度凝練的語言,使傳播更為廣泛,也使得“歌”更進一步通過教育的形式獲得規(guī)范社會德育體系的效果。

中國古代音樂最初形態(tài)是“歌”“樂”“舞”三者一體,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實際傳播中承載著祭祀、勞動、教化、娛樂等功能。西周時期,“周公制樂”以“周禮”正其制,其本質(zhì)是通過“禮樂”的教育形式來傳承和規(guī)范古代社會的階級制度。《論語》將春秋之前“禮樂”實際的教學意義總結(jié)為“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把“禮樂”歸為“文”之一的重要教育方式,視“樂”為教育成人的重要途徑。“歌”作為“文”與“樂”結(jié)合的重要形式,在“禮樂”出現(xiàn)的早期可以視為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詩歌教育。雖然其所用的音樂已經(jīng)佚失,但其所保留的高度凝練性的詩詞內(nèi)容依然有著對古代歌樂研究的重要意義。隋唐時期,隨著多元文化的融合發(fā)展,以“禮樂”為基礎的“歌”教理論得到了新的發(fā)展和完善,其由抽象的概念轉(zhuǎn)向?qū)嶋H的、公用性的理論發(fā)展,對現(xiàn)代“歌”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儒家“樂教”中的“歌”

“樂教”是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tǒng)的以音樂進行教育的方式。在一般的理解中,音樂教育內(nèi)涵是通過音樂所有“以聲感人,莫善于樂”之說,在思想和情感上影響音樂的學習者,從而達成思想和情感上的教化。在音樂起源的諸多學術(shù)理論,如“勞動說”“模仿說”等,都可以看到音樂作為教育手段的形象。西周時期,“周公制樂”,“禮樂”一詞以一種自上而下的教育形態(tài)呈現(xiàn),“‘樂’不再是殷商時期的地名稱謂,而是指一切使人愉悅的官能感受和精神向度”①,“樂”所擔負的職責也從傳播信息上升到對王公子弟的封建時期上流階層的教育實踐。在《周禮》中記載了對于當時“樂教”內(nèi)涵的闡釋:“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②在音樂思想中,以為人之“德”、處世之“德”、治世之“德”為教育的主要內(nèi)涵,由此奠定了古代樂教的育人基調(diào)。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學開始發(fā)展,孔子在其理論撰述中明確了禮樂文化對于個體修身的重要意義③,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育人思想,同時提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教化主張,以“詩”“禮”“樂”融為一體的禮樂教育和禮樂形態(tài)④的整體特征作為以“德”育人線索,強調(diào)了道德教化對于社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音樂對于人民的意義上,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音樂思想,認為君主只有以民之心為己之心,方可取得人民的擁護,也才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一統(tǒng)天下。⑤此處的“樂”可以是人民情感的表達,提出感“民情”是一位統(tǒng)治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儒家思想中,音樂具有極強的情緒能力。荀子認為“窮本極變,樂之情也”,以“變”為“性變之術(shù)”⑥,音樂的情感就是由于人的心性的變化所體現(xiàn)的。同時,他也認為感受音樂的審美能力,需要感受者具有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最終才能達到“以道制欲”“美善相樂”⑦。春秋時期,作為儒學的發(fā)端,其闡明了道德在儒家音樂教育思想的實際教育功能中的核心地位,贊同音樂是人的情感心性的體現(xiàn),并認為音樂具有影響人的情緒和道德的能力,因而作為統(tǒng)治者要善于運用音樂對民眾進行教育教化。

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漢書》有“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⑧之言。董仲舒重視禮樂教化的實施對于社會穩(wěn)定的積極意義,認為“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其變民也易,其化人命也著,故聲發(fā)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膚,臧于骨髓”⑨。同時,董仲舒強調(diào)禮樂治國的重要性,治理天下需人心和方能作樂以成“人心之動”,由此發(fā)展了儒家音樂思想。西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和東漢道教的創(chuàng)立,以及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入主中原的“五胡之亂”,都對儒家學說的正統(tǒng)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隋文帝楊堅在從西魏宇文泰手中奪回了中原統(tǒng)治政權(quán)之后,為穩(wěn)固統(tǒng)治、強國安民,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史稱“開皇之治”)。“禮樂”改革被視為恢復中原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隋書·音樂志》對文帝擬定禮樂的事件進行了記錄,其中對祭祀所用的禮樂進行了詳盡的擬定和規(guī)范(史稱“開皇樂議”)。

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理論中,一直對音樂的本質(zhì)和性質(zhì)有深入的討論。孔子有“移風易俗莫善于樂”之說,這是對音樂的教化作用的高度總結(jié)。在隋朝,這種思想得到了延續(xù)。《隋書·音樂志》第一篇載:“音本乎太始而生于人心,隨物感動播于形氣,形氣既著協(xié)于律呂宮商,克諧名之為樂”⑩,認為音樂是一種具有人的主觀意識的“形”,生于人的內(nèi)心以“律呂宮商”的音樂基本形式呈現(xiàn),并可以通過形式傳遞情感。隋代王通作為“王道論”的重要發(fā)展人,在儒家的“禮樂治國”思想上進行了進一步闡述,其在教育上所用的素材和觀點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主。“《書》以辯事,《詩》以正性,《禮》以制行,《樂》以和德,《春秋》《元經(jīng)》以舉往,《易》以知來”,其對于經(jīng)學典籍的闡釋和教學實踐中有大量對于音樂教育的闡釋和實踐。在王通的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到完整的以“歌”作為教育內(nèi)容的,跨越了封建階級的教育思想脈絡。

二、王通禮樂教育思想中的“歌”

王通的“樂教”思想以“禮樂”為外在形式,認為“禮樂稱”則“王道興”,隋朝當權(quán)者統(tǒng)治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于自我意識的過分重視而忽視了對于人民的“禮樂”教化,王通對當時天下的局勢穩(wěn)定作出了三步的估算,即平定天下、富足人民、禮樂教化。《中說》有云,“江都有變,子有疾,謂薛收曰:道廢久矣,如有王者出,三十年后禮樂可稱也,斯已矣。收曰:何謂也?子曰:十年平之,十年富之,十年和之,斯成矣。”?以“禮樂”作為天下局勢穩(wěn)定的最終步驟,可見王通思想中“禮樂”的重要性。在此同樣可以看出,王通“禮樂”觀念的思想內(nèi)核是“教化”,其對“禮樂”教育的形式及意義可以總結(jié)為“詩以正性,禮以制行,樂以和德”?。王通以“和”作為衡量“樂”的功用性的重要尺度,認為“樂以和,德全而后及也”?。音樂本身首先要具有和諧萬民的特質(zhì),這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思想中的“樂和”審美與“樂教”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禮記·樂記》有云:“樂和民聲”“樂著為同”?,“和”有交流融合、安定教化之意,追求音樂之“和”在王通的思想觀中同時也是“樂德”的體現(xiàn),以“德”作為音樂本身的審美屬性,主張“樂和”而“德”全。重視“歌”的傳承性和文學性,以“歌”為教育教化的重要手段聯(lián)系“君王”和“人民”的意識,豐富了孔子音樂思想中“樂”可以“移風易俗”的思想觀點。

(一)君子“歌”以明志

在過去的研究中,往往認為古代君子修身的最大的特點是“琴學”,因而“文人琴”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闡釋、精神修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以“自娛”著稱于世。隋朝當時的當權(quán)者楊素曾派人問王通為何不出仕為官,王通推脫的敘述中提及“彈琴著書,講道勸義,自樂也”?。可見,“彈琴”也是當時文人的重要日常活動。然,在《中說》中提及的另外一種重要的文人音樂活動就是“歌”,其中既有王通及其弟子對于“歌”詞的引用,也有對“歌”本身的運用。王通認為“歌”的文字部分,也就是“詩”的形態(tài)僅需“詞達而已”,但需避免言過其實和文辭浮夸的現(xiàn)象。“詩”的具體含義是多樣的,“可以諷,可以達,可以蕩,可以獨處;出則悌,入則孝;多見治亂之情”?,是君子了解周圍發(fā)生的事件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重要參照。這一點在王通對弟子的教育言行中有實際的體現(xiàn)。王通內(nèi)弟去世后,其不飲酒不吃肉,在儀式后“賦《載馳》卒章而去”?,以吟唱《詩經(jīng)·鄘風·載馳》來表達自己深切的哀思之情。在虞世基問起王通為何不入朝為官時,王通同樣是用“歌”的形式予以回復,王通在招待虞世基后“歌《小明》以送之”?。這種君子以“歌”言志的表述方式表達了吟唱者的內(nèi)心情感,又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會”思想,是當時文人引經(jīng)據(jù)典以達其志的重要手段。

王通在主張“歌”以明志的同時,也重視以“歌”為教。王通認為整理和記錄“詩歌”可以“具六代始終,所以告也”?,對君王的統(tǒng)治具有重要啟示作用;認為通過對于“歌”的學習可以樹立起學生對于“禮”的具象化認知,以“古為詩,樂為歌,以合雅道”?來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言行。王通在教育房玄齡為何要在統(tǒng)治者不支持的情況下推行大道時,引用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的典故來教育學生“修之之道,從師無常,誨而不倦,窮而不濫,死而后已”?。王通強調(diào)“歌”的文字部分的“詩”需要具有“達”的特質(zhì),其音樂材料則需要以“雅”作為審美尺度,以這兩種素材融合形成的音樂則作為教育君子抒發(fā)志向的重要材料。

(二)黎民“歌”以明德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作為傳統(tǒng)儒家經(jīng)典的“六經(jīng)”之一,具有教育人民的重要意義。王通認為“禮”可以“直爾心,儼爾形,動思恭,靜思正”?,是通過教育的形式來約束人民的心性、行為、思維及內(nèi)心修養(yǎng)的方式。因此,王通以“禮”為規(guī)范行為的最高準則,并認為“君子終身不違禮”?。彼時,隋朝的統(tǒng)治者卻沉浸在統(tǒng)一中原的豐功偉績之中,一味地歌頌自己的功績而忽視了戰(zhàn)爭過后人民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王通感嘆為政者的昏庸,并撰寫《續(xù)六經(jīng)》來表達自己的理想信念“吾于《續(xù)書》《元經(jīng)》也,其知天命而著乎!傷禮樂則述章、志,正歷數(shù)則斷南北,感帝制而首太熙,尊中國而正始皇”?,以此來警示執(zhí)政者,并想模仿孔子的施教來改變世事。雖然王通的付出最終沒能被當時的執(zhí)政者所接受,但其本人被后世奉為“大儒”。

王通認為“詩者,民之情性也”?,“歌”作為教化人民的主要形式,其思想內(nèi)涵是通過音樂的形式給人以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以其哲理性的話語帶給聽者以“教”,所承擔的職責并不僅僅是以“歌”的形式來幫助“詩”的傳播,更是借助“詩”的解釋更好地傳遞“歌”中包含的深層次情感。這一點與統(tǒng)治者施政息息相關(guān)。王通的弟子溫大雅曾向王通詢問如何才能使“政”得以推行,王通答曰:“仁以行之,寬以居之,深識禮樂之情”?,意即君王為政需要重視“仁”,并對人民“寬厚”,用“禮樂”的教化來促使人民感知“禮樂”中包含的深層次的情感。王通以“德”為“教化”的核心思想,認為“古之為政者,先德而后刑”?,為“政”重要的是對人民施之以“德”,以“德”來“化民”可以使百姓心生歡喜而內(nèi)心寬厚淳樸,而王通以為“《樂》以和德”?,且以“德”為“樂”之“象”,這亦是王通對于音樂中所包含的教育意義的肯定。

王通音樂教育思想中的“歌”與“德”“雅”緊密相連。在內(nèi)涵上,要求作為教育內(nèi)容的“歌”具有“德”的特質(zhì);在音樂上,則需要體現(xiàn)“雅”的審美,用美好的品質(zhì)和正向的情感來影響學習者最終達成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中“成于樂”的教育實質(zhì)。“歌”作為音樂的重要形式,構(gòu)建了一個具有跨越階級特點的可以影響社會風氣的教育體系:首先,“歌”的教育素材是來源于“民”的,人民群眾日常的思想、情感會通過“歌”的形式進行表達,這就使得“歌”在誕生之初就具有了鮮明的情感指向。其次,“歌”由“采詩官”予以總結(jié)記錄,成為統(tǒng)治者和君子感知社會風氣變化的形式,再通過對于其藝術(shù)性的加工,使得“歌”兼具“德”“雅”的美好品質(zhì)。最終,在這樣的傳播中,經(jīng)典的具有哲理性的“歌”會隨著君子的吟誦演唱進行傳播,以教育的形式再回到人民當中去。

三、“歌”教對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啟示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的造型藝術(shù)?,對于其具體描繪的藝術(shù)形象的感知需要聆聽者具有一定的音樂經(jīng)驗的積累。“歌”作為音樂形式中具有最強的語義性的體裁,其在實際的傳播過程中能更為詳細地轉(zhuǎn)述創(chuàng)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在我國古代的音樂教育的具體實施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相較于其他音樂形式在傳承的過程中的變化,“歌”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教育體系中的運用極為廣泛,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歌”以承教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對于“經(jīng)典”的學習和闡釋是重要的教育實踐,在歷朝歷代的儒學大家的思想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其對于“經(jīng)學”的時代性闡釋和說明。這在儒家樂教思想中同樣有所體現(xiàn)。“歌”作為兼具文學性、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音樂體裁,其最鮮明的特質(zhì)就是對于教育思想和內(nèi)核的傳承。傳承最廣的教育實例就是《詩經(jīng)》,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詩歌經(jīng)典,在傳統(tǒng)儒家教育中被用于基本教學和思想闡釋,是后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重要的思想資源?。表現(xiàn)在“歌”的教育傳承中就是既包含對于音樂本體的傳承,也包含了對于音樂中內(nèi)化的思想文化、審美特質(zhì)等文化因素的傳承。

在當代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教育中有許多對于“經(jīng)典”的運用。在當代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鮑元愷先生根據(jù)中國漢族民歌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組曲《炎黃風情》?就是對經(jīng)典的漢族民歌的再創(chuàng)作,其中大量運用的傳統(tǒng)音樂素材,更易在音樂情感上與聽眾達成一致。混聲合唱《追尋》對于《國際歌》的音樂片段的運用也是“歌”作為“經(jīng)典”進行創(chuàng)作的典型。這些“經(jīng)典”的運用由于音樂的文化性特質(zhì),“音樂是一個由不同民族在各自的社會、文化、政治、道德、倫理語境下產(chǎn)生的實踐活動”?,使其在教育中的意義不可能僅僅局限于音樂學科本身,在音樂教育的實際實踐中,“歌”作為有更明確釋義的音樂體裁,在語義性文字的幫助下,其表達的思想內(nèi)核相較于其他音樂體裁可以更直接地被感知。

(二)“歌”以和德

“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儒家“樂教”重視音樂的思想內(nèi)涵,“文質(zhì)彬彬賀德仁”?。在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德”與“和”是對于社會運行的基礎討論,《詩經(jīng)》以“雅”“和”為其思想準則,“孔子曰:雅者正也,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雅”是對音樂正統(tǒng)的肯定,也是對于社會風氣的最高評價。“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歌”則是社會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在古代儒家傳統(tǒng)樂教中所運用的“歌”一般有三種來源:一種是由統(tǒng)治者領(lǐng)導的禮樂教化機構(gòu)和宮廷音樂機構(gòu)進行創(chuàng)作;另一種是由文人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情趣進行創(chuàng)作;還有一種是由統(tǒng)治者委派的“采詩官”深入民間對于民間的音樂進行收集。三者分別代表了宮廷音樂、文人音樂、民間音樂,其創(chuàng)作者涵蓋了統(tǒng)治者、仕人文人、民間百姓三個階級。在“樂教”中所運用的“歌”的素材是這三個階級的綜合。“歌”的教育內(nèi)容是跨越了階級進行思想傳播的典型形式,這是中國古代社會以道德為社會基礎的真實體現(xiàn)。“德”作為早期中國民族、國家認同的重要原則,是中國所以成為中國的文化標準和思想尺度?。“樂教”的教育對象隨著“樂教”的推廣從王公子弟轉(zhuǎn)向社會全體成員,從開始單一地借助音樂進行道德教化到引導人對音樂所包含的“雅”“和”等美學準則進行感知體會,使得教育的形式從單純的文本說教,轉(zhuǎn)化為實例與情感的融合教育。在儒家傳統(tǒng)“樂教”思想中,“歌”作為一種音樂教育的體裁形式,在文字表述和音樂情緒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在傳播音樂文化的同時達成了孟子“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的社會“理義”追求和“與民同樂”的社會和諧追求。

(三)“歌”以養(yǎng)性

儒家學說主張“雅”作為音樂的評定尺度是同樣強調(diào)音樂是人心情感的表述。《禮記》有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儒家“樂教”推崇以“雅樂”為教,主張通過“音樂雅化與《詩經(jīng)》文本的整齊劃一”?。“雅”者為“正”,這與儒家推崇的“中正平和”的審美觀點是一致的,同時“中”與“中庸”含義相同,都指平常、正常?,對于樂“正”的追求,可以使人心性安定得以滋養(yǎng)。儒家“樂教”音樂主張以音樂之“中和”,并以“中和”教人,通過音樂的“中正平和”來引導人具有“中和”的情緒。“歌者,詠也;長引其聲以誦之也,合樂曰歌。”?相較于樂之情,“歌”除了音樂部分的情感外,更有文字表意的情感和人吟唱的情感,這就要求音樂學習者在學習歌曲時做到音樂情感、文學情感的雙重解讀,才能感知歌曲的深刻意蘊。

結(jié) 語

“歌”在儒家“樂教”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樂教實踐中,“歌”以其深刻的哲理內(nèi)涵和生動的情感表述,被用來教育各個階層以歸正社會的風氣,達到“和”與“雅”的社會道德追求。通過學習“歌”可以了解世事變化之理,從而使得“歌”的學習者可以抒志、明德。

“歌”作為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體裁,其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是其他音樂體裁不可代替的。在當代社會的音樂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歌”的創(chuàng)作方式更為簡單便捷。隨著傳播媒體的多元化,許多不同意趣的歌曲出現(xiàn),創(chuàng)作質(zhì)量良莠不齊,許多優(yōu)秀音樂作品涌現(xiàn)的同時,也有大量歌詞缺乏邏輯、音樂拼湊敷衍的歌曲以不同形式得以傳播。因此,在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通過對于經(jīng)典音樂的教育學習,具有教授學生時代文化、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價值。“歌”在融合了音樂情緒感知直接性的同時兼具文學的教育、審美能力,在現(xiàn)代的音樂教育中,更應當重視其內(nèi)在文化底蘊。

注 釋

①王齊洲《論中國“樂教”的發(fā)生》,《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3期。

②[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787頁。

③楊輝《“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音樂美學淵源考》,《人民音樂》2010年第6期。

④項陽《“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辨析——兼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音樂研究》2016年第2期。

⑤胡發(fā)貴《論儒家“與民同樂”的民生關(guān)切》,《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3期。

⑥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頁。

⑦同注⑥,第193頁。

⑧[漢]班固《漢書》。

⑨同注⑧。

⑩[唐]魏征等奉敕撰《隋書》,武英殿本。

?[隋]王通撰,[宋]阮逸注《中說》,明世德堂本,卷八。

?同注?。

?同注?,卷九。

?[唐]陸德明,[漢]鄭玄注《禮記》,相臺岳氏家塾本,卷第十一。

?同注?,卷三。

?同注?,卷二。

?同注?,卷四。

?同注?。

?同注?,卷一。

?同注?,卷五。

?同注?。

?同注?。

?同注?。

?同注?,卷十。

?同注?。

?同注?,卷七。

?同注?。

?同注?。

?先剛《試析謝林藝術(shù)哲學的體系及其雙重架構(gòu)》,《學術(shù)月刊》2020年第12期。

?馬昕《明前期臺閣詩學與〈詩經(jīng)〉傳統(tǒng)》,《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

?張鑫、吳修林《“黑白分明,和而不同”與〈炎黃風情〉的傳播學分析》,《人民音樂》2022年第2期。

?儲冀璇《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中的倫理學意蘊探析》,《中國音樂》2022年第3期。

?同注?。

?[明]官修《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二十二,第14頁。

?《論語》,卷第四,第1頁。

?[宋]朱熹《詩序辨說》,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第2頁。

?同注?。

?孔新峰《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論的初步重構(gòu)》,《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

?[宋]朱熹《孟子要略》,卷一,清道光二十九年漢陽劉氏刻本,第5頁。

?同注?。

?周葦風《論雅樂對〈詩經(jīng)〉文本形式的影響》,《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3期。

?李旭冉《“中庸”與“道統(tǒng)”——清華簡〈保訓〉新讀》,《孔子研究》2022年第2期。

?[明]田藝蘅《香宇集》,卷二十八,明嘉靖刻本,第484頁。

猜你喜歡
儒家情感音樂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91在线|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啪在线|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噜噜噜综合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亚洲三级色| 欧美日韩第二页| 国产精品主播|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微拍精品| 全部毛片免费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www.91中文字幕|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网久久综合| 成人福利在线看|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资源|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午夜看片|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无码久看视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在线国产91|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AV在线天堂进入| 高清免费毛片|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在线国产|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