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琳


媒資檔案管理主要是針對音視頻素材、文本文件、圖表等各種類型的媒體資料進行管理,依托現有的檔案管理機制,采用適當的方式編碼,再上傳到相關媒介中,達到影視節目檔案長期保存和重復利用[1]。如何進行數字化建設,提高媒資檔案的存儲和使用效率,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如下進行具體探討。
一、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媒資檔案管理工作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于2020年6月20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修訂公布,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為全國最早的省級廣播電視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2021年8月起對集團下屬各部門、公司、頻率/頻道進行檔案摸底工作。
總編室媒資科成立于2014年6月,近年來,結合集團媒資管理工作實際,先后制訂了《版權資產管理辦法》《版權資產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媒體資產管理工作流程及崗位規范》《磁帶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版權媒資管理相關規定。在媒資編目總審工作中,總編室媒資科根據《廣播電視資料編目標準》和《廣播電視節目分類法》等國家標準,先后制定了電視廣播不同類型節目的《視頻資料編目細則》及《音頻資料編目細則》。總編室本著“圍繞中心宣傳、服務內容生產、適配融媒發展、推進版權社會”的總目標,按照“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有償使用、科學開發”的基本原則,正在推動媒資管理工作由內容儲備的初級發展階段逐步向引導推廣、版權轉化的中高級發展階段轉變。
與此同時,總編室通過建立媒資聯絡人制度,以強化媒體資產的收歸入庫。“應歸盡歸、以凈為重、以用為先”是集團媒資歸檔入庫的總要求。總編室媒資科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流程復雜和人力資源匱乏等各種不利條件,除完成日常歸檔、核對、發布、刪除、編目、統計、再標準化等基礎性工作外,重點開展新聞條目初級編目、在播節目素材收集、歷史磁帶上載及數據治理工作,為媒資再利用、版權再開發打下堅實基礎。在版權資產管理規定中明確要求:視頻媒資在播節目播出版必須歸檔,自制節目必須歸檔制作版及素材,音頻媒資按需求歸檔重點節目播出版。
二、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媒資檔案管理工作數字化建設有效途徑
媒資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檢索模塊、管理模塊、權限模塊等部分,不同模塊由不同功能的頁面和控制器組成,確保各個模塊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獨立運行。工作人員可以上傳、修改、刪除媒資檔案,具體系統ER圖如圖1所示。
(一)規范編目標準
目前,我國媒資檔案管理系統還缺乏統一的編目標準,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媒資檔案管理工作也基本是依據實際情況,設置檢索標準,加上媒資檔案只有在使用和交換中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如果編目標準不規范,那么在交換和重復利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相應的檔案使用效率也會大大降低。為此,我們應做好前期的統籌兼顧工作,依據《國家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范》,結合檔案管理工作實際,明確規范編目標準,設置好關鍵詞,才能在大數據庫中精準定位所需的檔案資料,降低后期加工成本,確保將來媒資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2]。
(二)提高檢索查詢效率
檔案數字化建設工作的發展方向是多元化、便捷化,但是目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媒資檔案檢索技術還停留在關鍵詞、節目代表幀等等層面,雖然能夠找出相關的素材,但是這種籠統的檢索方法并不能夠滿足新時代下數字化建設工作的需求。所以,檔案管理工作必須要增加高級檢索工具條,將檢索的范圍不斷縮小。例如,可以開發語音查詢軟件,針對不同文件的形成時間、格式、內容等進行表述,進而快速得到想要的資料,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資源整合過程中,不僅要把握好數字檔案資源對象,還要對其進行重組和類聚,實現對資源系統的整合性分析,以此為檢索工作做好鋪墊。
(三)實施檔案數字化新型“雙套制”
檔案管理“雙套制”作為一種新形勢,意味著要同時做好傳統廣電存儲介質和全面數字化以后電子檔案的管理。一方面,針對傳統的廣電存儲介質工作來說,其主要是以物理的狀態存在,如通過VCD等播放出來。另一方面,針對數字化建設工作,主要是通過云平臺、大數據技術等,將相關資料上傳到計算機和云端中。基于此,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進行改革:第一是逐步增加廣電檔案存儲的多樣性,通過云端存儲,并在技術上限定,確定存入的檔案資料不能刪改;第二是對于光盤這一存儲介質來說,應用M-disc光盤,使用無機材料作為數據層,根據概率模型推測,使用壽命較長,完全可以滿足短期和長期檔案存儲的需要;第三是使用固態硬盤存儲,固態硬盤壽命主要是由擦寫次數和容量決定的,所以一次性寫入的媒資檔案備份存儲的壽命很長,完全滿足了檔案管理時效性的要求[3]。
(四)應用多元化檔案存儲技術
一般情況下,檔案存儲的架構主要涵蓋了在線存儲、離線海量存儲,不同存儲方式由于構造不同,在具體的性能、用途等方面也不一樣。其中,在線存儲系統和計算機內存相似,將使用頻率較高的媒資檔案存儲在大容量的磁帶庫或光盤庫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調閱,十分方便。這種存儲模式穩定性較高,有助于后期的加工,工作效率較高,但是存儲的空間較小,數據容易丟失。離線存儲系統和計算機硬盤相似,通常被用于全面存儲檔案資料,工作人員在查閱的時候需要將其從大容量磁盤陣列中調取到系統內存中才能夠使用,雖然保管相對穩定,但是傳輸效率較低。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目前衍生出了第三種存儲模式,即近線存儲。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數據訪問的速度接近在線存儲模式,但是成本較低,安全性、傳輸效率較高。所以,廣電媒資檔案管理工作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上述三種存儲模式,以此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水平。
(五)素材自動遷移技術
在選擇對應的媒資檔案存儲系統之后,還需要注重檔案資料的交換和共享,以此提高檔案資料的利用價值。當前,廣電媒資檔案管理工作中使用較多的系統如ADS媒資檔案管理系統,針對某些在線存儲的熱點資料,工作人員可以快速查閱使用,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類資料使用率下降,就需要將其遷移到離線存儲服務器中,這就會大大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為此,應用素材自動遷移技術,當某個媒資素材利用效率達到臨界值的時候,服務器就會自動將這類素材轉移到離線存儲系統中,從而有效提高檔案存儲工作效率,減輕了員工工作量。
(六)應用雙碼流傳輸技術
廣電媒資檔案管理系統的運行是基于網絡開展的,那么網絡寬帶就是媒資檔案傳播效率的關鍵。越是高質量、大容量的素材,上傳下載所耗費的時間越多。雙碼流就是在服務器中同時并存的兩種碼流,具體的運行原理就是原素材在轉碼或采集的過程中,分別編碼,將素材劃分為低質量、低碼流和高質量、便于后期加工的。這兩種素材利用標簽技術,彼此之間具有關聯性[4],這樣工作人員在查閱利用的過程中,就可以便捷地用低碼流快速瀏覽素材,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素材時,就可以下載進行加工,在關聯屬性的條件下,相對應的高碼流素材就會自動下載。雙碼流傳輸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媒資檔案管理資料利用時,在線瀏覽和大容量素材下載寬帶不足的矛盾,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傳輸時間,還進一步拓展了檔案素材的利用率。
(七)加強檔案數字化風險管理
媒資檔案資料的安全性對其保存和運用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檔案工作數字化管理的進程中,工作人員應重視媒資檔案的安全程度,通過多樣化的手段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加強檔案數字化風險管理。通過正確的操作和針對性的措施干預,有效地預防不法分子的侵入和文件損壞。首先,檔案管理人員應當在數字化管理中建立安保系統,例如將防火墻、殺毒軟件等保護性設施安裝在電腦上,定期更新各個軟件和漏洞補丁程序;其次,為每個工作人員設立一個賬號,每次使用動態密碼或人臉識別登錄;再次,做好檔案日常的保密管理,尤其是針對機密文件,要將其和外界互聯網隔絕,避免他人登錄系統篡改檔案。針對可疑問題,要及時上報并追溯源頭,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處理。與此同時,檔案安全管理不僅要從軟件和硬件上進行加密,還應當選擇質量靠譜的存儲介質與設備,以便更好地實現檔案數據的遷移工作,達到異地備份的目的。由于在以往的檔案管理過程中,技術的升級常常會造成檔案數據的丟失或殘缺不全,而數字化管理就能夠運用不同的介質和格式,對其進行異地備份,不僅強化了檔案資料的集中管理,還規范了員工的操作行為和檔案管理平臺,大大降低了檔案遺失的風險。
結語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廣電媒資檔案管理工作亟待向數字化轉型。檔案管理人員應重視數字化改革,結合相關規章制度,從多個途徑著手,不斷優化媒資檔案的存儲和利用效率,促使媒資檔案真正發揮其價值,推動廣電媒資檔案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宇超.媒體機構檔案工作數字化改革研究[J].浙江檔案,2021(09):56-57.
[2]董曉聲.廣播電視檔案數字化管理探析[J].山東檔案,2021(03):42-43.
[3]董曉聲.芻議廣播電視檔案數字化管理[J].檔案天地,2021(04):60-61+31.
[4]胡玉志,李皓.廣電單位的音像資料數字化管理[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23):128-129.
作者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陜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