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王帥
2021年全國“兩會”是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基本取得勝利,在新形勢下不斷推進經濟社會復蘇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召開的重要會議,為此全國人民目光聚焦于“兩會”,國際社會對“兩會”也保持了高度關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官方媒體的旗幟,新華社為全面、準確、高效地向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報道“兩會”信息,在報道內容的制作、新興技術的運用和融媒矩陣的利用三個方面發力,做出了一系列創新實踐。
新技術推動了媒體傳播形式和傳播方法的改變,制作精良的內容則是新聞報道的靈魂。近年關于全國“兩會”的報道中,新華社堅持創作視角全面、主題鮮明、社會關切的內容,從報道的深度、廣度、熱度著手,為受眾架起了解“兩會”內容的橋梁。
1.精心組織,全方位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的核心與主心骨,是全國人民熱愛的領袖。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為更好地向受眾報道總書記在參會期間的活動、講話,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和部署。在“兩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參加團組會議,同與會委員代表共商國是,并圍繞委員代表關心的熱點問題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為更加及時和充分地報道相關內容,推出了《習近平的“兩會”時間》專題報道,全方位反映總書記是如何同代表委員商議國家大事、如何廣泛聽取意見、如何對代表的建議進行回應的。在專題欄目下,推出了《習近平2021“兩會”微鏡頭》、《2021“兩會新語”》等系列報道,從微觀層面著手,向外界展現了總書記在“兩會”中的生動細節和精彩瞬間,解讀“兩會”期間總書記的新表述。新華社還組建了強大的評論員團隊,對總書記“兩會”期間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以及實踐價值進行了深入解讀、闡釋和宣傳,為全國人民和國際友人展現了大國領袖的風范與形象,產生了良好反響。

2.緊跟議程、緊扣主題,充分反映兩會風貌。新華社對“兩會”會議程序、會議主題的相關報道都做到了準確與規范,以全面反映“兩會”的整體風貌。為此,推出了《報告一起讀》和《聚焦“十四五”》專題欄目,第一時間發布“兩會”產生的報告和文件,并對它們進行全面剖析和細致、深入的解讀。對于兩個會議的開幕式、閉幕式等重要議程還專門撰寫相關社論,并通過短視頻、Vlog、圖片等形式記錄會議中的細節,將“兩會”生動地展現在受眾面前。其推出的《履職面對面》欄目充分報道了各代表委員在“兩會”期間如何履職、提出了哪些意見、發表了哪些觀點等,反映出“兩會”團結和民主的風貌。為總結“兩會”整體成果,厘清“兩會”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之間的關系,找準這次會議的歷史方位,新華社還發表了《歷史交匯期的宏偉擘畫——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到2021年全國兩會》,為受眾深入理解“兩會”提供了新視角。同時,還推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利好世界》的報道介紹國際社會對“兩會”的關注、解讀和贊揚,引導受眾堅定“四個自信”。
3.穩妥把握熱點,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新華社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同用戶進行互動和溝通,以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在“兩會”前推出了一項關于網民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調查,吸引了超過136萬人參與,并將最終的調查結果和分析以報告《調查告訴你丨2021年,網民最關心這些事!》的形式推出,此后的報道也加強了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新華社還同中國政府網共同搭建了網民建言獻策的平臺,推出《我向總理說句話》的意見征集活動,網友可以將自己的創意、意見和建議提交至該網頁。“兩會”期間,新華社還開設了《2021兩會調查》專題欄目,網友可以通過投票、留言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關切。其中,最受網友關注的熱詞會出現在“兩會熱詞”榜上,根據網友的關切程度占據不同大小的面積,直觀反映網友的訴求。同時,新華社還設有“熱力榜”,將熱度最高的主題報道進行排名,以反映網友關心的主要問題和方向。
隨著人工智能、VR以及短視頻拍攝技術的普遍使用,在2021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新華社在AI新聞、VR技術的應用和Vlog報道形式上進行了系列創新。
1.AI新聞搶眼。早在2017年,新華社就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新華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傳媒進行結合。新華智云自主研發的MAGIC媒體大腦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更便捷地制作出報道短視頻。針對“兩會”報道,新華智云利用MAGIC技術推出了“兩會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更加深入地分析“兩會”相關數據,更準確地把握“兩會”趨勢、動向和內容。“兩會機器人”服務于全國多家媒體,其生產的“兩會”相關內容擁有上億累計閱讀量,成為報道中最搶眼的技術之一。新華社利用“兩會機器人”提供的智能報道模板、數據分析等工具生產了眾多高質量的報道。在2021年“兩會”報道中,AI主播成為一大亮點,新華社的《AI主播跑兩會》系列報道運用人工智能、語音合成等技術讓虛擬的主播和虛擬場景“活”了起來,真實起來,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也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2.VR、AR、MR創新融合應用。新華社在2021“兩會”報道中力求更好地還原現場,讓受眾擁有沉浸式體驗。為此,新華社推出AR直播眼鏡受到了廣泛關注,利用注意力捕捉技術,攝像機能夠跟著用戶的眼神走,形成的視頻同現場看到的畫面完全符合,讓受眾如同身處“兩會”現場。而5G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傳輸速度大幅提高,VR直播也有了更加快速的傳輸方式作支撐,提高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直播的互動性。“5G+VR”大大提升了VR直播的質量,MR技術的運用則更多出現在短視頻中。新華社推出的《“創意MR藝術舞臺秀”舞動“十四五”》欄目,以MR技術為支撐,將“十四五”的相關報道與舞蹈結合在一起,使得“十四五”的各項規劃、數據和理念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吸引了受眾的目光。
3.Vlog井噴式刷屏。圖形化、可視化、輕應用化的報道形式已經是當今傳媒行業發展的趨勢,其中Vlog異軍突起,受到了追捧。Vlog是博主手持攝像機一邊走一邊錄像的形式。與直播不同,Vlog在錄下來后還會經過剪輯加工,使視頻在貼近日常生活的同時,能有較好的敘事節奏,更具吸引力。Vlog刷屏是新華社“兩會”報道的一大亮點,在《“兩會”炫視角》系列欄目中,媒體記者和代表委員成為“視頻博主”,為廣大網友報道“兩會”實況、幕后故事等,增加了與觀眾的互動感、親近感和新鮮感。新華網發布的《丹睿赴會》系列Vlog,通過記者的視角介紹了新聞報道中的準備工作、現場工作、后期工作,并記錄了記者同與會人員的相處過程。將“兩會”的臺前幕后簡單、生動、直接地呈現給觀眾,引發了年輕受眾群體的興趣。
為適應“輕閱讀”、“淺閱讀”以及隨時隨地接收信息的需要,新華社在“兩會”的報道中充分建立了媒體矩陣以發揮各自優勢。
1.以新華客戶端為先鋒。當前5G信號實現了全覆蓋,智能移動設備早已普及,這為發展移動優先的戰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而現代人的生活也有著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大的特點,以至于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接收信息。這使靈活性和便捷性成為媒體考慮的第一要素。新華社在“兩會”報道中以新華客戶端為先鋒,牢牢把握移動優先的原則,將相關的報道、文章、Vlog等內容同步推送至移動端。移動端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結合內容本身的簡潔性、趣味性以及接近生活等特征,新華社的報道在滿足用戶休閑放松需要的同時也滿足了其信息需求,擴大了新聞報道的覆蓋面,有效提高了用戶對新聞的接受程度。

2.品牌統領,打出融媒“組合拳”。新華社作為傳統央媒,擁有品牌效應強、旗下媒體多的優勢,做好媒體聯動,根據各媒體的特色采取揚長避短的策略,打好“組合拳”,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品牌優勢。新華社旗下共擁有20家子媒體,在“兩會”報道中相關媒體協同作戰,實現前臺與后臺、網上與網下、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嚴肅報道與休閑化報道相互協同、相互補充、相互推進。在以新華網及其客戶端為主力推出《征途漫漫 唯有奮斗》的兩會主題報道之外,新華社旗下《環球》雜志發表了《中國“兩會時間”牽動世界》,從國際視角看待“兩會”,分析其世界影響;《新華每日電訊》則以短訊的方式實施跟蹤報道兩會情況,全面、及時、準確地報道了委員代表的意見與建議,并推出了《邁步從頭越 奮進新征程——2021年全國兩會巡禮》作為整體的總結;《半月談》和《瞭望》以更加嚴肅和學理化的視角對“兩會”進行解讀與評論;《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則不間斷通過電視新聞播報“兩會”情況,充分體現了融媒矩陣的特點與優勢。
3.內外協同,多面開花。除旗下媒體的協同聯動之外,實現同外部媒體的配合、同各大媒體平臺的合作,也是放大融媒矩陣宣傳效果的重要手段。新華社在“兩會”報道中推出了“現場云”平臺,重視各外部媒體的主體意識和利益訴求,與各媒體合作開展資源共享、內容共建,實現更高效的運轉,達到“1+1>2”的效果。除了國內媒體,新華社也積極與國外媒體合作,在信息的匯總、處理和加工中更多考慮到國外媒體的訴求。針對使用范圍較廣、使用人口眾多的語種開設專欄,方便國外媒體進行報道。
新華社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聚合技術手段、創新報道視角、打造優質內容,將自身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轉化為了傳播優勢。利用融媒矩陣,全線發力、多方面創新,統籌會內會外、國內國外、網上網下的傳播和宣傳工作,全面報道了“兩會”情況,深入闡釋了“兩會”精神。本次報道實踐的成功再一次體現了融媒體的力量,也進一步創新了融媒矩陣的運用方式,為央媒利用融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引導輿論方向、提高自身影響提供了有益借鑒。
作者李莉系韓國清州大學博士研究生
王帥系菏澤學院人文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編輯: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