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上
公司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公司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礎性法律(參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的說明》)。我國公司法自1993 年12 月制定以來,經歷了多次修改,促進了公司法律制度和理論的發展。本次公司法修改于2019 年啟動,2021 年12 月公布了《公司法(修訂草案)》。該修訂草案實質新增和修改70 條左右,公司法的很多制度面臨重構,可以預見本次修改將對公司法的發展產生廣泛影響。
本次修改著眼于公司法兩大基礎性制度的完善:一是公司資本制度的完善。公司資本制度可以分為資本流入制度與資本流出制度。2013 年對公司資本流入制度作出修改,確立了認繳資本制度。但是,從公司實踐與司法案例來看,該制度存在不少問題。本組文章中,徐強勝教授在《公司關系視角下認繳資本制的修正》認為,《公司法(修訂草案)》試圖通過增訂催繳、加速到期等制度彌補認繳資本制的缺漏,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正是由于認繳資本制的諸多弊端,《公司法(修訂草案)》吸收了法學界前期研究成果,將股份公司的資本流入制度修改為股份授權制度(傳統稱為授權資本制,但該稱呼并不妥當),這是本次修改的亮點。對于資本流出一側,不但涉及公司資本充實,還涉及股東、債權人保護的落實,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張舫教授的論文《抽逃出資司法裁判中的問題與我國資本制度的完善》就是其中之一。該文強調本次修訂《公司法》應按資本維持的理念重述《公司法》第35 條并重新整合資本維持制度,補充公司增資生效條款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回購制度。二是對公司治理的全新改造。本次《公司法(修訂草案)》引入了全新的董事會中心主義,徹底改變了實施至今的股東會、董事會職權法定主義(或稱為職權專屬主義)。隨著公司權力中心轉移到董事會,必將使董事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以及責任豁免成為關注的焦點。本組文章中,曹興權教授將關注點直接投向了董事的技能,他在《董事履職技能的公司法內嵌表達》一文指出技能是董事注意義務履行行為的內在要素,公司法修訂中應明確將技能與勤勉、謹慎一并作為注意義務的必要構成,增設條文以完善董事技能要求的有關標準性規則與規范性規則。
本次公司法修訂并沒有局限于以上兩大基礎性制度的革新,而是將目光投射到整個公司法領域。例如,公司人格否認是我國法學界長期關注的問題,本次《公司法(修訂草案)》也作了回應。對此,葛偉軍教授在《刺破公司面紗規則的變遷與展望》一文指出,該修訂還存在完善的空間,建議公司法修訂在正向刺破公司面紗的基礎上,引入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紗,擴大原告和被告的范圍,但論文同時強調對于內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紗,仍有必要持謹慎態度。
公司法作為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礎性法律,對我國的法治建設極為重要。衷心希望本組公司法論文能夠引發對公司法的更多關注,為促進公司法的成熟與繁榮盡一點綿薄之力。在此,特別感謝《法治研究》雜志對公司法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