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麗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呈穩步增長趨勢。從全球來看,我國跨境電商整體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未來線上購物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普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速。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從2017—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分別為8.06萬億元、9萬億元、10.5萬億元、12.5萬億元。網經社關于《2021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6.05萬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交易規模將達14.6萬億元。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危機下,全球經濟各行各業遭受重創,線下門店更是損失慘重,但電子商務在這個特別時期展現出優勢,成為特殊時期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交易規模不減反增。2020年,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12.5萬億元,相較于2019年的10.5萬億元,同比增速19.04%,進出口額達1.69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31.1%。在2020年后疫情時代,我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2020年全球經濟下行趨勢下,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不減反增,保持逆勢增長,成為當前外貿亮點。新冠疫情的爆發,使海內外線下消費需求難以滿足,消費者在這一因素下,轉變消費模式,涌入線上消費平臺。消費驅動發展,新冠疫情背景下新的消費模式,驅動全球消費模式的轉型升級,更深層次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正在重構國際貿易運營模式,抓準時機,我國跨境電商將擁有更多發展機遇。
1.2.1 產品難把控
從跨境電商進口來看,產品質量是最關鍵的,無論是實體店產品還是跨境電商產品,消費者最注重的就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我國進口產品多為技術密集型高科技電子產品或奢侈品,這就要求平臺對產品的把控極其嚴格。目前,存在很多電商平臺賣高仿產品的現象,究其本源就是監管困難、產品源頭難追蹤,并且很多品牌存在線上線下質量不一的情況,分為專柜產品及電商特供兩種類別,這種現象層出不窮,使平臺對商品的監管難度增加。
從跨境電商出口來看,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產品大多為簡單加工品和初級產品,主要集中于衣服、箱包、食品、電子產品等個人消費領域。這些領域的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生產商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產品溯源困難,電商平臺及各部門的監管難度較大。
1.2.2 物流難追蹤
跨境商品的運輸,也就是跨境物流問題在跨境交易中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物流的興起相對于西方國家雖較晚,但發展迅速,國內物流幾乎全覆蓋。在國際物流上,中國物流雖有涉及,但并未發展成熟。對于個體跨境電商賣家來說,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但要承擔高昂的運費,而且物流的實時信息更新緩慢,丟包率高,這對跨境個體賣家來說是一大風險。
隨著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各大物流巨頭及跨境電商平臺加速海外倉的建設,海外倉的建設將跨境商品運輸簡化為商品進口國的國內運輸,運輸時間有效提高,但在此前提之下,跨境物流的供應鏈系統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賣家下單商品后,商品訂單信息能否第一時間發送至海外倉倉庫,以及各地倉庫間能否相互協調、就近派送,并且商品的物流更新信息也要第一時間發送至跨境店鋪和買家端,這就要求物流網絡極具時效性。
1.2.3 店鋪難引流
跨境電商的客源問題是根本,優質的產品也要找到適合的買主。跨境電商交易涉及多個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及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因此要求跨境產品出口前對出口國家的消費市場具體分析。在進入跨境市場后,店鋪的推廣和引流由于各國之間的差異,無法精準定位消費群體,影響銷售。如何精準定位,對癥下藥滿足各個消費者的需求及喜好,吸引更多長遠客戶是產品銷售至關重要的環節。
1.2.4 支付難監管
最后是跨境支付的風險問題。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定貨幣,每種貨幣之間的轉換都需要通過匯率來計算。在電商興起之前,海外購物需要使用VISA或者萬事達等雙幣卡交易,跨國交易結算基本被支付清算的國家組織壟斷。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線上支付應運而生。國內電子支付使用統一的計量貨幣,但跨境支付大多通過第三方平臺,涉及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交易,使貨幣交易風險更大、時長更久。現如今,跨境支付金融平臺仍處于初步建設階段,支付手段難以統一、信用機制不健全。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欠發達,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很容易因系統故障或信息延遲造成支付信息丟失,甚至還存在一些外部人員非法利用計算機技術盜取支付信息,對交易的一方造成損失。因此跨境支付體系仍需完善。
跨境電商產品溯源是從最重要的生產端開始,包括產品生產的標準、生產的過程及產品的質量是否過關等,溯源體系還應包括產品儲存地點的條件、物流的跟蹤及配送過程是否會造成破損及其他風險因素,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全程可追溯、可監督,有利于明確責任主體并追責。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及5G時代的來臨,信息傳遞更加迅速、更加透明。每個包裹和產品都應當具備自己的溯源碼,無論是賣家還是消費者,通過產品的溯源碼都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查詢商品來源和基本信息。5G技術的普及和高覆蓋率,使得不同領域的產品都可以被追溯至源頭。
5G技術在產品溯源上的應用,在跨境電商交易中,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查詢產品出生信息,了解產品的生產出售全過程。廠商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設置產品專屬標志,消費者通過5G互聯網技術查詢,確認產品身份信息,可以倒逼賣家嚴格監管進貨渠道,要求廠商生產保質保量。從生產者、出售者、消費者三方進行產品把控,從而營造良好的電商交易環境。
物流是一個對信息數據準確度及時效性要求極高的領域,包裹的實時動態對電商賣家及消費者至關重要。5G互聯網技術提供了高速數據傳播的橋梁,使整個電商物流體系中不論哪個環節產生的信息都能迅速擴散到其他物流節點,直至整個物流體系可以真正實現數據共享,消費者和賣家也能第一時間查詢到包裹的實時動態。5G技術相比于4G,覆蓋面積更廣泛,即使包裹需要運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5G信號也能到達并準確將包裹信息同步到移動設備。
5G技術在海外倉儲物流系統建設上的應用,使得倉庫與賣家端和買家端的聯系更加密切,保障跨境電商供應鏈的通暢運轉。
因此,5G技術在電商物流領域的應用,可以彌補物流管理方面很多節點信息的缺失,提高物流運輸的安全性和信息的時效性,也有效降低了丟包率。
5G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大數據分析更加精確,不僅可以分析賣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針對每個用戶的購買偏好,分析消費者心理、行為和購買習慣等。利用5G技術和大數據對跨境電商企業自身分析,賣家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產品,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增強競爭優勢;利用5G技術對買家購買偏好的分析,劃分消費群體,建立消費模型,從而精準地推送廣告,既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又增加對口店鋪的銷量,提高成交率。另外,5G技術對跨境電商大數據的分析,為跨境平臺尋找目標市場和制定有效的發展策略提供了工具和基礎。
5G網絡承載能力的上升使得用戶、商家及金融機構之間將逐漸走向一體化,實現數據共享。在5G技術更安全的保護下,用戶、商家及金融機構之間的經濟交易在5G網絡下“透明”交易,有效避免了資金的丟失、信息的錯誤,使跨境交易更值得消費者信賴。另外,5G技術的高效傳輸使得移動支付的效率大大提高,使資金從消費端到金融機構再到賣家手中的耗時大大縮減,加速資金到賬的時間,節省跨境交易的時間成本。
3.1.1 建立統一標準
要建立統一的溯源體系標準,應當由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政策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溯源信息產生流通的責任主體,統一監管模式。5G技術結合區塊鏈技術,保證跨境產品源頭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電商售假、以次充好等問題,以源頭信息的真實性保障跨境產品的正品率。
3.1.2 完善溯源框架
跨境電商產品質量溯源體系架構可基于產品生產、物流、倉儲、銷售和售后五個環節數據庫的服務支持,從而實現生產、物流、倉儲、銷售和消費端的溯源。在生產、物流、倉儲和銷售端,各有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判定,只有合格產品才能流轉到下一環節。通過5G技術,可以輕松追溯每個環節。
3.1.3 明確責任主體
產品的生產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最終如若發生質量問題或疑似售假,并非一定是生產端出現問題,可能受到中間環節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利用5G技術,在追究責任時,細化到對每個環節進行檢驗,明確責任主體,每個主體承擔相應的責任,使問責體系透明化,做到人人盡責,推動跨境電商的進步。
3.2.1 個性化定制
通過5G技術分析用戶偏好,根據客戶以往的購物經驗,生成個性化的虛擬形象。電商平臺的產品推送,則根據各個客戶的不同購物偏好及歷史搜索,利用大數據向客戶推送可能符合需求的產品或是客戶搜索的同類產品,提高商品交易轉化率,增加交易量,推動電商平臺的發展。
3.2.2 追蹤售后服務
在交易成功后,售后服務也是交易的重點。通過5G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買賣雙方明確自己的責任,同時可以在整個交易流程中對產品進行實時追蹤,在產品售后中準確找到相應出問題的環節,提升售后服務水平,從而提高買家對跨境電商商家的信任度,促進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
3.3.1 建立健全相關體系
跨境支付金融平臺仍處于初步建設階段,支付手段難以統一,信用機制不健全。通過5G技術更廣闊的覆蓋面,加強跨境支付監管體系建設,建立風險預警監測模型,及時識別和預警異常交易和異常市場主體,實現對支付市場違法違規活動早發現、早處置。
3.3.2 推動各地區全面發展
迄今為止,跨境支付體系并沒有全面覆蓋。利用5G技術的廣覆蓋率,推動支付市場的均衡發展,既要完善發達地區跨境支付體系,保障支付主體的安全,又要以5G通訊技術的普及帶動農村和偏遠地區跨境支付發展,實現跨境支付的便利化,使跨境電商交易者無論身處何地,都能進行高效率的交易,從而帶動農村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加速農村地區貿易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