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萍 李綺琳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學院 廣東佛山 528137)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珠三角地區的外貿經濟發展相對較好。在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地區部分城市成為當時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并且得到了量與質的發展。從那以后,在珠三角地區建立的企業越來越多。如今,珠江三角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珠三角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決定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線是相對較平穩的。區域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該區域就業機會的增加,因此許多就讀于珠三角地區的大學生依舊會選擇在該區域的城市就業。
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政府就選擇在廣東、福建兩省實施靈活的經濟政策。在之后的42年,珠三角地區經濟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向全國人民匯報了未來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告訴珠三角的應屆畢業生將有大量的就業機會來到的同時,也告訴人們大灣區將落實相關人才就業的優惠政策。因此,珠三角地區針對區域及針對個人的政策規劃,也吸引著更多的大學生選擇留在珠三角就業,但也側面反映了珠三角地區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現如今,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00后”。21世紀初,我國進入加速發展時期,“00后”的成長環境逐漸變好,社會環境發展逐漸平穩和諧。由于21世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相對于“90后”,“00后”上網時間更多,接觸到的信息面更廣,接觸到的新事物更多,因此“00后”在思想上更加活躍。同時,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影響,“00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從家族上享受到的愛也更多,導致“00后”的韌性及對生活的包容性較低。從整體上來說,“00后”更加勇敢,冒險精神較強,判決性較強,勇于挑戰權威,更加注重自身的發展。不過,相較“90后”來說,“00后”比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更加喜歡獨立完成任務,一部分“00后”容易好高騖遠,做事容易半途而廢。
“00后”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時代成長,形成了鮮活的群體?,F在,“00后”群體逐漸進入社會工作,也逐漸成為我國社會勞動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00后”的就業心態是能夠充分反映一個城市社會勞動就業環境的因素之一。北京某高職院校針對該校2020級畢業生的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高職畢業生認為現在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但同時有超過60%的應屆高職畢業生面對未來就業依舊保持樂觀的心態。其中,有40.8%的學生是認識到近期就業形勢嚴峻但保持良好心態的,有31.4%的應屆畢業生認為近期就業比較困難,有21.6%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很好,剩下6.2%的學生對現在的就業形勢表示沒什么感覺(見表1)。

表1
雖然珠三角經濟群擁有廣州、深圳兩個超一線城市,但相對京津冀經濟群來說,珠三角城市發展較不平衡。珠三角地區城市與城市之間發展程度差異較大,廣州、深圳能夠提供較好的就業崗位數量比惠州、江門等城市多得多,導致廣東省大多數勞動力涌向廣州、深圳,隨之廣深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使面臨就業的高職畢業生更加焦慮。
隨著“00后”高職畢業生個人意識的加強,對于就業崗位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的高職畢業生選擇傳統職業崗位就業。但由于我國科技的發展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能夠提供傳統職位的中小型企業發展異常困難,導致主要選擇以中小型企業為就業單位的高職畢業生就業愈發困難,因而應屆高職畢業生面對擇業就業更為焦慮與不安。
2020年的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的經濟環境進入低迷時期,外貿行業尤為困難。到現在,雖然我國境內新冠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境外國家的疫情肆意發展,對外貿行業發達的珠三角來說是一針“經濟麻醉劑”。同時,我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摩擦仍在繼續。在全球疫情不終止及全球兩大經濟體的全面博弈下,我國珠三角就業狀況受到較大影響。在國際壓力無法得到緩解的同時,我國國內就業壓力也就無法向外釋放,隨著珠三角經濟的發展,在珠三角就讀且畢業在此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多。國家教育部調查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183萬人,比2020年增加18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比2020年增加2.8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15749人,高職(??疲┰盒?723人(見表2)。在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珠三角高職學生未來面對的就業環境更為艱難。綜上所述,珠三角“00后”高職學生近幾年的就業競爭壓力較大。

表2 普通本專科生情況
不過,隨著“十四五”規劃和《規劃綱要》對珠三角發展規劃的逐步實施,珠三角未來將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為主要經濟命脈,粵港澳大灣區內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占據比例較大,這讓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的珠三角經濟群體得到充分的發展。珠三角第三產業的中小型企業也會增加,相應地珠三角高職學生的就業機遇會有大幅度增加,預計在“十四五”中后期珠三角地區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壓力將有所緩解。
“00后”生活在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在這種比較好的大環境下成長,“00后”相對于“90后”來說,比較缺少韌性和包容性,這也證明了當“00后”在擇業就業時遇到某些條件不符合個人就業期許的工作單位時就會放棄這一現象。因此,“00后”在面對擇業就業時,應提高自身擇業就業的包容性,要學會權衡利弊。同時,“00后”高職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當遇到比較困難的工作時,更應該迎難而上,而不是知難而退,可以把自身勇于冒險的精神發揮在擇業、就業上,應根據市場發展趨勢調整就業觀念,充分發揮自主就業觀、多種方式就業觀,不拘泥于在自身所學的專業上找工作,實現就業擇業多樣化。
事實證明,市場上可供給??粕倪x擇越來越少——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隨著社會水平的發展而變高。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培養的更多是實用型人才——這也是本科教育的一個弱點。同時,調查顯示,2018年廣東超過80%的大學生選擇在珠三角地區工作。面對社會就業機會供不應求的局面,??粕纳鐣偁幜υ絹碓降?。因此,作為??粕?,應抓住自身專業實踐性這一優點,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技能技術。在大學期間認真學習本專業知識,盡可能考更多的從業執照。高職畢業生可以通過廣東統招專升本考試、成人自考本科考試等提高自身學歷,從而提高自身社會就業競爭力。
珠三角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群,坐擁兩大超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優越,所以珠三角高職院校學生在珠三角創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廣東省大力推動、支持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在許多??圃盒=撔聞摌I實踐基地,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較為膚淺,并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因此,珠三角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該拒絕形式化,可邀請當地知名企業家到學校進行創新創業宣講,分享創業經驗。同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市場的協調和銜接,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促進珠三角經濟的發展。
高職院校需加強學生對市場上正在發展的行業的認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市場上仍未得到完全發展的行業,鼓勵學生在“藍海行業”創新創業。例如,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完善我國特殊教育行業的發展。高職學生可以從解決特殊人群社會就業的角度出發,了解特殊人群就業現狀及特殊人群所需要的職業類型,創建相應類型企業(如餐飲類、IT類、藝術類等),解決特殊人群就業問題的同時,高職學生社會就業壓力也得以緩解,從而促進珠三角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高職院??梢钥紤]和其他一些教學質量較高的本科院校加強交流合作,或者與同一個城市的高職院校合作,打造一個教育集群區,開設高職院校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舉行高職院校合作的大型比賽,共享高職院校的優秀教育資源,從而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型人才。
創建面向珠三角地區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的官方招聘網站,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信息進行統籌分類,建立并完善配套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可以加快人力資源信息的更新速度,及時反映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信息,減少人才市場虛假信息的流動,讓企業信息、人才信息得到保障,從而提高珠三角高職學生就業率,促進珠三角經濟發展。
現在處于國內經濟內循環加速發展時期,應繼續堅持或再增加我國中小型企業的政策優惠力度,尤其是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從而緩解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促進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社會態勢,激發社會經濟活力。同時,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崗位供不應求的情況,從而提高珠三角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