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彤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100144 )
中國地域遼闊,各省市由于資源稟賦不同,導致經濟發展水平、環境規制強度與環境污染程度存在差異。京津冀及周邊6個省市地理位置相鄰,產業發展差異大,實現跨區域統籌進行污染協同治理,既是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所以,研究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的關系,對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兩個方面:(1)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關系。許多學者驗證環境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難以兼顧環境保護,但不同地區、不同污染物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存在差異。(2)環境規制政策和經濟與產業發展間的關系。環境規制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但這種促進作用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實現,研究方法以系統動力學為主。還有學者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能夠比較直觀地分析出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的耦合度與協調度。
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區對環境政策實施的反映,本文以京津冀晉魯豫6個省市為研究對象,研究6個地區環境規制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即各省市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之間的耦合度及兩系統之間的協調度。
1.1.1 無量綱化與權重處理
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為消除原始數據在量級和方向上的差異,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加1處理以避免0的出現,Xr、Xf分別表示經過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正向指標與負向指標的標準值。

表1 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各指標情況及其權重
1.1.2 耦合度計算
通過計算各變量的權重值,可進一步測算環境規制與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程度。HI、HE分別表示各省市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HI為產業發展狀況各指標分別加權計算后的加和,HE為環境規制各指標加權后的加和。最后,建立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兩系統耦合模型。
當各系統的發展水平較低或者發展程度比較接近時,耦合度計算結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系統間的協調程度,此時需要建立協調度模型。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兩系統在模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權重值都取0.5,兩者加和構成整個系統。
產業發展水平與環境規制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為分析各不確定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度模型進行計算。首先,對各指標數列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方式如下:

其次,分別計算兩數列的最大極差和最小極差,在計算關聯系數時引入ρ,根據最小信息原理取ρ=0.5,計算關聯系數:

本文數據來自各省市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各省市年度環境公報,《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河北省與山西省在2017年、2018年工業固體廢棄物存在數據缺失,使用插補法予以補齊。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及河南6省市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耦合度均在0.6以上,北京、山西基本處于中度耦合狀態,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的耦合程度較高。
從時間維度上看,京津冀及周邊6個省市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耦合度呈現出不同狀態。北京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的耦合程度除2001年、2002年與2006年之外,均為中度耦合。北京環境規制壓力大,雖然環境規制效果 較好,環境規制水平較高,但仍表現出中度耦合的狀態。山西作為典型的能源富集地區,近年來積極進行產業轉型,不斷提高環境保護支出與科研經費支出,雖然山西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一直處于中度耦合狀態,但耦合度呈上升趨勢。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市產業結構與環境耦合程度由中度耦合提高為良好耦合,獲得了比較好的環境治理效果。
從空間維度來看,京津冀地區整體耦合程度較高,河南與山東耦合程度較高,山西耦合程度較低。以資源為導向的工業城市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的耦合水平較低,政策導向與財政支持對產業發展與環境耦合程度的影響較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及山東6個省市均表現出產業發展滯后于環境發展的狀態,其中,山西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之間的差異超過0.5。
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各指標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基本在0.5以上,這說明兩者相關指標間影響作用較大(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增加R&D投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有力推進環保事業建設。在環境規制系統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Y7)、政府環境保護投入 (Y8)、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率 (Y3)三項指標的影響程度較大,表明政府增加環保支出,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出臺高效有力的環保政策能夠提升環境規制水平,促進產業發展。

表2 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相關指標間灰色關聯度
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及河南6個省市2000—2018年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協調度計算結果可知,河南較早進入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高水平協調階段,在京津冀地區中,天津較早進入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高水平發展階段,山西與其他5個省市相比協調程度較低。總體來說,各省市的協調水平呈上升趨勢,說明產業發展能夠帶動環境規制水平的提升,環境法規與環境政策的出臺和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及河南6個省市的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總體處于中度以上耦合狀態,協調水平較高,整體表現出產業發展滯后于環境發展的狀態。
(2)產業發展與環境規制兩系統各指標之間大多灰色關聯度高,財政科技研發支出與環保支出、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對模型耦合驅動作用較強。
為提高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的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水平的協調程度,提出以政策建議:
(1)發揮地區聯動優勢與比較優勢。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山西、山東與河南不僅有能源資源優勢,還是歷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基于歷史文化優勢可推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
(2)制定環保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建立嚴格的監督與獎懲機制。政府在制定環保政策的同時,法律法規、政府監督、公眾參與的監督體系應盡快建立,制定環保排放與治理標準,明確獎懲機制,建立污染負面清單,將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3)加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清運與無害化處理系統,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空氣污染物捕集過濾設施一整套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