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強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沈陽 110045)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更是新時代背景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可以說實施這個雄偉戰略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重大歷史任務的有力抓手。
進一步聚焦鄉村振興,發揮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統籌高職院校自身優勢資源,勢必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到“提質培優、增值賦能”這個層面。目前,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強調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包括服務現代農業。《行動計劃》的頒布恰好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實施,是高職教育高質量再發展的有力實踐路徑。
“內卷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時提出的,他認為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徘徊不前,導致不能上升到新階段,只是不斷地重復簡單再生產,這就是內卷化。社會學家黃宗智把內卷化這一概念用于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方面的研究,此后這一概念的研究體系逐漸豐盈,通常研究增長和發展等問題。高職教育對接鄉村振興的“內卷化”是指鄉村經濟發展迅速后反而映襯出高職教育與之對接的不足,導致其服務社會及農村經濟水平、專業發展的定位目標、人才培養模式都存在一些障礙和誤區,導致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一種羈絆狀態。
高職教育對接鄉村振興的內卷化原因很多。第一,有效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服務鄉村能力不足,三產類專業對農村經濟無法進行有效的能量補充。第二,農村職業培訓不足。一些基層的教學點和高職院校沒有融合聯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處于半停滯狀態。此外,農村學生的反哺扶貧幫扶嚴重不足,農民的專業技能、營銷理論基礎都是自己摸索,靠單一的網紅傳授造成同質化的尷尬困局。
縱觀國內外研究現狀,發現沈陽區域的高職教育在助推鄉村振興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
(1)產教融合深入不足,對農科技服務處于淺層次狀態。部分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特別是科技服務能力還需要加強,不能僅依靠農業大學和涉農的高職院校進行幫扶。2017年,44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企業技術服務收入僅為1947.1萬元。2020年4月,由遼寧省教育廳牽頭搭建“高等職業院校服務百家企業項目對接管理平臺”,雖然驚喜看到497家在遼企業入駐平臺,發布了530項對接項目,但是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更希望看到遼寧省內地方高職院校定位自身,做到“一校對一鄉村”“多校對一縣”的實際有效的服務社會,不能僅靠著農業大學提供農業技術扶持,還有更多方面可以融合與挖掘。
(2)高職教育對鄉村振興的全面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服務農村經濟建設,高職院校主動服務的熱情和潛力還沒有被充分激發。2021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公布了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院校和農業科研院所推介名單,發現遼寧僅僅有4所學校入選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院校。除了沈陽農業大學這所本科院校外,只有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職業學院兩所高職院校,也側面反映出還需進一步激活全部高職院校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熱情與活力。
(3)縱深合作與鄉村振興發展需求不匹配。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差異較大,縣域職業教育辦學能力和辦學質量亟待提高。全省對農扶持的高職教育學科還很匱乏,一些成型的三產類專業對振興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例如,電子商務、物流專業沒有真正地深入農村,沒有參與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更多地停留于研究階段,造成服務農村經濟脫節。另外,高職院校沒有形成與政府、鄉村及企業間的縱深合作,南方一些省份的高職院校與省市供銷合作社、果蔬公司的縱深培養模式值得思考和借鑒。
加速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體系的建設不僅關系到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還對有效激活農產品流通、推動農民增收創收、助力沈陽農村經濟騰飛具有重要的意義。《沈陽市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精神文件指出,力爭在2021年沈陽農村電商突破1300家,因此需要繼續培育典型電商企業,推進供銷農業電商示范基地建設,以沈陽本地優質農產品為主體,建設沈陽大米等電商品牌生產基地,帶動周邊形成集中連片品牌產業基地。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級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開設電商經營技巧、模擬實戰交易、跨境電商實訓室、電商直播觀摩等課程,讓很多農村的學生學習了專業技能。為了更好地加速賦能農業產業化、數字化發展,保持農產品持續熱銷能力,從而助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率先和沈陽市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對接。2021年7月16日,沈陽市供銷社聯合社在法庫新供銷數字電商產業園舉辦沈陽供銷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暨村級供銷社建設推進會,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與市供銷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構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為切入點,充分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打造符合沈陽實際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助力遼沈地區農村電商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雙方以此為契機,緊密圍繞電商培訓、學生實踐、學術研究及擴招生源等方面開展有效合作,在發揮智力資源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展服務社會能力等方面不斷探索、大膽實踐、總結經驗、實現共贏。沈陽市供銷合作社倡導的“一村一站”“一村一品”戰略,對農產品流通中的生產、批發、農產品再加工、物流體系、零售終端、供應鏈整合及專業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通過和沈陽市供銷社進行合作,加速推進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派駐教師和學生到鄉村進行電商的構建和直播帶貨的培訓,構建“市、縣、村”三級農村電商體系。同時,整合金融服務方向、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水果蔬菜、米面等零售模式也在進行中,勢必在降低農產品銷售成本、拓展新的銷售市場、拉動農村脫貧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走到農村,一方面培育農產品品牌特色、完善物流體系,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力度。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遼寧省政府發布《遼寧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鼓勵各類資本和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參與貧困村旅游開發,鼓勵開發建設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及自駕露營、戶外運動和養老養生等鄉村旅游產品,培育鄉村旅游創客基地。這些年東北人才流失嚴重,沈陽區域高職院校的農村畢業生源也存在這些問題,畢業生不能反哺鄉村振興,因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扶持和鼓勵畢業生回到家鄉、服務家鄉、反哺家鄉。其實,沈陽周圍的鄉村旅游近年來發展的機會很多,經過嚴格的審核遴選,國家文旅部和發改委批準法庫縣半拉山子村成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新民蒲河新村、遼中皮家堡村、法庫三面船村、康平小塔子村32個村入選2020年沈陽美麗休閑鄉村評選活動,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橋頭堡。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率先起步,積極對接農村旅游產業,有一批畢業生回到家鄉從事旅游產業的工作,效果顯著。另外,經濟發展還需要金融做后盾,農民對于股權、產權、融資等知識匱乏,需要金融服務進行助推。因此,地方院校要圍繞人才做足文章,加強新鮮血液補充,抓住農村生源占比高的特點,筑牢人才基礎,讓這些在農村長大,熟悉農村、熱愛農村的畢業生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反哺農村、扎根農村,成為鄉村振興服務必不可少的推手。
對于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高校著力于服務鄉村振興,“定期”“定點”“定量”對農村現有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形成小校扶持一縣,一人定點一村的局面。第二,引導農村職教點提高傳授層次,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命力,加強與高職院校的聯系,防止出現各自為戰的困境。第三,邀請有一定經驗的能工巧匠為農民授課,開展項目指導。利用創業講堂,網紅創業成功人士講座介紹一些新的趨勢,分享好的項目。農村經紀人培訓也是不可少的培訓路徑,農村經紀人充當農產品流通的牽線人,也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的帶頭人。高職院校需要充分整合專業資源,打造全方位的對接體系,通過電商構建、物流構建、金融服務、營銷技能培訓,讓更多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經紀人服務“三農”。目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正在對接沈陽家政服務協會,雙方擬在省政府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在家政、養老等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多方位合作,對標農民工繼續教育及創收研究。
“導師學長工作室”是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文化傳承模式,也屬于創業孵化的創新研究。具體的實施辦法為:農村生源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或進入孵化器以創業孵化為載體,并且以此平臺進行技術或者技藝的傳承,完成教、學、創業的完美銜接,完成教學與人才培養實踐的融合。學生進行自身的創業孵化,老師充當導師角色進行培養目標、指導內容、管理辦法的制定,學長可以充當高年級傳幫帶低年級的角色。學生的工作室或者公司一旦孵化成功,學生馬上就可以進入導師的角色,進行多向驅動傳承。
“伊爾根覺羅氏剪紙書畫院”創立者趙聰卓在大學期間成立了明躍剪紙社團,傳授剪紙技法的同時,也積極拓展市場。短短兩年,剪紙社團吸納了超300名農村學生,趙聰卓帶著社團成員為企業訂制剪紙禮品,僅一次訂單金額就超過4萬元,在“遼寧省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大賽”上,他的剪紙創業項目獲得了大賽二等獎。趙聰卓在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注冊成立了“伊爾根覺羅氏明月剪紙書畫院”,并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將滿族傳統剪紙作為創業項目,創業僅僅一年,剪紙作品已經遠銷國內外,被客戶訂購、收藏。這種雙驅動“導師學長工作室”的滿族剪紙創業的實踐研究,被遼寧電視臺等媒體報道,具有東北民間文化的手工經濟模式提振了家鄉的經濟發展。
南方一些高職院校已經成立“鄉村振興”研究所,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沈陽市必須破解沈陽農業大學單獨承擔智囊作用的瓶頸,要積極成立高職教育院校的智庫機構或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以國家的決策規劃為依托,尋找新課題、把握新動向,把理論研究根植于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在實踐中尋找研究方向,多做前瞻性、針對性、實用性研究。高職院校要加強和政府的合作,建立形式多樣的研究與咨詢服務機構,通過舉辦鄉村振興論壇、對接農村經濟研討會等方式,向沈陽市政府有關部門報送鄉村振興最佳決策建議及最新成果。
高職教育助力農村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足,本文在總結問題的時候,也提出了一些實踐性的對策和方案。目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立項了省級和市級重大招標項目等涉農課題,研究成果獲得采納并且逐步在遼寧省內推廣,其他研究內容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希望這些示范性的引領作用能激活沈陽高職教育助力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