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袁光芹
(四川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眉山 620000)
1922年至2022年,共青團已走過百年歷程。回顧共青團的發展史,讓我們愈發的清晰的認識到,中華民族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與中國共青團密不可分。從陳獨秀、李大釗號召下建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到現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持續發展的青年團力量,可以看到,重視青年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永不過時的課題。其中,鄧小平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十分重視青年人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地位與作用。回顧、探索和分析鄧小平青年觀及其實踐經驗,挖掘出鄧小平青年觀中的現實啟示,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鄧小平的青年觀,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是鄧小平對中國青年參與中國改革的科學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指出了青年人的成長與無產階級事業的密切關系,總結了青年運動的歷史經驗,形成了青年觀。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青年人是社會變革中的中流砥柱。馬克思指出,無產者青年參加了早期對資本主義剝削和生產制度的反抗,在搗毀機器的活動中,青年人是最積極的行動者。在后來轟轟烈烈展開的歐洲工人運動中,無產者青年成為其中重要的生力軍。[1]馬克思、恩格斯特別重視青年群體的發展問題,指出要增強對青年工人的教育。馬克思在給第一國際日內瓦代表大會所作指示中強調:“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2]。
鄧小平不僅將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作為其青年觀的邏輯起點,而且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系統的新見解。
作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歷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觀,重視青年人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地位,高度評價青年人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表現出的開拓精神,注意發揮出青年人的建設力量。他多次公開強調,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1957年,鄧小平在團的三大開幕式中的講話指出:“工農生產戰線上的全體青年男女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急先鋒,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創造者”[3]。1978年,他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科學的未來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4]。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高度贊揚青年人在國家建設中表現出的作用:“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我們一切事業的繼承”[5]。通過鄧小平的系列講話可以看出,他對青年接班人的重視,可以認識到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離不開青年群體這支生力軍。
鄧小平注意密切聯系青年群體,十分重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信任和任用青年。他把社會進步和經濟建設中對青年對信任和任用視為重要任務,認為這是衡量經濟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他認為,青年人是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他說,“青年力量是社會中一支積極力量,集中青年力量去起突擊作用,去克服困難,去起示范作用和先鋒作用,肯定是必要的,是好的”[6]。鄧小平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充滿信心。他把這份信心歸因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背后的青年力量,因為青年的朝氣蓬勃會給新中國的發展帶來生機。他說,“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7]。因而鄧小平非常重視對青年人的選拔和任用,他提出青年干部的選拔要與時俱進,“把青年人提起來,放到重要崗位上”,“要重視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年輕人”。[8]他明確指出,要打破原有青年人選拔框架,對青年人任用要從“論資排輩”到“后來居上”,從“吹毛求疵”到充分信任。
鄧小平十分關注青年人的理想教育,非常重視青年人的全面發展。鄧小平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實際,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提出了培養“四有”青年的觀點。他認為,青年人的全面發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時代發展需求。十一屆六中全會時期,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該決議清晰解讀了培養四有青年的內涵:青年的思想教育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為引領、以青年人的全面發展為青年人的進步為要求、以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和科技文化素養為目標,要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青年。鄧小平強調對青年人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紀律教育。他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9]同時他還強調,要樹立起青年人的紀律意識,這是維護社會秩序、踐行的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實現偉大理想的重要保證。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需要年輕化和知識的力量,只有重視和培育青年人的全面發展,才能鞏固黨和國家取得的成績、才能有效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1977年,鄧小平在《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指出,青年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其熱愛勞動、遵守紀律、追求上進,能夠實現德智體的全面進步。他反復強調,社會的發展和青年人的進步息息相關,青年人只有樹立起終生學習的理念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揮出青年力量。
在鄧小平的青年觀中,以上三個核心概念構成了三位一體的關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困境。其中,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一些外來文化逐步腐蝕青年人的頭腦的問題較為明顯。因此,要正確認識青年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做好時代新青年的思想培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從業人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鄧小平青年觀的相關論述,對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有益的啟示。
鄧小平關于堅持認為青年人是社會主義建設生力軍的觀點,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青年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重要對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際上就是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推動大學生的全面進步。因此,要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關鍵位置,引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樹立起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如上所述,鄧小平在關于青年培養的相關論述中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重視與時俱進的培養時代新青年,青年的培養是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礎,要使青年人的成長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時代在變化,青年人的思想觀念也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培育要求。對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結合時代特征和青年實際來開展工作,以促進青年的成長與社會主義發展相適應。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強化理論教學,關鍵是要把握新時期青年特點的觀點。即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基礎準備,做到把握青年人的發展動態,分析青年人的成長問題,維護青年人的發展利益。比如,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備學生”的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狀態。如此才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融合性,才能向青年人提供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從而順利的造就一支建設社會主義的生力軍。
鄧小平歷來重視和關心青年群體,這是他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支撐力量,并能夠取得成功的前提。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來看,如果忽視發揮青年群體的社會作用,將教育工作浮于表面,不能促進青年人深入實踐、深入社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難取得實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發揮出青年群體這股社會力量。
鄧小平始終以發揮出青年人的建設力量作為推動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依據,這一觀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是否促進青年人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否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是評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青年人的成長離不開實踐的磨練。比如,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中,也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在理實一體的模式下,從而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取得預期的效果,不能僅僅看是否開展了工作,更應該看青年人是否能夠成功的深入社會。如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提高青年人的實踐能力,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優化和改革。要想達到發揮出青年人對于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密切聯系青年實際和社會實際。
從鄧小平關于青年人的論述來看,其在多次場合提出要重視青年人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是為了青年人的更好成長,另一方面是為了向社會主義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他的許多重大社會經濟決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在于他深知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所思所想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注入更多的青春活力和不竭動力。這就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帶來了十分有益的啟示。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要重視青年人的全面發展,要幫助青年樹立遠大理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頭腦、用厚重的歷史啟動青年心靈、用偉大的目標感召青年。
在構建大思政格局下,鄧小平的青年觀對新時期的思政課有著重要啟示。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對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求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軌并行,共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思政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處于引領地位,指導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的攜手并進。另一方面,課程思政建設中,各科專任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課程綱要和課程目標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的有機融合,有效增強思政育人的力量和空間,促使思政教育常態化、全員化。通過思政課程與多種課程的融合,在深化了思政教學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在構建大思政格局下,如果無法推動專業課和思政課的配合,如果專業課的價值目標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相悖,那么,思政政治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
總之,在始終堅持青年觀的基礎上,鄧小平為我國推動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凝聚了強大青年力量。在當前我國的社會狀況和教育形勢發生變化的背景下,鄧小平青年觀的相關論述,對于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在其青年觀中,他充分肯定青年人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要盡力發揮出青年人的建設力量,更要加強對青年人的教育和培養。鄧小平的青年觀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因而要重視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導其樹立其堅定的理想信念,將其打造成一支社會主義生力軍;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發揮出青年群體的力量與作用,將贏得青年人的支持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標準;要重視培養青年人的全面發展,滿足青年人的學習和成長所需,促使青年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