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養榮
在新技術革命中,先進技術應運而生,物聯網、海量數據和人工智能應運而生,傳統主題知識不斷融合,實踐性更強、科技更先進、性能更好的初創企業創造了新的教育要求。會計是財務管理的一個應用領域,實踐和技術要求很強,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內容之一。會計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構建全面實用的教育體系。在開展會計課程的過程中應整合理論知識,創新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提高學生的會計技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然而,近年來,實踐培訓成為現代大學核心課程的瓶頸,高校的專業管理人員和人力資源與市場需求脫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建立會計課程教育體系。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新商科的建設必須以課程開發、學校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學生不僅要掌握良好的會計基礎理論,還要具備實際操作技能,以成長為更優秀的復合型人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會計課程在當前情況下應該提供有具體教學任務的實踐教學,但目前實踐教學的地點不合理,缺乏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實踐性的完備教育體系。因會計專業非常注重實用,但是普通的會計課程很難設計出能夠將會計工作的理論知識落到實處的教學方法,所以高校難以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會計師,這也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興趣不足、不愿意學或者無法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新經濟形勢下,必須加強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在會計課程培訓過程中取得更好的實際進展,并著力打造復合型、創新型的會計人才。就目前的《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現狀,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以供分析參考。
《管理會計》課程實際實踐過程與理論學習過程不相結合,它使得學生對課本的知識難以完全理解,也無法清楚了解會計的工作范圍或具體方法。同時,理論知識不屬于實際應用,就算上了理論課,學生也很難獲取系統的實踐經驗,即使學生獲得會計理論知識,但是實際上與工作內容還是有很大落差,因此課程設置上還是必須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活動,以便將實踐教學融入會計科目。
雖然校園實訓是《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很難確保每個都有學生實際的實訓機會,因為高校會計課程中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不及時,一些實踐方式只存在于名義上,學生學到的內容相對陳舊,也缺乏實戰檢驗。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但學校里現有的教學方法遲遲沒有更新,舊的教材樣本不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目前的公司對互聯網上的信息技術要求很高,如果教學的實際內容不符合實際情況、相關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討論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學校就難以提高教育質量,無法培養出符合企業需要的學生。
實踐教育強調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目前的很多學校在進行相關的實踐課時,依舊使用舊的計算機軟件和當下各大企業已經淘汰的理論,這就導致了實踐教學的內容沒能與時俱進。會計科目需要進行踏實的實踐教學,以理論教育為導向,從理論教育教學到學習實踐再到實地實踐,主要都是為了讓學生增長實際經驗以便于應用,而不是應付課程,目前各高校缺乏與時俱進的信息化建設,導致課程教授的內容落后。
與《管理會計》課程目前的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學還需要系統的教學設施。就目前狀況來說,高校依舊無法提供更好的實踐教學設施,在教學設施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如資源不足和實驗室規模小等,這些問題可能都會導致實踐教學不能成功實施。當下的《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育仍舊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基礎,教學設施的設置主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輸,然而,這種傳統的教學設施有一個缺點,就是強調形式,忽視實踐活動的影響。傳統的教學設施設置忽視了實踐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高能力、高質量和創新精神的管理會計人才,導致學生難以學到實際內容。
目前,我國社會上對會計專業的重視度不夠,這也就導致大學內對于《管理會計》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的《管理會計》課程教授和講師人數遠遠不及工商管理專業的會計教授人數,即使教師有機會進行《管理會計》課程深造學習和研討,大學也優先考慮將師資力量分配給其他的課程和專業,忽視了會計教授的經驗和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這樣的行為就導致學校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提供的《管理會計》課程水平相對較低。
如今的各大高校教授《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式是:學生只是單純地看和聽課程,抄課堂筆記,畢業前進行一般的考試和論文寫作,很少進行一般性的實踐活動,也沒有結合當下的商業經濟現狀進行有意義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少考慮目前中國公司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不到真正有意義的內容,而且,在單一授課情況下,教師可能沒有足夠時間給學生介紹我國會計工作現狀,學生也無法更好地消化課堂內容,此外課堂評價和考試側重于課本內容的記憶和使用,不包括實際的案例分析,因此很難對學生的應用和實踐水平進行提高。
目前,中國的不少高校已經采用了U8 和ERP 等軟件進行實踐授課,這些財務會計軟件雖然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但缺少《管理會計》的針對性授課內容,這就大大增加了會計管理實踐教學的難度。高?!豆芾頃嫛氛n程的實踐設計仍然膚淺,沒有具體的體現和考察到會計實踐基礎。校園實踐基礎建設不夠完善,導致具體的實踐活動也很難得到完成,深入商業研究的實踐內容也很少。
在新商科背景下,需要用新的眼光和價值觀去看待和更新會計相關知識,去改革《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體系設計,要更加注重小額金融實踐,實施更好的財務管理交流、進行更完善的3D 場景化模擬、讓會計知識的學習深入教研組研究和教師教學的方方面面,不斷優化和改革各種實踐教學方法、教育流程和培訓手段,與時俱進,使用在線教學方法、財務共享教學方法和移動學習方法,綜合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逐步實施改進措施,促進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責任感同步提升。學??梢韵群筮M行工作模擬實驗、會計實操培訓、課程開發等教研實驗,在本科生的學習階段,要更注重新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開發,提高學生的整體職業水準,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信譽精神,不斷更新學校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
在當前這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普及的互聯網信息時代,一些學校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教育機制、線上線下混合教育形式和任務驅動型教學形式,這樣的多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促進會計課程的教授和學習。目前,越來越多適合會計課程的電子教學平臺也被設計出來,教師會借用其來播放詳細的實踐步驟和教學視頻,非常方便。但教師培訓只是對相關視頻的解釋和擴展,沒能很好地與實踐內容結合,這一點仍需要改進。在線學習材料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體現,比如教師的課堂PPT、線上測試、線上課堂小班、線上考試題庫等,以及借助網絡發布學生任務公告、實習指南、作業注釋等,也是在線實踐教學可以很方便完成的。隨著教育的線上實踐逐步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得到了確切的落實,課程資源也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新。同時,學生、教師和其他部門也可以在課后通過社交軟件,如微信群和QQ 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提升實踐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效率。
新商科背景下,財務共享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實踐空間。隨著高校和企業的合作不斷加深,學生也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工業4.0 推動了智能生產制造的發展,公司的產品預算和相關財務報告計算越來越準確,B2C 產品的管理方式幫助公司更好地對財務進行個性化核算。因此,《管理會計》課程目前設計教學的做法應具有創造性,并考慮到以前的做法是否會落后于時代發展。手工模擬和計算機模擬進行的會計教學實踐實驗室應該被放在重點的建設目標上,更加注重學校、公司合作培養、共同培訓的有機組合,聯合開發云會計平臺和財務共享中心,將會計專業的學習內容和實踐工作數據信息數字化,并培養具有新商科背景下的業務經驗的會計學生。學校應該更充分地提供專業實習的機會,并提供給學生更好的工作建議,幫助學生成長為時代需要的會計人才。
新商科背景下《管理會計》課程的教授已經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目前的課程設計中,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普通的理論授課教學和背誦考察,而是要求學生接受更加與時俱進、有更好的實踐效果、更加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模式,以便于學生成長為一個綜合型、創新型的應用人才,讓學生在從事會計工作時,不僅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扎實的實踐能力和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