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左佳藝,周 爽,陳國慶
(成都錦城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010年攀枝花市率先提出“康養”這一理念;2014年攀枝花舉辦首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并提出創建“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2016年攀枝花將康養產業確定為全市重點產業;2017年12月2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攀枝花市日前發布了康養產業地方標準,并首次定義“康養產業”“六度”等基礎術語。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受國家政策和國人思想轉變的影響,康養產業的市場地位不斷提高。在地區“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攀西康養旅游的發展,甚至交通等層面的規劃也給康養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未來康養產業將作為攀西經濟區主要發展產業之一,將對攀西地區區域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導向作用。因此筆者將眼光聚焦于攀西康養產業,進一步分析攀西康養產業對區域經濟的一系列影響。
隨著攀西康養產業的發展,對于攀西康養產業的研究也在不斷地增多,并涉及多個維度。陶武先等人(2015)提出生態康養看攀西,在人口老齡化和亞健康的大環境下,攀西區域得天獨厚的宜居氣候自然條件、歷史人文尤其適合發展生態康養產業[1]。徐楊(2017)提到攀枝花轉型發展方向已經明了,其中包括大力發展“康養+農業”“康養+工業”“康養+工旅”“康養+運動”“康養+醫療”5個“康養+”產業,四川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關于康養的發展方向[2]。張旭輝等人(2020)提出在疫情后把握機遇,把康養產業發展建設為四川省的支柱產業,構建醫療、防控、康養3產業融合的新發展模式[3]。記者岳蕾婭(2021)在攀枝花日報中報道,中國共產黨攀枝花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以來,攀枝花市的康養產業平穩發展,目前該市計劃用5年時間分級分類推進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康養服務,且該市正在申報“中國氣候宜居城市”打響宜居城市品牌,進一步推進攀枝花康養知名度[4]。
攀西地區總體發展變化趨勢表明康養產業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對未來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攀西區域作為跨區域經濟區,包含攀枝花市和涼山州兩地極具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州市,擁有水能、礦產、生物等優勢資源?!杜饰鹘洕鷧^“十四五”轉型升級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攀西經濟區生產總值到2025年超過3 800億元,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康養旅游方面將發揮自然與民俗優勢,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世界知名的陽光康養休閑度假勝地。同時,《規劃》擬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暢通對外大通道,依托出川大通道,突出南向開放,打造四川面向東盟的南向開放門戶。具體體現為加快擴能改造成昆鐵路,規劃建設云南大理至攀枝花鐵路等等,并優化區域交通網絡,加快航運資源開發,推進物流樞紐和網絡建設。
這一《規劃》的發布表明攀西經濟區將迎來重大改變和發展,各方面規劃都在為攀西地區產業的規模擴大做鋪墊,將會吸引更多資本加入,攀西經濟區有著良好的未來發展潛力。
在政府對公共衛生、健康事業等領域的投入以及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康養產業,使得康養產業有了長遠發展的資本。新冠肺炎疫情后,人們更是轉變了消費理念,關注健康和及時行樂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追求。人們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前更注重身體健康與自我放松,這使醫療、康復、養生等于一體的康養理念受到更多重視,康養產業有了更多需求[5]。攀西地區獨特的冬春季干燥暖陽氣候甚是吸引注重康養理念的人群,康養產業擁有了資本與大量需求后,便開始逐步占領市場重要位置。攀西康養產業相對而言,競爭力主要在于氣候與民族風俗特色,可替代性較強,因此,攀西康養產業設施及策略仍在不斷完善中,且宣傳力度日益增大。2021年3月,新聞發布2020年攀枝花康養產業消費滿意度指數為88.1,高于較好(87.5)的評價,表明攀西康養產業在不斷摸索中成長較快。
通過發展康養產業,利用康養產業前期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能夠有效促進當地基礎設施設備、旅游文化業、餐飲服務業等多個產業的共同發展[6],以此促進攀西地區經濟建設完整化和全面化。利用不同鄉鎮風土人情打造因地適宜的康養產業,能夠突出各地域間的經濟、文化特點;利用溝通交流對“同”和“異”的加強,能夠形成各政府、各企業間來往,不僅保障了攀西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快速發展,還能令省內各市(州)與康養產業的中心地域能夠形成交流與合作??叼B產業通過建立不同地域與經濟間的關系,合理利用攀西地區與省內各市(州)間以及攀西地區間的生產要素來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保障資金的流動,實現經濟增長。
康養產業的發展依托于當地的基礎設施,房地產、交通、通信、醫療等必須成為康養產業發展的先導。
康養項目的發展吸引了房地產企業來到攀西地區建設房屋等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商除了修建康養所必需的公寓和商業地產外,還額外拓展集養老、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房地產項目。此外,攀西地區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購房優惠政策,如適齡人群在該地區購房后可享受5%的補貼,這無疑增強了購房者對該地區房源的需求,同時帶動了房地產商的開發建設熱情。
康養產業還將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退休的老年群體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精神層面都不似以往,而便利的交通運輸不僅可以方便老年人獨自出行,也方便在其他城市生活的兒女周末、節日看望老人。所以,改進交通運輸是實施這一項目的必要條件。雖然攀西地區不是四川省的主要經濟地域,需要大量資金才能建設的地鐵、有軌電車等軌道交通不太可能實現,但是城市公交、社區巴士、商超直通車等廉價便利的公共交通在市區中還是十分常見。
康養產業促進醫療發展。目前一些康養服務的稀缺主要原因就在于供給總量導致人均醫生數不足,而政府大力支持攀西康養產業之后,攀西地區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一個城市旅游業是否能夠發展,除了自身要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或是特色的人文古跡,基礎設施的完整性也是重中之重。得益于攀西地區康養產業的發展,當地的交通、房地產、醫療等基礎設施已建設完備,加上政府大力宣傳,促使當地旅游業蓬勃發展。
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國慶期間,成都平原流向川南125.4萬人,流向川東北124.7萬人,流向川西北47.4萬人,流向攀西20.3萬人;從成都平原游客流入看,川南85.7萬人,川東北84.5萬人,川西北22.5萬人,攀西28.4萬人。從數據觀察,攀西地區旅游不斷發展,重要性逐漸凸顯。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整體而言,攀西康養產業有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需大量長、短期建筑工人,康養院的管理維護需要一批有良好職業素質和道德的康護人員,康養旅游業的興起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商業投資機會,如創意餐飲服務、康養特色民宿酒店等。通過就業的帶動,也就使區域經濟整體收入增加,收入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區域經濟的良性循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