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琪,羅田香,陳國慶
(成都錦城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隨著國家對環境問題的不斷重視,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在此大環境下,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成了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但新能源企業作為一個較為新興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大量的風險,如果企業不及時地制定好防范的策略與措施,那么對企業后期的發展必然會產生不可估計的影響及后果,因此,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對新能源企業進行提前的預測并做出相應的對策是至關重要的。
關于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的相關問題,國內外學者在近年來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理論基礎。在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上,劉翀南(2019)從內外部環境兩方面出發,分析了財務風險的特征,并從資源配置、財務人員的財務能力及素養以及風險管理制度3個方面分析了企業存在的不同風險,并針對其不同的風險提出了4條防范建議[1];杜權慧(2019)從新能源行業的定義及特征出發,對不同的財務風險類型進行分析,并最終提出對應的應對措施,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2];張藝瀟(2020)則站在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角度上,對其面臨的籌資、債務和資源回收3個問題進行分析,為加強相關財務風險的管理提出可行性對策[3];付玉蘭(2021)歸納了目前我國新能源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5條相關的措施,從而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4];方莎莉(2021)則從財務風險的內涵和特征出發,分析現階段財務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提出了6條相關的對策及建議[5]。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目前學者對于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文獻的數量還較少,所以這仍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的課題。筆者以新能源企業為研究對象,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對其風險進行研究,并為風險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
新能源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
新能源企業的財務人員間接作用于財務風險管理問題,以存貨、應收賬款、研發費用3項財務指標為例。
存貨是新能源企業生產經營的保障,新能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市場預測能力,存貨管理意識薄弱,無法確定新能源企業的最優庫存量,在銷售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易導致存貨積壓,占用新能源企業資金的同時,帶來存貨周轉緩慢、損失大的風險。除此之外,在原材料供應不及時的情況下,易導致存貨短缺,不利于新能源企業的正常生產,帶來嚴重的企業信譽風險,進而影響企業后續的融資。
研發費用是新能源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新能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由于管理水平差異,無法準確判斷出研發費用的數額和方向,在資金分配不合理的情況下,導致研發費用投入過高,與新能源企業的技術人才儲備無法達到平衡,影響其成果轉化率、投資回報率,容易引發新能源企業的現金流量風險。
應收賬款是新能源企業流動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新能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由于缺乏風險防范意識,且新能源企業內部缺乏系統明確的財務風險控制程序,資金回收效果不佳,應收賬款余額持續上升,增加了企業相應的機會成本,導致資金出現緊張的同時,新能源企業在舉債經營的壓迫下,在負債率較高的經營狀況下,造成企業的財務費用隨之上漲,伴隨獲利能力下降,逐漸資不抵債,呈現出巨大的償債風險。
新能源企業為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成長性高、升級換代周期短,其勞動力要求高、數量少,資金占比大、周轉速度慢,需要外部融資以進行長遠發展支撐。但由于中國的新能源行業目前發展仍處在初期,開發規模小、自主技術創新不夠完善,市場份額所占比例較低、潛在市場重,仍有許多資源尚未開發,高額投資、技術創新和巨大的市場風險導致了許多新能源企業沒有及時有效地獲得融資,如缺乏直接籌資的初創企業、籌資過剩的成長企業等。他們更加依賴財政政策和政府補貼,但由于財政政策和政府補貼在出臺、實施的過程中很難達到預期水平,加上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新能源企業在源頭上的有效利用資本逐步受到限制,嚴重妨礙了正常生產經營、投資管理的秩序,從而造成了在盈利質量、負債質量、現金流量方面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在逐步影響著新能源企業,在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時間晚、發展速度快,其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僅充斥著同傳統能源產業的競爭,更是同世界各國頂尖技術的較量。所謂風險與機遇并存,由于市場的不成熟性,在銷售階段,投入、存貨和運營、消費者體驗等諸多要求也導致新能源企業經營變得十分困難,面臨存貨積壓、削價銷售等銷售風險。除此之外,“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為更多新能源企業提出了有關創新與環保的考驗,其背后蘊藏著不少持續經營的風險,在部分地區由于綠色發展政策的持續性、執行能力和支持力度存在不足,一些新能源企業在融資和經營過程中受到阻力,可持續經營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由于教育體制與社會產業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國家相關的新型人才的儲備還無法達到企業的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需要制定與自身適配的人才培養計劃,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對相應的人才進行逐步的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加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上的專業素養,不斷地完善企業相關財務制度與體制,適應企業的發展進度,提升企業在面對不同狀況時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
資金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生命源泉,為了應對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所導致的相關財務風險問題,企業應建立良好的預算機制,保證資金在生產經營中有效地分配與最大化地發揮。新能源企業通常情況下會在前期投入并耗用大量的資金,此時便需要有良好的預算機制與分配計劃,使企業在后期遇到需要大量資金上的經營事項時能夠有充足的資金預算,從而更好地規避因資金不足帶來的資金短缺等財務風險問題。
新能源企業建設的初期常常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這就要求企業在籌資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前期安排與后期的計劃。企業的負債在財務杠桿的影響下會對企業財務風險造成難以衡量的影響,當企業運用負債時,既可以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利益,但也會隨之帶來相應的風險。所以,企業在籌資并運用負債經營時,應在相應的利益與風險中進行權衡。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說,籌資的渠道是較為單一的,選擇恰當的投資方式也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舉措。
隨著新能源企業的發展逐步走向正軌,政府對于企業的支持及相關的補貼制度也隨之下降,新能源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許多企業也因此受到重創。為應對政府補貼減少而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問題,企業應提前做出應對決策,對企業的補貼金額等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此基礎之上,企業還應在發展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于國家及政府的補貼,不依賴外部環境的支撐,從而有效地規避相應的財務風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