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胡偉 紀千禧 馬 榕
2020年11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中國將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而山西省是經濟轉型試驗區,近年來山西省經濟產業結構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快速融匯全球跨境電商平臺資源、服務資源、供應鏈資源和產業資源從而形成產業生態圈,跨境電商迅速崛起,并成為山西省外貿創新發展的新亮點、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為山西省后續的資源型經濟轉型做好了鋪墊。
目前我國對于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及其所面臨困難的相關研究文獻較多,但關于跨境電商區域發展研究方面的案例相對偏少。國內大部分學者主要側重于從國家角度分析和研究跨境電商發展的前景及相關困難。趙榮華(2021)認為,政策環境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著一定作用,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有效促進了跨境電商行業的持續發展。[1]黃若云(2021)提出跨境電商具有碎片化、小額化、高頻次、品類多等特點,國家對跨境電商的監管還存在不少漏洞,衍生出的跨境電商線下交易模式,容易成為非法資金進出渠道。[2]喻娟(2021)通過研究發現,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跨境電商企業競爭力存在較大差距,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跨境電商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建設時間、跨境電商平臺和國際物流建設水平等方面是造成地區之間跨境電商競爭力差異的原因。[3]張旻書(2020)提出,“一帶一路”的快速實施為跨境電商拓寬了消費市場,完善了跨境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跨境電商發展。[4]黃浩(2021)通過研究指出,國內消費傾向的改變、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稅率調整、綜合保稅區試點與“新基建”等都助力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是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5]通過對國內學者關于跨境電商發展研究方面文獻的回顧發現,目前國內對于山西省跨境電商發展的研究仍然存在局限,需要綜合分析探索山西省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
根據Marketplace Pulse公開的亞馬遜購物平臺上中國賣家人數的數據顯示:廣東省位居榜首,賣家人數全國占比40.3%。山西省位居第二名,賣家人數全國占比9.6%。山西跨境電商產業起步較晚,賣家數量在全國范圍內位列第二,由于規模小的原因,導致其產生的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在運作過程中的相關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不到位,跨境電商的交易數據易泄露,仍需加強組建業務服務平臺,從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保障交易信息安全,確保消費權益和服務機制得以完善;山西本土出口產品競爭力不高,尚未建立跨境電商企業與實體企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渠道;山西省跨境電商產業鏈各節點之間的融合發展不夠充分,有非常大的服務提升空間;[6]山西省跨境電商的電子支付也存在一定問題,跨境電商電子支付的中間流程都非常復雜,層級代理造成了效率低、不安全、成本高等缺點。同時,不同地區在交易成本支付金額方面,由于不同的金融環境和法律法規,也導致了較大的成本差距,金融機構的介入、國家的各個政策管制等,都會讓交易時間被無限延長。[7]綜上,山西跨境電商發展水平整體有待提高。
目前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山西省重要的外貿新事態和貿易新業態,同時也是促進貿易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跨境電商在借助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通過電商平臺使原本分屬不同環境的主體實現購貨和支付活動,直接影響貿易增長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減少貿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豐富貿易品種、擴大貿易范圍等間接拉動貿易增長。[8]2021年跨境電商為山西省外匯創收贏得了史上新高,外匯收支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倍之多。同時,跨境電商企業規模也在翻倍增長。山西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狀況提供政策扶持,為跨境電商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有效維護了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
隨著跨境電商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跨境電商物流市場規模擴張迅速,物流企業也不斷加速行業整合,跨境電商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9]據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1.12萬億元,較前年增長40.1%,進口0.57萬億元,較前年增長16.5%。進入經濟轉型新階段,山西省更應根據實際情況依靠政策扶持,牢牢把握住這一新發展機遇,推動我國經濟循環模式的形成,并為其他區域提供合理性借鑒。與此同時,應進一步促進國內外雙向經濟循環,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開放政策,促進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創新跨境電商運營模式,圍繞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借鑒全國跨境電商發展中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形成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山西方案;加大跨境電商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建設和完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促進跨境電商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打造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探索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山西省應逐步轉變經濟轉型思維模式,合理規劃跨境電商相關產業布局,有效促進和維護山西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為山西經濟產業轉型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應充分把握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機遇,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借鑒優秀的實踐成果,依據山西的實際特色組建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在交易形式、監管模式和結算方式等方面的多樣化、規范化和便利化;同時增加國外優質消費品的進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消費升級,以消費帶動生產。對跨境電商實施差異化監管,采取彈性制度,創新管理模式。
推動跨境電商和傳統企業相融合的運營模式,扶持線下企業開展線上運營,從而有效擴大跨境電商經營規模,培育建設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園區;加大對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和線下實體店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和本地化水平;深入挖掘本土消費潛力,構建線下體驗及線上消費的模式,提高消費品質,擴大進出口商品消費規模;加快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山西特色的主體產品,優化跨境電商出口結構。
疫情期間,跨境電商發揮重要作用,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跨境電商得到政策扶持。2021年我國海關總署明確表示,持續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等有序發展。[10]在政策結構上,調整支出結構,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跨境電商發展平臺的專項財政扶持力度,在增強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促進實體經濟結構優化、推動跨境電商產業提升發展上發力,提質增效。優化營商環境,拓寬山西跨境電商企業投融資渠道,吸引國內外資本投資山西跨境電商,培育壯大跨境電商產業,領跑山西經濟實現新跨越。
擴大外貿市場的經營模式,為數字貿易提供相關動能,同時進一步拓寬國內外市場,強化企業布局,組建互動雙贏的合作圈,從而推動和完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持續發展。[11]建立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園區,通過減免入駐租金等政策上的激勵,降低進入門檻,吸引企業入駐,發揮集聚效應。結合現有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形成“綜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等多區疊加的開發區體系。
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服務機制和法律依據,整改跨境電商在運營過程中不合理現象,擴大經營管理規模,從而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加強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自主研發,爭取數字貿易優勢,力爭使山西跨境電商經營模式覆蓋全國。搭建發展平臺,不斷完善數字貿易平臺體系,培育和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對外貿易新業態,順應科技、產業、民生融合互動趨勢,形成外貿主體多元化新格局。
傳統跨境物流存在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而跨境電商帶來的與日俱增的快遞量,對跨境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應大力支持海外倉的建設,尤其是針對單價高、關稅高的產品,通過海外倉的建設,打破時空距離,打通國與國之間的通道。其次,應積極落實各項整改措施,打造一流的物流經營模式,從而凸顯龍頭企業的創新優勢,進而降低跨境物流運作成本,有助于山西跨境電商在國內國外占據一定的競爭優勢。[12]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一個自由而開放的全球性貿易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快速實現了世界各地的連接。山西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成為外貿創新發展的新亮點、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應不斷完善跨境電商持續健康運作機制,有效促進山西經濟轉型出雛型,開創經濟轉型新模式,逐步實現與世界經濟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