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政務大數據,是指政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生或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文件、資料、圖標和數據的各類信息資源,包括政府部門直接或通過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權管理的和因履行職責需要依托政務信息系統形成的信息資源等。政務大數據建設有以下幾點意義:
1.為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需要更準確、及時、便利的日常生活服務。推進政務大數據建設,有利于匹配百姓生活需求,推動服務優化,圍繞公眾對政務服務的實用化、人性化和智能化需求實現政府數據的公開,將提高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2.提高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城市的發展轉型迫在眉睫,這就要求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相應提升。而政務大數據的應用有利于提升行政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倒逼政府部門共享公共信息資源。
3.促進資源型經濟的轉型。政務大數據的發展,同樣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在創新驅動背景和轉型發展要求下,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企業越來越關注政務部門的數據資源。政務大數據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價值,成為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優勢,更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進資源型經濟的轉型。
目前多個省份都在積極謀劃發展“大數據”產業。山西省立足自身特色,設置合理的目標,從政策保障、電子政務外網和信息產業結構方面為政務大數據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1.強有力的政策和組織保障。2015年國務院正式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緊跟政策,2016年1月,山西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積極推動和鼓勵山西省各個行業開展大數據領域的發展應用工作。另外,2017年3月山西省發布了《山西省大數據發展規劃(2017—2020年)》《山西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2017年行動計劃》和《山西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三個政策性文件,力促大數據產業發展。此外,為貫徹國家政策方針,加快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遏制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和碎片化現象,提升政務部門公共服務能力,201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方案》、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施行《山西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指導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工作,規范和促進了全省政務大數據的發展。此外,山西省成立政務信息管理局,從省級層面統籌全省政務大數據的管理和建設工作,為政務大數據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山西省政務外網省級平臺于2009年起開始建設,于2011年底建成運行。截至目前,全省電子政務外網縱向上聯國家外網,省內市、縣覆蓋率達到兩個100%,鄉(鎮)覆蓋率達到了76%以上。橫向山西省介入政務外網的各級部門總數超過5500家,接入政務終端約10萬臺。依托政務外網部署的業務應用近1300個,其中全省性的業務系統約有130余項。重大業務應用有:省政務服務平臺、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省政府“13710電子督辦系統”等。統一完善的電子政務外網為山西省政務大數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完善的信息產業結構。山西省的信息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山西信息產業結構發展壯大,形成了電子設備制造、LED、太陽能光伏、數字音視頻、傳統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等產品集群。數據資源也日趨豐富,山西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作為支撐全省政務服務能力的提升作用明顯。截至目前,山西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橫向聯接80個省直部門,縱向連接11個地市,匯集發布省級政務部門和各地市的約60000條信息資源目錄,各類政務數據庫建設逐步完善,政府數據資源量逐步攀升。
政府在應用大數據時,除了要處理多個來源、不同格式數據集成等問題,還會遇到以下挑戰:
1.政務數據的采集挖掘困難。在政務大數據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數據的采集與挖掘。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數據來源不同。政府采集的數據不僅來自于互聯網,也來自于不同政務部門,來源復雜。另一方面,在不同部門之間分享數據存在難度。由于各級政府和部門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積累了海量數據,并且內部都有自己的存儲機構,不愿意分享各自的專有信息。兩方面原因造成政府數據采集難度加大。
2.數據資源管理標準不統一。山西省信息化建設經歷近幾十年的發展,并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信息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由于政務系統和政務數據存在于各政務部門,加上政務數據資源的管理標準不一,各政務部門又各自為政,自成一體,導致信息壁壘問題愈加嚴重,嚴重影響了政務數據的流通,阻礙了政務數據作用的發揮,使得豐富的政務數據資源難以得到共享。
3.數據資源大部分存在于政府部門。由于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山西省大部分的數據資源存在于政府部門。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數據資源市場的需求情況發生了改變,但在數據資源供給方面,其開發主導部門仍是各級政府,信息系統建設的服務主體仍是各級政府,資金投入基本依靠政府的格局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掌握著絕大多數的數據資源,造成數據資源的共享較難。
1.加快山西省政務大數據在各部門、各行業間共享。通過政務大數據在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共享,做大做強政務大數據產業生態圈。同時,山西省政府應進一步完善面向政務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金融、采購、獎補等政策措施,助力政務大數據加速發展、領先發展,用活用好用足現有政策。山西省將以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為抓手,構建全省統一、動態更新、共享校核、權威發布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將分散于各級政府和部門的信息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和有序共享,實現政務信息數據共享交換和部門間業務協同辦理,推動政務服務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2.持續完善山西省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促進信息資源整合。持續完善政府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促進信息資源整合、管理資源集聚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山西省也積極貫徹落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和《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的精神,加快完善山西省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健全管理體制和運維體制,依托山西省電子政務外網和省政府門戶網站,基于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構建公共信息資源目錄,建設統一規范、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數據開放網站。加快建設山西省電子政務內網和電子政務外網數據交換平臺建設,探索構建多級互聯的數據共享和開放。
3.加強政府與軟件企業合作,實現山西經濟轉型。山西省應以國家戰略為行動指南,制定與本省實際情況相符的政企合作政策,以政務數據資源為關鍵,將實施大數據戰略融入到經濟轉型的大框架中,發展一批數據產業,以推廣數據應用為重點,發揮數據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培育和延伸政務大數據產業鏈。山西省應積極同業內領袖企業進行合作,利用軟件企業的“大數據”產品優勢及雄厚的技術實力、豐富的實踐經驗,積極推動山西省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為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插上“動力翅膀”。
大數據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推進政務大數據建設,順應大數據發展的趨勢,實現山西省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也是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的必要舉措。山西省應積極順應歷史潮流,助推山西省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