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唐 瑩
(湖南農業大學 圖書館, 湖南 長沙 410128)
圖書館是提供知識服務的機構,也承擔著文化傳播與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能。智慧圖書館是指圖書館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深入發展的條件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圖書館服務。智慧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不同之處在于智慧圖書館依靠電子化設備、數據輸入處理分析,為每位用戶與讀者推薦符合自身興趣愛好和需求的資源。智慧圖書館服務是在電子化圖書館的基礎上,將一般的電子數據儲存并轉化,并對電子數據進行整合分析,輸出針對讀者的個性化信息的過程。智慧圖書館是將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技術、館員和用戶五種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圖書館的最大效能[1]。技術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但是智慧圖書館的建立并非完全基于技術,而是通過對于技術的運用,以達到數據的整合;通過滿足讀者的知識需求,達到用戶、數據資源與圖書館三者之間的高效融合。
圖書館環境包括硬環境與軟環境[2]。硬環境是指加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設施;圖書館軟環境是指需要制定高效、人性化的制度,還包括提供多元化、智慧化的服務。高效的服務能夠為讀者節省更多的時間,快速地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信息。
1.1.1 硬件設施的智慧化。智慧圖書館需要采用數據分析、跨媒體技術、云計算等技術,將圖書館海量的、不同來源和不同標準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使不同類別、不同格式的數字資源實現無縫鏈接,將紙本文獻、多媒體資源、數據庫資源等進行整合銜接[3]。
1.1.2 數據信息的智慧化。智慧圖書館應當向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數據推送。這不僅僅是對單一讀者的推送,而是同時對具有相同閱讀偏好的讀者進行類比推送。數據信息中將會包括讀者借閱或者檢索相關信息時的檢索歷史和借閱情況,并對信息進行記錄分析,實現對讀者的偏好挖掘。除此之外,還應依據用戶需求及數據的計算分析,將館藏資源進行組合推送,實現優化服務的效果。
館員的專業化服務包括對智慧圖書館理論的理解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智慧圖書館館員承擔著將資源、服務、用戶相連接的橋梁紐帶作用,這對于圖書館的智慧化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實踐中,館員在智慧圖書館服務過程中承擔何種角色、如何培養智慧圖書館員并不明確。筆者認為,館員必須對智慧化條件下的各種數據資源十分了解,同時兼具讀者的引導者和智慧化服務的宣講者的角色。隨著將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引入圖書館,圖書館員的職責不再是簡單的整理上架等機械的工作,而是通過智慧圖書館服務,深入到用戶之中,最大限度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區別于傳統圖書館的被動模式,智慧圖書館注重對于用戶信息的分析以及用戶信息的保密。智慧圖書館將采用無人借還模式以及智能機器人用戶體驗模式,分析用戶在使用智慧圖書館時的體驗感受,根據用戶的體驗感受實時進行更新和改進。與此同時,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圖書館要特別注重對于用戶信息的保密,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
智慧圖書館員應當積極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比如云計算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等,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智慧圖書館的運行模式。另外,館員并非僅僅只具有文獻整理和讀者咨詢的職能,而是應該具備相應學科知識,將教學科研與館員的身份相結合,自身不僅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同時具備相應的檢索能力,能夠將有關文獻進行分類,并且理解讀者在檢索相關文獻時的需求,因此,加強館員的學習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至關重要。
區別于傳統圖書館極為被動的服務模式,智慧圖書館將會利用大數據主動獲取讀者的需求,并根據其需求推薦一系列的館藏資源及服務。相比較于以往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智慧圖書館館員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讀者的需求,甚至是掌握讀者的閱讀查找習慣,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反應機制[4]。智慧圖書館不僅僅是在圖書館內提供服務,也包括通過移動設備形成虛擬圖書館提供線上服務。智慧圖書館將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網絡為讀者提供立體式全方位地服務。
以往圖書館員并未在大數據及專業學科等方面設定門檻,但是智慧圖書館館員是智慧圖書館與讀者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橋梁,必須建立全新的選拔機制,引進符合需求的人才,對專業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普通館員進行培養,使其成為符合條件的智慧圖書館館員。在引進人才方面,不僅僅是針對該領域有建樹的專家,還應包括在校的應屆畢業生,引進并培養兼具高素質高學歷的專業人才[5]。專家在領域內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高素質的應屆畢業生面對問題更加具有創新力,應當同時注重不同類型的人才引進。有學者提出智慧圖書館館員應更注重具備圖書館理論以及大數據等方面知識的素養,筆者建議可以摒棄相關專業門檻的設置,根據實際需要,設立一個專用于智慧館員的招聘考試,其考核內容應當包括管理學、心理學、人工智能等學科知識。
在成為智慧圖書館館員之后,應定期通過考核評定其服務水平。對日常工作各個環節實行量化考核,及時發現智慧館員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
將智慧圖書館服務與館員自身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整合形成復合型更加專業化的團隊。專業化團隊所提供的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精細化,能夠更加深入地切合讀者的需求。在實踐操作中,對于圖書館員的配置并沒有明確劃分的依據,建議將智慧圖書館員設定在提供智慧服務的部門工作,將不具備智慧館員能力的普通館員安排在無相關要求的部門工作。因為智慧圖書館員不僅僅對其素質要求更高,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激發智慧圖書館體系的創造力。
終身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在踐行的過程中離不開他人的鼓勵與監督。智慧圖書館員之間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有利于在圖書館員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梢酝ㄟ^在館內設置圖書館職業技能考試的方式,培養并促進館員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能起到督促學習的作用。圖書館管理者應當了解館員們最渴求的是什么,因此在圖書館制度中要明確規定,每個月安排固定時間供館員們舉辦沙龍交流會、意見討論會、觀點交流會等。為避免方式單調,還可以通過開展專題培訓課程、專家講座、公開課等方式,幫助館員之間進行交流,培養圖書館融洽、進步的學習氛圍。此外,應不定期地組織優秀館員去其他智慧圖書館交流學習,分享經驗,共同提高[6]。
智慧圖書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構建時間與空間的多元融合,在高度智能的智慧圖書館平臺支撐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管理和發展模式已經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圖書館。智慧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專業服務效能的增強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智慧館員對于推動智慧圖書館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智慧圖書館運行的核心所在[7]。因此,應當注重智慧圖書館員的培養,通過智慧圖書館員搭建起智慧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