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撰寫的《亞太貿易和投資報告》,在過去10年里,總體來看,亞太地區各國加快了區域內和區域間的經濟一體化步伐,亞太內部的貿易和投資流動大幅增長。
而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將進一步引領亞太地區投資規則的改變。對于其在吸引投資方面的作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一言以蔽之:RCEP可以顯著地促進該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RCEP域內投資健康發展,積厚成勢
多年來,RCEP域內各國憑借先進技術支持、強勁的制造業體系、廣闊的消費市場等,成為全球重要的FDI目的地。其中,RCEP域內投資便是重要支柱之一。根據2021年9月發布的《2020-2021年東盟投資報告:在工業4.0時代投資》,RCEP域內投資約占RCEP吸收FDI總量的30%。
在東盟,目前有約40%的投資來自RCEP成員國,其中的24%來自中日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另外,來自非東盟RCEP成員的前100家跨國公司都進入了東盟市場。據統計,這些跨國公司覆蓋電子、服裝與紡織、汽車、通訊等多個領域,擁有超過共計10億美元的資產,具備強大的投資能力,以及開展多元化活動的潛力。
RCEP區域內,中國—東盟投資關系是一對特殊、典型的投資關系。在上述報告發布的過去10年里,來自中國的FDI增長了65%,占東盟吸收FDI總量的7.9%。中國成為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等東盟國家的第一大FDI來源國。
包括運輸、電力、電信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便是拉動中國—東盟投資合作的重要動力。多年來,中國以援助、提供施工設備、施工服務和技術等方式為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作出貢獻。如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助力老撾改變物流條件、經濟格局,加快老撾實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發展目標。
得益于RCEP,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日本首次構建了自貿關系,兩國GDP總量占RCEP成員國的3/4。此前,因中日優勢產業互補性強,兩國投資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展現出了一定的韌性。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20年1~11月,日本對外投資總額同比下降31.2%,但對中國的投資額僅下降6.9%。而縱觀整個RCEP區域,日本在另外14個成員國內的投資企業多達4萬家。亞太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除上述投資關系外,韓國與中國、東盟,中國與新西蘭,東盟國家與澳大利亞等雙邊投資合作也早以多種形式開展。中韓合資汽車熱賣、中國乳品企業入駐新西蘭等皆為典型范例。總體來說,亞太地區正以多元、靈活的投資活動為重要紐帶,逐步融合為一體化大市場。
RCEP“多管齊下”,構建域內投資新秩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國際運力明顯受損,跨國投資活動也放慢了步伐。而RCEP的誕生,或將成為這一情況的重要轉折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RCEP大大加速了亞太地區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進程。
具體來看,RCEP投資章節涵蓋了投資保護、自由化、促進和便利化4個方面,是對原“東盟‘10+1’自由貿易協定”投資規則的整合和升級,包括承諾最惠國待遇、禁止業績要求、采用負面清單模式,對制造業、農業、林業、漁業、采礦業5個非服務業領域投資作出較高水平開放承諾并適用棘輪機制(即未來自由化水平不可倒退)。投資便利化部分還包括爭端預防和外商投訴的協調解決,并附有各方投資及不符措施承諾表。這為本區域投資者創造了一個更加穩定、開放、透明和便利的投資環境。
其中,“國民待遇”指外國投資者享有不低于本國投資者投資的待遇。意味著外國投資者與本國投資者平等地站在了同一條賽道上。負面清單模式,意味著不分投資者國籍,“法無禁止皆可為”,這將大幅降低跨境投資和跨境產業布局的成本,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潛力活力。“禁止業績要求”意味著投資者能夠更好地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選擇企業結構、經營方式,無需為滿足當地需求而增加負擔。
RCEP成員國既包括世界經濟強國,也包括一些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帶來了資源、商品、服務、人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區域內進一步流動的強大動力。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稱:“采用統一的經貿投資規則,有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的企業在區域內進行供應鏈、產業鏈的高效布局。比如說,可以結合中國、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各個國家的產業發展的優勢,然后來選擇在最具備所需優勢、最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或者說競爭力最強的地方布局。”有預測顯示,RCEP實施后,吸引FDI流入額將占全球總額的38.3%。
在此過程中,中國因具備全產業鏈制造體系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RCEP能夠幫助中國抓住RCEP契機,吸引更多的外資,在區域內進行投資和布局。”袁波說。此外,中國—東盟這對“老朋友”也將擴大投資合作范圍,實現促進就業、稅收并提高社會發展水平。
企業需積極審慎,迎接合規挑戰
“乘風破浪會有時”。RCEP的生效,提振了跨國企業在疫情中開展投資活動的信心。然而,因各國法律法規存在著客觀差異,所以隨之而來的合規挑戰是企業跨境投資需要面對的最重要考驗之一。
RCEP15個成員國中,各國在監管、稅務、政治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企業創辦運營、注冊資產和融資、企業納稅、跨境貿易結算等方面的規定自然也各不相同。根據TMF Group發布的《2020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印尼、中國、馬來西亞分別以第一、第六、第九名位列于“十大商業環境最復雜的司法管轄區”。
而復雜的商業環境并非處于投資的對立面。對此,企業應首先在投資前,考察目標國對外資的管理方式,做好該國新設投資方式的選擇,降低維權風險。以中日投資為例,對日投資的新設方式包括設營業所、設股份公司。兩種方式對債權債務承擔比例也有不同規定。日本法律為其規定了事前申報和事后申報兩種申報途徑。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偉雄說道:“建議企業對日投資前,判斷經營的業務類型,以及是否需要履行事先申報手續和事后申報手續,還要弄清楚投資架構,例如股權架構和投資日程等。”
而在投資活動進行中,企業應做好細致的合規管理和法律風險防范。如關注貨物進出口稅目和稅率的變化,跟進投資目標國的財稅新規;及時調整跨境供應鏈、重視海關估價和轉讓定價結合等合規管理措施;了解對外投資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如向非專業機構或人士尋求幫助可能會帶來的合同詐騙,財務作假造成的強行退市等問題。
RCEP成員國用了8年時間,終于抵達談判的終點。如今,RCEP站在“開局”的起點上,為區域帶來相對統一、開放的市場與規則,大大減少了政策的不確定性。有了如此龐大、包容的自貿協定做支持,或許域內各國再現跨境投資之熱的目標并非難以達成。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