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華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票據助推了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發展,銀行的票據業務屬于傳統業務,其中商業匯票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由于銀行內部缺乏科學合理的不相容職責相互分離和崗位定期流動,銀行業出現了因交易員長期并同時負責前臺交易和后臺交割清算、操作無度、無視衍生品風險等問題,甚至上演了巴林銀行倒閉等操作風險重大事件,嚴重影響了銀行業持續穩健的經營。操作風險就是由于不完備或失效的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者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相比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其廣泛存在于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之中。引發此類風險的主要因素通常包括流程、人員、系統和外部事件,在西方商業銀行中最重要的操作風險是流程操作風險,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特征有異于西方商業銀行,所以,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里最大類型的操作風險當屬人員操作風險。因此,基于人員因素來研究A 銀行商業匯票貼現業務的操作風險管理問題,將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A 銀行,市屬國有商業銀行,注冊資本22.65 億元,員工1251 人,原名A市商業銀行,1997 年9 月15 日成立,2018 年12 月17 日在我國香港交易所上市,2019 年6 月4 日更名為A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0 年末,A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87%,資產總額達1188.86 億元,各項存款總額852.23 億元,各項貸款總額596.24 億元,不良貸款率1.83%,2020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55 億元,凈利潤5.76 億元。A 銀行以“小而美”著稱,下設兩家分行和30 家營業網點,有著十分明確的發展戰略和清晰務實的經營理念。
在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體系中,無論是事件發生頻率還是事件損失金額,人員操作風險是最重要的風險,遠超其他類型的操作風險,其他類型的操作風險事件的產生往往也是因為人員因素引發的。所以,在A 銀行商業匯票貼現業務中的操作風險,一般出現在銀行日常的操作運營中,可能是因直接性的人員因素,如內部欺詐等有意識的違規交易等引起,也有可能因間接性的人員因素引起,包括人員數量不夠、人員素質不高等導致銀行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從而給銀行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在2020 年,A 銀行因個人金融業務發生的操作風險事件共498 次,其中因人員因素造成的事件達到了186 次,占比37.35%。
現在的商業銀行一般采用基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來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一般需要銀行工作人員完成如下幾個操作步驟:(1)確認貼現申請人主體資格;(2)錄入客戶信息;(3)審查商業匯票等的合法性;(4)發放商業匯票貼現資金。業務操作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需要A 銀行確定一家核心企業,二者之間簽訂貼現協議,然后,A 銀行以核心企業為信貸對象,向其下游企業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并簽訂貼現協議。這樣A銀行、核心企業及其下游企業三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可持續的融資關系,下游企業將按照一般商業匯票辦理貼現業務。當然,A 銀行在受理申請之前,需要認真調查客戶的信用狀況,嚴格審查客戶辦理貼現業務的資格和相關票據的真實性。由于商業匯票貼現業務屬于常見業務類型,在工作中得到了商業銀行的普遍青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來自包括工作人員在內的主動違規、被動違規和工作失職等方面的諸多人員性操作風險。
A 銀行業務人員一般通過營業執照正副本復印件、業務合同復印件、增值稅發票掃描件及通過執行網、裁判文書網查詢等來判定,對申請人的主體資格條件進行認定。但是,僅靠這些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申請人的真實情況,此時會受到銀行工作人員素質、工作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審查結果與計劃產生偏差,容易引起因工作人員的原因給銀行造成損失。
客戶信息一般會由銀行相關操作人員錄入銀行系統,此時需要工作人員非常認真和細心地錄入,部分信息比較繁多復雜,還需要工作人員甄別后再錄入系統,容易出現錯錄、漏錄和重錄的可能性。比如,營業執照需標明企業經政府許可后的經營范圍,但是銀行工作人員在實際錄入時需要工作人員根據貼現企業和核心企業的業務來確定經營分類,此處在工作中容易出現錯錄,如果錯錄就會影響銀行后期貸款行業的分類,從而影響銀行貸款投放行業類型判斷與風險類型判斷,進而影響銀行整體戰略風險管理。再比如財務報表,數據繁多,在錄入時很容易出現漏錄、錯錄和重錄等的風險,從而影響銀行對企業的貸款五級分類及貸后管理。
商業匯票合法性審查,包含商業匯票的形式合法性審查和內容合法性審查兩方面。A 銀行工作人員在對商業匯票合法性審查時將受到諸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銀行工作人員的經驗和能力對其有較大影響。因此在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應當小心謹慎、多方面考慮,避免出現因能力不濟、經驗不足、工作失誤等帶來的操作風險。如因銀行工作人員經驗不足,在審查商業匯票內容合法性時,沒有將合同金額、發票金額和匯票金額等進行比對,沒有將合同事項與納稅事項相匹配。
在實際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時,業務將涉及銀行業務部和供應鏈金融部,由主從客戶經理獨立建立銀行信貸系統,出于提高效率或提高業務的熟悉程度等原因,往往會出現一個客戶經理使用兩個賬號建立系統的情況,但是,這樣兩個獨立賬號生成關聯的系統不能夠起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作用,操作風險由此產生并進而傳導至供應鏈金融部。供應鏈金融部在獨立審查相關資料的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因為考慮是同事關系或只圖完成任務等原因,導致獨立審查只是走過場等情況,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獨立審查失去效力,工作流程的制約監督作用無法體現,給銀行帶來了風險。
下面,以一筆具體的商業匯票貼現業務的部分為例,來說明A 銀行商業匯票貼現業務因人員因素存在的操作風險。
2020 年1 月,B 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向A 銀行提供了商業匯票和增值稅發票等,發起了商業匯票貼現申請,當A銀行二次審查其提供的增值稅發票時,發現有四張增值稅發票均已作廢,發票號 碼 分 別 為:01080014、01080015、01080016、01080017,金額超過了300 萬元人民幣。但是與這些增值稅發票有關的商業匯票貼現協議,A 銀行已于二次審查日前與B 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并且,這些增值稅發票也已作為貼現協議的附件,現在才發現增值稅發票已作廢,A 銀行無法核實該300 萬元的業務是否具有真實業務背景,該筆貼現業務無法正常進行。后與B 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溝通,在對方企業重新提供了增值稅發票并經核實以后,才將商業匯票貼現資金發放給B 公司。因為此筆貼現資金延遲發放,給A 銀行造成了一定的聲譽風險。該事件主要由A 銀行業務人員操作失誤引起。由于客戶提供的增值稅發票數量較多且編號連貫,A 銀行工作員工在初審時,只是抽樣檢查了前幾張增值稅發票,未做到一一檢查,另外,A 銀行工作人員在發現合同金額大于發票金額時,就主觀認定該筆業務具有真實業務背景。A 銀行與B 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之間簽訂的商業匯票貼現協議,其比較合理的時間應當安排在二次審查過后,但是A 銀行在考慮到春節將至,B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急需資金的前提下,初審通過后雙方就簽訂了商業匯票貼現協議。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進一步查找原因,尋求人員操作風險的管理優化策略,在前后間隔兩年的時間內,采用問卷星方式對A 銀行的全體員工做了兩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如下五個方面:(1)您對所在崗位要求應具備的業務操作技能及業務風險點掌握程度如何?(2)您每天的休息時間能否保證體力得到恢復?(3)您在日常工作中情緒狀態如何?(4)您認為情緒對您的業務操作效率及操作正確率影響程度如何?(5)您是否及時檢查、總結自身的工作失誤原因,從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在完成兩次問卷調查以后,對問卷調查內容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所在崗位要求應具備的業務操作技能及業務風險點掌握程度”與“是否及時檢查、總結自身的工作失誤原因,從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顯著相關;“每天的休息時間能否保證體力得到恢復”與“情緒對員工的業務操作效率及操作正確率影響程度”也顯著相關。接下來做了進一步分析。其中,員工“每天的休息時間能否保證體力得到恢復”方面,能得到保證的員工占比只有43%,說明大家的身體大部分處于透支狀態,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壓力較大,需要得到緩解。此外,還發現A 銀行員工的自我防范風險意識比較薄弱,盡管在近兩年內,A 銀行組織了4 次操作風險知識培訓,使得能夠完全掌握操作風險的員工比例有所提升,但是與要求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A 銀行在確認商業匯票貼現申請人主體資格時,為了有效降低操作風險,應嚴格遵照《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規定,在商業匯票貼現申請人即持有人同時滿足貼現申請條件,銀行工作人員審查滿足以后,申請人方可持未到期的商業匯票辦理貼現業務?!稌盒修k法》規定,商業匯票貼現申請人即持有人在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時可以申請貼現:首先,貼現申請人必須是經相關部門批準的合法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其次,貼現申請人與出票人之間應當具有真實的業務關系,形成了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然后,貼現申請人必須在銀行開立了存款賬戶;最后,貼現申請人應該具有良好的信用狀況,無被執行情況或無刑事訴訟案件。
依據A 銀行相關規定,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客戶申請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需要在銀行系統中錄入客戶相關信息,以便業務后期管理和客戶關系維護。當銀行工作人員錄入客戶信息前,需要通知客戶提交市場監督機關批準頒發的營業執照正副本復印件、法人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企業近三年財務報表等。按照要求企業法人應當到銀行親自提交辦理,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到場,還需要另外提交授權辦理委托人的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親筆簽名同意的授權辦理委托書,這樣A 銀行才可以建立客戶商業匯票貼現信息。
商業匯票合法性審查除了審查商業匯票形式的合法性,還需要審查其內容的合法性,也就是說要繼續分析商業匯票是否存在真實的業務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是否已履行。此時需要A 銀行工作人員首先進行第一環節審查,包括審查票號、票面日期、票面金額、付款期限、票據正面及背面是否存在背書轉讓標記等,以此確定票據的真實性。在第一環節審查無誤后,接下來進入到第二環節審查,此時A 銀行要求貼現客戶提供業務合同復印件、增值稅發票掃描件及商業匯票截圖,再通過以下幾方面的邏輯比對,具體包括:第一,審查時間。合同日期晚于稅票日期,稅票日期晚于匯票日期。第二,審查金額。合同金額大于等于稅票金額,稅票金額必須不小于匯票金額。第三,確認合同事項與納稅類型。當銀行工作人員將上述審查確認無誤以后,就可以認定商業匯票具有合法性。
根據A 銀行相關規定,商業匯票貼現資金的發放需要銀行業務部和供應鏈金融部兩個主從客戶經理分別獨立建立銀行信貸系統,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銀行業務部審查貼現客戶辦理商業匯票貼現業務時提供的資料,經供應鏈金融部獨立審查和復核無誤后,上報總行信貸中心批準,由總行營業部將資金劃撥到貼現客戶的指定賬戶。2020 年1月,在銀行工作人員對貼現客戶建立信貸系統時,錄入客戶財務信息,包括損益表等在信貸系統中無法正常顯示,出現錯錄無法及時修改、漏錄或重錄無法及時發現等問題,后來只能通過后臺服務器刪除所有信息之后重新錄入,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加強工作人員崗位與技能培訓,做好人員性重大事項的應急預案。
綜上所述,銀行業務就是通過不同的崗位(即人員)緊密相連,然后由不同崗位(即人員)分別或共同完成各種不同的業務,這樣就形成了業務聯合(即業務流程),其實也就是人員組合。因此,銀行對業務的管理,本質上是對人員的管理。以銀行業務為依托,強化以人員因素為重心的操作風險管理是銀行日常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而且是一項重要且長期的目標,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對A 銀行商業匯票貼現業務的操作風險管理中,基于供應鏈金融模式,包括確認貼現申請人主體資格、錄入客戶信息、審查商業匯票等的合法性和發放商業匯票貼現資金等四個方面,經過問卷調查和深入分析后,針對貼現業務客觀存在的操作風險管理問題,提出了基于人員因素視角的操作風險優化策略,希望A 銀行能努力創造更高的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