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李 湛(博士生導師),胡文偉(副教授)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創”政策的實施,以企業孵化器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載體成為創新創業領域的焦點。當前,民營孵化器全面崛起,在數量上遠超國有孵化器,成為科技服務行業的重要力量。在規模快速擴張的背后,大部分民營孵化器在實際運營中面臨或大或小的困境。據此,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問題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學者們開始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等度量民營孵化器的效率。隨著創新創業進程的逐步推動,學者們對民營孵化器效率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系統梳理這些文獻是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本文著重考察我國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嘗試從多視角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進行歸納與梳理。
孵化器是聯結技術、創新、企業家精神和資本的一種經濟組織[1],其最突出的功能是為初創企業提供服務,降低創業的成本和風險。本文探討的民營孵化器,主要指由國內民間資本投資成立的以營利為目的的孵化器。
1.制度視角下的民營孵化器效率。民營孵化器是民間資本投資創建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民營企業組織,具有民營企業的典型特征。民營孵化器是科技服務業高度市場化的結果,是市場配置資源在孵化領域的體現。與國有孵化器相比,民營孵化器按照現代企業化運營,實行專業化管理,具有更靈活的決策機制,能夠提供更專業的孵化服務,其組織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更高[2]。林民書等[3]進一步指出,民營孵化器按照現代企業化規范經營,在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比國有孵化器更有效率,且其孵化效率能夠日益提高。與國有孵化器相比,民營孵化器產權更明晰,解決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制度層面保證了民營孵化器運營的高效率[4]。
2.技術創新視角下的民營孵化器效率。民營孵化器推動了科技成果商業化,促進技術創新效應溢出。與國有孵化器相比,民營孵化器能更好地提高創新資源使用效率,其專業化服務能促進區域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效率是民營孵化器效率的重要體現,民間資本不斷投資孵化器行業,將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促進創業生態系統完善,有助于技術創新效應溢出[5]。袁劍鋒等[6]指出,民營孵化器具有更強的資本服務能力,善于借助種子資本和股權投資獲取豐厚的收益,通過資本服務強化民營孵化器的技術創新效應。民營孵化器能夠更有效地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疏通科技成果與經濟建設之間的斷點和堵點。一些文獻利用實證分析方法研究民營孵化器的技術創新效率,例如,陶秋燕等[7]基于185家我國在孵企業的調查數據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能有效促進在孵企業結構維度社會資本向創新績效轉化。
3.經濟和就業效應視角下的民營孵化器效率。孵化器等科技創新載體在創新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創新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其中,民營孵化器的企業化運營可以為入孵企業提供多樣化和專業化服務,也能根據服務對象需求靈活調整服務方式,為入孵企業提供更適宜的孵化環境,從而更有利于促進創新創業發展。同時,民營孵化器能根據經營需求有效配置資源,提高創新資源的使用效率。民營孵化器能促進科研成果商業化和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能夠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創造就業崗位和擴大稅基,形成以創新為依托的經濟發展模式[8]。李具恒等[9]指出,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器能更有效地整合區域資源,創造出適合初創企業發展的環境,發揮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和帶動效應。黃攀等[10]基于2016年廣東省97家不同類型孵化器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在促進創業和帶動就業方面優于其他類型的孵化器。
4.彌補市場失靈視角下的民營孵化器效率。民營孵化器被視為市場經濟的“潤滑劑”,能夠彌補市場失靈。創業市場上的技術壟斷、資本市場不完善、市場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等造成經濟運行中的市場失靈問題,限制了初創企業獲取技術、信息、資金等資源,從而降低了創業成功率。而民營孵化器為初創企業提供所需的服務和資源,能有效解決創業領域市場失靈問題。Dutt等[11]研究發現,與其他性質孵化器相比,民營孵化器更擅長提供金融服務,其體制機制更靈活,更加熟悉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具有更強的金融活動能力,能彌補市場商業制度的缺陷,消除初創企業的融資障礙。李偉杰等[12]指出,民營孵化器能根據市場環境不斷調整和創新其經營模式,以滿足初創企業的差異化需求,其降低了創業市場的風險。作為創業系統中的重要創新載體,民營孵化器的企業化運作將逐步向專業化發展,彌補了創業市場的失靈和商業制度的缺陷。
5.實證分析下的民營孵化器效率。部分學者通過搜集整理的數據樣本,對民營孵化器效率進行定量分析。例如,孔原[13]基于異質隨機前沿模型研究發現,完全企業型孵化器的績效顯著高于其他性質孵化器績效水平。高洋等[14]利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國東北地區孵化器效率問題,將東北地區孵化器分為政府主導型和民營主導型兩類,并分類研究運行效率,發現東北地區民營主導型孵化器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明顯優于政府主導型孵化器。
從上述文獻梳理結果來看,既有文獻從多個維度對民營孵化器的直接效率和間接效率展開了研究,盡管研究的視角和方法存在差異,但研究結論基本形成共識。民營孵化器按照市場規律運營,具有靈活的決策機制,其資源配置效率更高,有更強的資本服務能力和更高的技術創新效率。民營孵化器為脆弱期的初創企業提供了“保護罩”,彌補了創新創業市場的失靈。民營孵化器通過資源整合,為初創企業創造適宜的環境,促進技術產業化和培育新興產業,最終推動技術創新和創造就業,發揮孵化器的創新經濟帶動效應和輻射效應。
1.民營孵化器效率損失。一些學者基于我國民營孵化器的現實經營和數據樣本分析結果,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的理論效率與實際經營效率存在較大落差,民營孵化器存在明顯的效率損失。黃攀等[10]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的創業效率和創新效率都弱于國有孵化器。曾凌玲等[15]對我國孵化器運營的全過程展開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且盈利渠道單一,以租金為主,難以進一步提升效率。何慧芳等[16]發現民營孵化器的效率低于其他類型的孵化器。胡文偉等[17]采用總體比例之差Z檢驗的統計分析方法研究了民營和國有兩類孵化器,發現大多數民營孵化器服務功能不完善,生存壓力較大,且服務資金支持不足,政策和資源等方面的劣勢影響了民營孵化器的運營效率。許治等[18]研究發現,大多數民營孵化器孵化網絡比較松散,與外部創新資源、金融資源等沒有建立起緊密的孵化網絡,提供的服務模式可替代性強,導致民營孵化器效率較低。劉彥平等[19]采用廣義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孵化器運營效率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發現國有孵化器的平均運營效率高于民營孵化器,民營孵化器更偏向于追求短期的創新產出,長期來看,民營孵化器的創新效應弱于國有孵化器。
2.民營孵化器效率損失原因。為什么理論上具有更高運營效率的民營孵化器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存在效率損失?部分文獻直接或間接地探討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損失來源,總體來看,民營孵化器的內外“雙重約束”扭曲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
(1)民營孵化器的內在約束:“營利性”約束。孵化器的特征決定了其經營策略的選擇。一方面,民營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務可以被視為科技公共服務,體現出“公益性”特征[20],滿足了社會公益性要求。另一方面,“營利性”是民營孵化器的根本特征,民營資本將投資孵化器行業視為一個可以獲利的商業機會[21],民營孵化器在市場上以現代企業機制運行,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和資產保值增值作為經營目標[22],呈現出明顯的“營利性”特征。因此,民營孵化器是兼具“公益性”和“營利性”特征的科技創新載體。
“營利性”特征對民營孵化器的經營形成了約束,從而扭曲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導致效率損失。盈利壓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孵化器最優經營策略的選擇,Allen等[23]研究認為,由于盈利壓力,民營孵化器更關注的是企業入駐率,較少特意去對申請項目進行挑選,容易造成孵化資源浪費。營利性特征導致民營孵化器更多地關注短期收入,忽略了入孵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導致錯失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質項目[24]。李志遠等[25]研究認為,民營孵化器普遍面臨商業模式過度定位于盈利的問題,更關注短期效益,導致一些民營孵化器對孵化服務認識出現偏差。同時,民營孵化器的營利性決定了要對初創企業收取較高的服務費用,這會降低其對優質創業項目的吸引力[26]。施楊等[27]的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認為一些民營孵化器面臨著較大的盈利壓力,導致提供的服務單一,對優質創業項目的吸引力較弱,這會進一步導致效率損失。鐘衛東[28]指出,民營孵化器為了快速盈利,對于處于種子期具有技術潛力的項目很少給予孵化,不利于長期效率的提升。
(2)民營孵化器的外在約束:外部發展環境的約束。已有文獻基本形成共識,認為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受到發展環境的影響,且突出體現在政府支持和政策優惠上。國有孵化器由政府主導建設和運營,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民營孵化器在政府資源支持上處于劣勢地位,難以獲得國有孵化器享有的土地、財稅支持和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同時面臨稅收負擔重、要素獲取成本高、辦事手續繁雜、融資條件不平等、享受的公共服務有差異等不利的發展環境[29]。發展環境約束加劇了民營孵化器的經營困境,造成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損失,導致效率出現異化[30]。姜騫等[31]通過大數據樣本調查發現,知識積累能影響企業孵化器的創新效率。另外,基礎設施、網絡資源共享等對民營孵化器效率也有顯著影響[32]。民營孵化器在與國有孵化器的競爭中處于天然劣勢地位,民營孵化器的環境約束可以概括為政策壁壘、行政壁壘和隱形壁壘三個方面,這些約束在民營孵化器經營過程中的資源獲取、孵化企業和參與競爭等環節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外部環境約束造成部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損失[33]。
綜上所述,“雙重約束”會影響民營孵化器效率已成為學術界共識。一方面,“營利性”特征扭曲了民營孵化器功能;另一方面,外部發展環境導致部分民營孵化器面臨孵化項目競爭力不強、人才流失、盈利模式單一等困境,造成了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損失。
(1)與風險資本結合。政策資源獲取能力是導致民營孵化器效率損失的重要原因,那么拓展民營孵化器的資源獲取渠道是否會帶來效率的提高?一些文獻認為資金獲取能力偏弱是民營孵化器的“軟肋”,與風險資本結合可以提高民營孵化器資源獲取能力。陳斌等[34]認為民營孵化器在運營過程中普遍遭遇融資難問題,只有有效地進行資金的籌措和利用,建立新的融資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李剛等[35]強調,如將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結合,既能幫助初創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和提高孵化器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又能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和優質項目的搜尋成本,有助于提升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徐曉聲[36]認為民營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民營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可借助孵化器的載體優勢和信息渠道降低資本投資風險。劉廣平等[37]引入創業投資機構對企業孵化器的投資決策進行實證分析,發現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能解決入孵企業資金問題,有助于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效率。
(2)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民營孵化器通常規模較小,且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可以通過整合外部資源來提升運營效率。民營孵化器要與經濟部門和科研單位緊密結合,與投資網絡加強合作,與區域創新機構相互協同,形成促進效應[38]。邱國霞[39]指出,政府應該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流入創業孵化領域,最大化整合外部資源,利用外部資源實現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黃紫薇等[40]認為,要提高民營孵化器的效率,首先應整合外部資源,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展開合作。民營孵化器需要不斷整合更多社會資源,拓展孵化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實現孵化器的提質增效[18]。總而言之,整合和利用好社會資源是提升民營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改善效率的關鍵。民營孵化器要積極拓展社會網絡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強與銀行、風投機構、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合作,建立起以孵化器為中心的創新創業生態網絡,通過整合外部資源實現效率提升。
(3)注重差異化經營。我國民營孵化器所提供的孵化服務相似度高,可代替性強,造成民營孵化器的競爭優勢不顯著。因此,一些文獻認為實施差異化經營是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的有效途徑。差異化經營意味著民營孵化器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從而促進效率的提升。例如,胡文偉等[41]基于上海101家孵化器樣本研究發現,民營孵化器在爭取優惠政策上弱于國有孵化器,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民營孵化器可以通過改善專業化增值服務、優化孵化環境等措施來彌補劣勢。政策和資源等方面的劣勢導致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損失,致使民營孵化器發展普遍遭遇困境,而實施錯位競爭和差異化策略是突破困境和提升效率之道[18]。李金華[42]指出,要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需要提供差異化服務,通過強化民營孵化器的孵化功能來提升運營效率。為了更好地服務創業企業,民營孵化器需要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商業模式,通過差異化經營和提供專業化服務來塑造競爭優勢,從而提升效率。
(4)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專業管理人才對孵化器至關重要,是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的關鍵。張力等[43]研究發現,管理人員從業經歷是影響孵化器效率的關鍵因素,吸引和培養專業化人才是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的根本。當前,我國民營孵化器面臨人才缺乏、盈利能力較弱和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政府在推動孵化器發展過程中要輔助民營孵化器引進人才,通過發揮人才主觀能動性來提升其盈利能力和效率。孵化器作為資源整合和創新創業平臺,為初創企業提供孵化服務,而專業人才決定了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專業人才是孵化器平臺和入孵企業之間的技術銜接,專業人才的知識積累、技術背景和管理能力是發揮其技術連接作用的基礎,有助于民營孵化器更有效地整合資源和提供服務,進而促進其效率提升[44]。民營孵化器要提高效率,必須組建專業的管理層和培養專業人才,民營孵化器的管理層應當具有孵化器管理崗位的從業經驗和相關技術背景[45]。在孵化器運營過程中,孵化器管理者需要針對入孵企業的運營情況提供專業化服務,因此,民營孵化器應該豐富管理層的從業經驗,吸引專業人才參與孵化器管理和運營,通過專業人才的引入和培養來提升民營孵化器的效率[46]。
(1)明確政府功能定位,實施更高效管理。政府在孵化器商業模式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孵化器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47]。民營孵化器在運營過程中要合理配置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積極與政府合作[48]。一些文獻從政府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視角探討民營孵化器效率改善對策,認為在管理孵化器過程中需要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優化管理模式,為民營孵化器構建更適宜的發展環境,通過優化環境促進民營孵化器的效率提升。殷群等[49]認為政府要對民營孵化器給予政策支持,在孵化器管理過程中準確定位自身角色,致力于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專注于目標引導和環境創造。在構建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時,政府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策引導功能并完善制度,利用政府的職能和資源來促進民營孵化器效率提升[50]。趙天燕等[51]研究認為,政府要發揮好管理者的角色,應該對孵化器實行分類管理,通過出臺組合政策及時調整民營孵化器的資源投入,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精細化管理,完善孵化器運營環境建設,引導社會資源參與孵化器建設和運營,加強孵化器專業人才培養和效率提升。
(2)完善相關制度建設。民營孵化器的外部環境約束本質上是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的結果,對此,一些文獻認為緩解民營孵化器環境約束的關鍵是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只有建立起適宜各種性質孵化器發展的制度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民營孵化器的效率。顏振軍等[52]研究指出,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區域間的流動能促進孵化器高效發展,應該消除要素流動制度性障礙,提高要素流動性。匡敏等[53]提出政府首要任務是推進孵化器市場化運作,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打破孵化器發展的制度性桎梏。對于孵化器發展制度的建設,宋清等[54]認為應該注重中央和地方的良性互動,加強中央政府對政策的引領性和推動性,發揮地方政府部門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構建全面系統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支持體系。施楊等[27]認為要加快建設支持孵化器高效發展的“政策鏈”體系,構建公平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制度建設來驅動孵化器的效率提升。通過推進制度體系建設,形成有利于提高各類創新主體效率的制度環境。
1.研究總結。民營孵化器是我國創新創業系統的重要構成,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國民營孵化器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極快,創新創業熱潮吸引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投向科技服務行業。從文獻梳理結果來看,民營孵化器理論效率與現實經營存在較大落差,“營利性”特征的內在約束和發展環境外部約束導致民營孵化器存在效率損失。因此,如何提高效率是民營孵化器行業亟待解決的焦點問題。對此,既有文獻圍繞民營孵化器的“雙重約束”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對策。首先,調整孵化器內部的經營策略,改善組織績效。具體來看,民營孵化器要與風險資本結合,強化投融資能力;整合外部資源,提升孵化服務能力;注重差異化經營,塑造競爭優勢;吸引和培養專業人才,提升管理層的專業水平,發揮人才優勢。其次,改善民營孵化器外部發展環境,特別是完善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模式。政府要準確定位自身功能,加強與民營孵化器合作,提高管理效率,對孵化器管理以引導和規范為主;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形成政策支持體系,構建有利于孵化器發展的制度環境。
2.未來展望。
(1)“公益性”和“營利性”雙重約束對民營孵化器發展的制約。既有文獻更多考慮“營利性”特征對民營孵化器效率的影響,尚無文獻同時考慮“公益性”和“營利性”雙重約束問題。民營孵化器是“公益性”和“營利性”的統一體,不僅“營利性”會對民營孵化器的發展造成約束,“公益性”也會影響民營孵化器的運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營孵化器的“公益性”和“營利性”也會存在相互影響。“公益性”決定了民營孵化器的社會效益,“營利性”是民營孵化器的自身效益的體現。同時考慮民營孵化器的雙重屬性帶來的“雙重約束”,探索兩者的互動機制及其對民營孵化器效率的影響,可能是未來研究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
(2)民營孵化器的外部發展環境的認識。現有文獻更多地考慮民營孵化器的政府支持和政策環境,對于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對民營孵化器效率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在分析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時,應該盡可能地將更多影響因素納入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研究范疇。這是未來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研究應該關注的一個方向,對于重構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具有重要價值。
(3)基于“競爭中性”原則重構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既有文獻在研究如何完善民營孵化器發展環境時,主要強調對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進行調整,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民營孵化器效率損失問題。基于“競爭中性”原則對孵化器進行指導和管理,意味著國有孵化器和民營孵化器適用同樣的規則,處于平等的市場競爭地位,從根本上為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奠定基礎。將“競爭中性”原則引入孵化器行業,重構孵化器的發展環境,可能是未來提升民營孵化器效率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4)需要進一步深化民營孵化器效率的實證研究。既有文獻對民營孵化器效率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但受區位因素、樣本數據、研究方法和指標選擇等方面的限制,研究結論也存在一些爭議。因此,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在更大區域范圍內搜集更詳實的樣本數據克服樣本數據過小所帶來的局限;另一方面,需要選擇更加合適的指標和更為嚴謹科學的方法,以獲取更為準確的研究結論。因此,如何進一步準確認識和實證研究民營孵化器的效率可能是未來需要繼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