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文
當下,全國各地疫情多點散發,居家已成常態,在手機上刷短視頻成為人們了解外部世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占據了大家的碎片化時間。從文字閱讀走向觀看短視頻,信息傳播形式發生迭代更新,因此,媒體機構要盡快“進駐”短視頻陣地。
筆者認為,當下文字仍是傳播的基礎,但短視頻卻是提升傳播速度、趣味和影響力的不二選擇。如果媒體趕不上這種潮流,就很可能被扔到故紙堆里喪失競爭力。這也是近年來為什么抖音、頭條、B站等短視頻平臺火爆的原因。
面對傳播業態的變化,筆者認為,媒體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快向短視頻進軍的步伐:
一是短視頻一定要專業化。專業化有兩個內涵:首先,內容要專業。比如有色短視頻,要與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結合,貼近本行業讀者關心關注的市場、科技、供需、重大變革以及一線人物,不能一味推陳出新而偏離專業媒體的主航道。其次,技術要專業。要熟練運用視聽新技術,綜合運用轉場、閃回、景別等技術手段,有圖有文有推送,解說評論加出鏡,讓視頻有吸引力、有趣味,讓讀者有轉發點贊收藏的意愿,打造差異化、個性化、具有主流價值認同的視頻號,從而達到引流的效果。
二是“內培外引”鍛造團隊。人力是傳媒機構最高的成本,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在打造視頻團隊時,盡量從內部選拔培養會文案、會攝像、會剪輯、會運營的人員,如果內培時間太長,則應考慮從外招聘具有豐富經驗的短視頻制作和運營人員,拿來即可使用。也可以通過與外部公司合作的方式,委托外部公司進行視頻的后期加工,當然這是權宜之計。最終,傳媒機構要鍛造出屬于自己完全掌控的網紅視頻號、知名欄目、“名編名嘴”以及成熟的運營團隊。

三是守住初心底線。疫情之下,許多人變得焦慮、戾氣,各類自媒體以及評論區成為人們發泄情緒的窗口,真真假假的消息和過激的言論容易引發輿情危機。謠言止于智者。我們站在風口上,要始終堅持積極向上的正確導向,傳播真善美,摒棄假惡丑,講好有色故事,凝聚有色力量,始終傳遞正能量和好聲音,做到觀點洪亮、聲音嘹亮、畫面漂亮,這樣才能守住陣地,守住初心。
文字記載史料,視聽聯通萬家。文字是新聞的看家班底,好比每日所需的米面糧油,短視頻好比煎炒烹炸,經過深加工后,新聞的“色香味”才能俱佳,當好評如潮時,媒體的“外賣”訂單才會越來越多。